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
一路向北
天气:晴
气温:14~30度
今天我们将一路向北,驱车五小时去埃托沙国家公园(Etosha National Park)。
这是我们的坐骑,它将伴随我们在纳米比南征北战8天。
纳米比亚的全国交通主要是依靠公路运输。连接各地的国道路况还算可以,部分为沥青道路,较平坦,允许行驶到120公里,但其他道路就都是沙石路,也可称为搓板路,不敢恭维。还有好多是在沙漠中穿行,行车如行舟,可想而知其路况的糟糕程度。
行驶在主干公路上,两侧边一簇簇的灌木丛一望无际,天空中一朵朵的棉花云触手可及,构成了纳米比亚那无垠的地平线(endless horizons)。沿道小镇也很干净,都带有欧洲热带的风情。
别小看这小土丘,这可是蚂蚁需辛勤建造十几年才形成的蚂蚁山!
埃托沙在当地语言中意思是“白色干水之地”,其实就是个长130公里,宽50公里,面积达4800平方公里的巨大的盐沼。
埃托沙国家公园(Etosha National Park)是纳米比亚最著名的旅游点,在全国十个国家公园中,埃托沙是最大的一个,由德国殖民者于1907年建立,最初面积约为100,000 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由于政治变更,埃托沙国家公园现今的面积不及其最初的四分子一(面积为22,000平方公里以上),但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野生动物保护区。
下午两点,我们一行分坐三辆四驱敞篷吉普车,融入了园内广袤的原野中。
和中国的动物园实在太不一样,动物们不会被锁在笼子里目光呆滞地看着外面的人群,不会有指示牌确切地告诉你哪里关着哪种动物,在这个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动物家园里,他们是主人。而我们坐在车上,只能祈祷,寻找和等待,永远也不知道前方的草丛或者路口会出现什么,这也正是非洲动物园的魅力所在。人类不再是主宰者,我们不能下车,不能喂食动物,唯一能做的就是探寻并用相机记录它们最真实、最自然的状态。
原以为非洲的“big five”(狮子,大象,水牛,犀牛,猎豹)会热情迎接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但失望的是经过四小时的园内穿梭探寻,只见到一些~~羚羊、角马、松鼠和部分飞禽之类的普通“原住民”。最后终于找到一头狮子,也只在树荫下远远地略略抬头鄙视了我们一眼,又闭上高贵的眼睛躺下养神了,使得我们不得不无功而返,扫兴而归。
傍晚我们来到了国家公园内的宿营基地。
基地内餐厅泳池等设备一应俱全。
登上瞭望塔可360度俯视四周,窥视野生动物的行踪。
非洲的傍晚是迷人的,那一抹玫瑰红的晚霞洒满大地,让人陶醉。
作为菜鸟的我,拍摄夜间星空实在让人难以忘怀。在摄影领队和团友的热情指导下,也算是制作出了几张处女拙作。
因为在国家公园内,一天没有信号,很痛苦。纳米比亚全国的网络信号极差,大城市和小城镇信号还算正常,不过最多是3G,网速也不快,但只要一离开城镇就彻底“不在服务区”。网络信号对于国人来说它已经像空气和水不可或缺,平时拥有时不感觉,一旦失去,就会令人有窒息的感觉。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