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深情留不住 总是套路得人心 青山终是千古在 绿水长流情意深 全品熊小语:面对生活,也许我们得有一双慧眼,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最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学会些“套路”。“骗”也是一种教育的智慧,教育的成功与否就在于你如何“骗”孩子。 用睁着的那只眼去看孩子的优点,长处和潜力,对孩子的缺点,不足和问题,我们如果能闭起眼睛,那些缺点、不足和问题就不存在了。 有些家长听到后大吃一惊,反问道:“这不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吗”? 这些家长也许不知道,学会欺骗可能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美国通用电器集团董事长兼CEO杰克·韦尔奇小时候身材矮小,还患有口吃,这曾让他一度很苦恼,不敢与同龄人在一起玩耍。 韦尔奇的母亲敏锐地察觉了儿子的自卑心理,她决定帮儿子树立自信心。 她告诉儿子:“这是因为你太聪明了,没有任何一个人的舌头可以跟得上你这样聪明的脑袋瓜。” 母亲的这个理由,赐予了韦尔奇自尊与自信。 在母亲的夸赞与鼓励下,韦尔奇健康成长,成为家族中第一个上大学的人,还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加入通用电气从基层干起,一路晋升,年仅45岁时就成为通用电气集团历史上最年轻的董事长和CEO。 一位充满智慧的母亲,培养出了一位商界传奇人物。 美国教育家戴尔·卡耐尔曾调查过很多名人的经历,最后得出结论: 一个人事业上成功的因素,其中学识和专业技术只占15%,而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占85%。 自信可以说是成功的基石,它能给人前进的动力。我们身边有不少天赋不错的孩子,就因为缺少自信,甚至自卑,经常导致机会与自己失之交臂,而他们只能在自怨自艾或怨天尤人中沉沦。很多母亲不会夸赞孩子,甚至为了表示谦虚,习惯当着别人的面贬低自己的孩子。 这让人不由得想起一位外国教育专家曾说过的一句话:“人类的命运操控在母亲的手中,教育应当从改造母亲开始。” 用善意的骗,夸赞孩子也是一项技术活儿! 1 对自信的孩子,信任为主肯定为辅 对那些原本就阳光乐观、豪情满怀、自信满满的孩子,反倒不能经常夸奖,以免他们过于自信,导致自负,甚至骄傲自大。 平时只需要在他们取得新的成绩时适时表示肯定,并鼓励他们继续探索未知领域即可。 2对自卑的孩子,多表扬多夸赞 对那些天性胆怯,或者受某些因素刺激产生自卑心理的孩子,就要适当多夸赞。这类孩子心理脆弱,容易被别人的言论影响。 3夸赞要有根据,要真实可信 不能凭空夸赞,如果毫无事实根据地夸赞,会让孩子感觉不真实,不可信,甚至怀疑你在骗他,因而不会收到预期效果。 父母应该充分了解孩子,根据孩子的天分,帮助他们培养起某方面的特长,让他们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再结合这些闪光点适时夸赞,孩子就会从内心深处接受你的夸赞,承认自己有优点。 不论孩子自信还是自卑,父母都应该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孩子对爱的感觉是特别敏感的。 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有一次他到一个学校,随便挑了十几个孩子,硬说他们是天才,结果八个月后,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真的发现这些孩子进步明显,慢慢变成了天才。 这个骗局后来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也叫“期待效应”。几乎任何一个学教育的老师都知道这个骗局。凡是能从中悟出点道理的,掌握这个骗术的,都成为优秀的老师。 可惜的是,很多人知道这个骗局,却因为自己长有一双慧眼,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把孩子身上的问题看得清清楚楚,最后没能成为最优秀的老师或家长。 经常有家长说自己的苦恼,说自己的孩子很幼稚,不像别人家的孩子懂事。这其实是一件好事,因为当一个孩子还比较幼稚的时候,他给了家长骗他的机会。 如果一个孩子看起来少年老成,他的到父母的骗已经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认为无聊,那么教育将失去一个最有力的武器。 为什么骗会有如此巨大的威力? 人的行为形成最大的秘密是:先定为,再装为,后变为。比如,我们希望孩子是个爱学习的人。就可以用以上三步来来实现。 先定为:用尽一切方式说孩子是爱学习的。对孩子说他是爱学习的好孩子。对别人说他是爱学习的好孩子。平时就把他当作是爱学习的好孩子对待。 再装为:孩子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对你说的话莫名其妙,但是当他经常听到别人把他当作爱学习的榜样宣传时,他就可能会去尝试一下爱学习的感觉。 一旦孩子有任何爱学习的表现,立即会得到他人的肯定:他果然是个爱学习的孩子。那这个孩子就会在这些人面前表现得爱学习,即使不是真的爱学习,他装也得装成爱学习的样子。 后变为:当这个孩子经常装成爱学习的样子,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种习惯。他觉得他就是这样的人,爱学习是他本来就有的状态,于是他真的成为爱学习的好孩子了。 俗话说,谎言说一千遍也会变成真理,如果所有人都相信某个人是什么人,那他一定会变成什么人。心理学家曾经研究得出结论:想让别人变成什么样的人,就以他是什么样的人来对待他。 优秀的老师和父母正是有意或者无意遵循了这个原理,他们把孩子先定为优秀的,聪明的,有爱心的……,然后,孩子在这些老师或父母面前就装成这种人,最后他们真的成为了这种人,老师或父母的教育也取得了成功。 原来“骗”是一种教育的智慧,教育的成功与否就在于你如何“骗”孩子。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优秀,请你“骗”他说,他就是优秀的。 希望更多的家长和老师能看到,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们朝着“骗子”指定的方向前进、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