分享

桂姜草枣黄辛附子汤--温阳散寒1通利气机·宣饮散痞

 学中医书馆 2018-04-10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 (又名:桂姜草枣黄辛附子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桂枝9g 生姜9g 甘草6g 大枣 12枚麻黄6g 细辛6g 制附子6g 上7味,以水700ml,煮取200ml,分温3次服。 (功效]温阳散寒,通利气机,宣饮散痞。 (主治) 主证:头痛身痛,恶寒无汗,手足逆冷,骨节疼痛,心下痞 坚,腹满肠鸣,相逐有声,舌质淡,苔细白而滑,脉沉迟而细涩 无力。 副证:或矢气,或遗尿。
(临证加减]
1.脾虚呕恶者加法半夏、陈皮,以行气止呕。
2.手足不温者重加制附子分量,以温阳行气。
3.兼气滞者加香附、木香,以行气消滞。
4.食少纳差者加神曲、麦芽、鸡内金,以消食导滞.
5.试论桂姜草枣黄辛附子汤与小青龙汤的区别:按此方则 小青龙汤之类方,但彼则外邪兼水饮,此则水饮中结气,乃运胸 中之阳,而疏水饮之剂。对看小青龙汤心下有水气,则义了然 矣.金鉴以为温养营卫阴阳,发散寒邪之气,是惟语表而不及 里,犹似隔一层。[椿庭经方辨.日本名著出版社,~9823
6.桂姜枣草黄辛附汤治疗“心下软”;本方的腹证虽为“心 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但自古以来,多有异议。临证用本方 治疗呈心下极软腹证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使发作减轻及全身症状 得以改善。[国外医学.中医药分册,1989,《2,:55]
(原文]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 主之。(31)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麻黄二两 细辛二两 附子一枚 炮。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当汗出,如 虫行皮中,即愈。 (经义阐释) 本条论述气分重者的证治.气分的症状,前条已曰有“手足逆冷”、 “身冷”、“骨疼”、“恶寒”、“痹不仁”……这些均为阳虚寒象,凡阳虚有寒者皆可见之, 它们并不能作为气分的主症,那么气分病的主症有哪些呢?以下对此加以阐述。气分的 形成,上条原文已曰,除了阳虚之外,与“营卫不利”、“营卫俱劳”、“寒”有着密切的 关系。根据《素问.胀论》曰:“营卫留止,寒气上逆……乃合为胀也”之旨(这里“留 止”应理解为不利、不足)推知气分应有胀。“胀者,皆在于脏腑之外,排脏腑而廓胸胁, 胀皮肤,故名曰胀”(《素问.胀论>>)。“排”、“廓”、“胀”是形容胀症情况,有排挤、撑 胀(肺)、浮肿等症状(<<内经教学参考资料》南京中医学院编)。说明了营卫俱劳或不利 可以引起喘、肿、腹满(当然肾阳不足也可引起),这应当是气分的主症。它具备了正水 的临床表现:喘、浮肿、胀满。正如《教学参考丛书.金匮要略》所言:“'正水……外 证自喘’因足少阴肾经脉络于肺,现肾脏自盛之气,随经脉上逆于肺,影响肺之肃降而 上逆,故而症见'自喘’。喘为正水之特征,水邪停蓄于腹内,当有腹胀满一症”。当然 本条应有心悸,这里就不多叙了。 那么气分与正水是否为同一病证呢?并不是,因为气分还应当有原文所曰之症:“心 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 “心下”谓胃脘, “坚”此谓有形,与“痞”相对而言, “旋”有二种意思,一是“复”;一是“圆”,引伸为光滑平坦。根据此处所言之证,结合 临床皆宜从。其大意是胃脘处可触及有形之块状物,质地光滑,其状与大小如盘,边厚 如“复杯”,其界清楚,从此可知气分当比正水严重(如西医学中的右心衰即属此范畴)。 其病机为“水饮所作”。“水饮”从何而来,根据本证用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可以测 知(详见方药评析)为肾阳不足,水寒之气凝滞而成。 对本条所言之证,有言为心肾阳亏而致,如徐忠可在《金匮要略论注》中曰:“此言 气分病而大气不转,心下坚大如盘者,其证实心肾不交病……盖心下虽属胃口之上,宜 责上焦,然肾为胃关,假使肾家之龙火无亏,则寒邪焉能凝结胃上而坚且大耶?边如旋 杯乃形容坚结而气不得通,水饮俱从旁漉转,状如此也。惟真火不足,君火又亏,上不 能降,下不能升,所以药既用桂甘姜枣以和其上,而复用麻黄附子细辛少阴之剂,以治 其下,庶上下交通而病愈,所谓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也”。亦有言脾虚水侮而致,如黄元 御在(<金匮悬解》中曰:“气分清阳之位,而浊气痞塞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此下 焦阴邪逆填阳位,必缘土败而水侮也”。徐氏偏于强调心肾阳虚,而尤以肾阳虚为主,黄 氏则强调饮邪结实为主。根据本条所曰“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详 见方药评析)本证的病机当将二氏之说结合论之,即肾阳亏虚,水饮凝滞。当然亦有医 家对此原文持否定态度,如《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论注》曰:“气分,心 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之十六字,当是衍文,观心下坚之本条自知。