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人的印象里。儒家的形象一直以来就是讲究仁义道德的高士。因此人们错误地认为儒家的士大夫都是一些身体孱弱只会死读书的无能之辈。因此,就有一些人将中国人丧失武勇说成是儒家的过错。 但是真实历史上的儒家,并非都是无能懦弱之辈。如果真的有人这样认为,我的观点是:纯属扯淡! 事实上,儒家非常好战,虽然在某些方面讲究仁慈,但仁慈不等于懦弱,而是以直报怨。 儒家好战,但是好战的对象从来都是外夷,因此在历史上很少被提及。随着儒学的几经没落,儒家武勇的历史越来越不为人熟知。 儒学不能说没有血性,相反,汉朝前期由于推崇'儒学原教旨主义',社会风气非常推崇复仇。李敢刺杀卫青,卫青也不以此为怨,因为社会风气如此,而霍去病为卫青复仇,杀掉李敢也是社会风气认可和许可。所以汉武帝不处理,社会舆论无非议,连司马迁对此也没做什么批评。这就导致了汉朝游侠很多,游侠风气极盛,连儒生都动辄杀人,这可不能说没血性,没有尚武精神啊。 即便没读过儒家书籍的人也听过这么两句: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儒家的传统发展到极端,就是以理杀人,理既然可以杀人,何必动刀子? 因此对于儒家而言,尚武基因不仅不是缺乏的,反而是过剩的!实际上,与其说儒学阉割了尚武精神,不如说是皇权阉割儒学。 但不可忽视的是,儒学弊端和对中国不利的影响方面很多。我们要批评儒学,应该挑本质性的东西来批判,比如儒学本身固有的阶级性,与儒学互为表里的宗族宗法制度等等。不去批判本质,而去抓末节,根本没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