桂枝 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十五字当在上条气分之下,义始相属,正是气分之治法,必是 错简在此”。亦有认为本条是“气机不畅的一种病证”,持此二说者实为对气分病的认识 欠全面而致。 (方药评析) 本条虽属水气病,但据气分的病机“水饮所作”,再结合“心下坚,大 如盘”等症状,可知本证有伏饮、留饮,即饮邪结实较深且重。思治饮病之法,“当以温 药和之”。温药以振奋阳气,通行水道,如此则水饮可去,阳气得行,五脏之气畅通,则 “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得转,其水寒之气乃散。原文用辛温之品,行阳化气,方 中桂枝、生姜、甘草、大枣辛甘相伍,可以温经通阳化气;麻黄、细辛、附子,温阳祛 寒。合而言之,本方具有温经散寒,通阳化气之功。方中未设一味利水除饮之品,但能 获得利水除饮的效果,这是因为仲景应用了水得阴则凝,得阳则行的组方原则。仲景运 用这个原则组方者不止此处。如桂枝附子汤是治湿病方,但方中未投一味去湿药,道理 亦是如此。本条“心下坚”可以有瘀血,为何此方不用活血化瘀之品而以温阳化气为主, 一是因为本证由“水饮所作”。二是因为温药可增强温煦的作用,若有瘀血,可使瘀血 “温则消而去之”(《素问.调经论》),心下坚可以消除,这亦可以借助于西医学理论“应 用利尿剂后心力衰竭即可控制,此时郁血性肝肿大往往显著回缩”来证明这一点。 (文献选录] 尤怡:气分,即寒气乘阳之虚而结于气者。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 其势亦已甚矣;然不直攻其气,而以辛甘温药,行阳以化气,视后人之袭用枳、朴、香、 砂者,工拙悬殊矣。云当汗出如虫行皮中者,盖欲使既结之阳复行周身而愈也。(《金匮 要略心典》) 吴谦等:“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之十六字,当是衍文,观心 下坚之本条自知。“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十五字当在上条气分之下,义始 相属,正是气分之治法,必是错简在此。(《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黄元御:气分清阳之位,而浊气痞塞,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此下焦阴邪逆填 阳位,必缘土败而水侮也。(《金匮悬解》) 陈元犀:此证是心肾交病,上不能降,下不能升,13积月累,如铁石难破,方中用 麻黄、桂枝、生姜以攻其上,附子、细辛以攻其下,甘草、大枣补中焦以运其气,庶上 下之气交通而病可愈。(《金匮方歌括》) 【临床应用】 (1)治急性肾炎:胡氏治一患者全身水肿,以头面为甚,舌淡边有 齿印,苔薄白,脉浮取无力,沉按细微,尿检:蛋白(H---I-++),红细胞(++),白 细胞(十),处方:麻黄、附子、炙甘草各6g,桂枝、生姜各lOg,细辛2g,大枣3枚, 木贼15g,茯苓皮30g,服5.剂后,诸症大减,尿检:蛋白(士)。遂于上方去木贼、细 辛。加黄芪30g,白术lOg。又服七剂诸症悉除。 、 (2)治肾下垂:胡氏治一女性患者,反复水肿20年,超声波检查:双侧肾下垂。 处方:桂枝、附子、知母各9g,炙甘草、麻黄、细辛各6g,生姜3片,大枣6枚,药后 全身微汗,继与上方合补中益气汤化裁,共进35剂,水肿尽消,超声波检查:双侧肾形 态位置正常. (3)治特发性水肿:胡氏治浮肿反复发作两年余,腹胀难忍,肢冷麻木,脉沉细 缓,舌质淡红,遂以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加减:桂枝6g,附子lOg,麻黄、细辛各 3g,干姜5g,党参12g,白术、茯苓皮,枳实各15g。加减治疗二月,诸症皆愈。 (4)治哮喘:张氏治一老年男性病人,哮喘10余年,每遇冬季天寒而发,西医诊 断为支气管哮喘并发肺心病,见喉中痰鸣,喘而急促,痰多白稠,不得平卧,心下有物 堵塞,舌淡,苔白润,脉沉滑。处方:桂枝、附子(先煎)各lOg,甘草6g,生姜12g, 大枣6枚,麻黄3g,细辛5g,2剂后诸症大减,遂以上方加大附子用量,再服2剂,喘 止哮平,痰量大减,心下堵塞感消失。 . (5)治肝硬化腹水:扶氏治闵某,男,43岁。因术后腹部臌胀,腹水渐起,腹大如 瓮,诊为肝硬化腹水,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后从阳虚寒凝气滞水停考虑,方用桂枝红 花枳实各lOg,麻黄、生姜各6g,桃仁郁金各12g,甘草3g,细辛4g,炮附子30g,白 术15g,大枣12枚。服药lo剂,腹水全消。 (6)治风湿性关节炎:胡氏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遍体关节游走性疼痛三年,诊 见形寒怯冷,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沉按无力,处方:桂枝、羌活、独活、生姜各lOg, 麻黄4g,莶草、炙甘草、鹿衔草各20g,制附子30g(先煎一小时),细辛6g,红枣6枚。 煎服5剂后疼痛减半,遂去莶草、麻黄,加黄芪20g,党参15g,连服七剂,疼痛痊愈。 (现代研究] 张氏报道实验证明,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水煎液对家兔离 体回肠有明显抑制作用,可使肠管幅度降低,频率减少。并可解除氯化钡引起的肠管痉 挛,具有一定的解痉作用。 有人指出本方证概括西医学中肺心病右心衰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