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景构图 人景合一

 阿康815 2018-04-10

不要一味地广角带大景


广角带大景的误区


一提到带景人像,许多人往往都会想到是广角带大景。这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好,至少是摆脱了大头照的思维了。


实际上,广角带大景也只是带景人像领域中的一种表现手法而已。要让带景人像更多变有趣,除了使用广角镜头来拍摄以外,还可以多试试长焦镜头。

单纯的广角带大景,会有以下几个误区。


■ 为了拍出强烈的透视感,需要更靠近拍摄对象。有这么一种说法,“如果是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更靠近拍摄对象,虽然拍出的画面会更有张力,但也容易忽视场景中的其他元素,并且容易影响到拍摄对象的情绪。从而画面中就不容易有说故事的感觉,也不容易营造出恬静的氛围。


■ 很容易忽视前景、框景。在一个场景中很可能有多个元素适合作为框景。有的框景元素很细微,需要使用长焦镜头,离得更远一些,才会发现。

从整组照片来衡量


在一组照片中,除了大广角、长焦镜头拍摄以外,还应该有其他的可能。比如,35mm焦段也非常适合表现人与景之间的关系,在人带景的拍摄中应用相当广泛。


我个人的看法是,虽然广角带大景是带景人像的基础,但千万不要仅仅满足于广角带大景的拍摄。



真实的框型景


关于框型景


对于框景而言,当然不能仅仅局限于将框用在前景,也可以让人在框中,或人靠在框上(类似于近框景),此时利用的是框的形状和结构,我们称之为框型景。


场景中较为特别的门、窗等都可以用作框型景元素,甚至可以用来营造出类似画框的效果。对于这样的框型结构,在取景时仍然可以通过一些技巧,来营造出层次感。


■ 把整个框型景与拍摄对象看成一个拍摄对象的群组,然后再去观察环境中是否还有其他前景元素可以加入。


■ 观察框型景后面的背景中是否还有元素可以营造层次感,或用线性透视法来拍摄。


系统:全画幅相机

焦段:35mm

光圈:f/4

数据: ISO 100、1/50s、 1EV、A 模式

立体感:轮廓透视法

环境元素:框型



1.拍摄时使用了35mm 的人文镜头。以框型构图,用背景中的光影层次和墙面的分隔来营造立体感


系统:APS-C相机

焦段:等效75mm

光圈:f/4

数据:ISO 200、1/500s、A模式

立体感:线性透视、大气透视

环境元素:框型、树叶


2. 这是一张用长焦镜头逆光拍摄的带景人像照片。拍摄时,除了带出逆光的氛围以外,还利用了框型景进行构图。拍摄对象居中,框型稍往右,并在上方带出大量的树叶


图1、图2 都在框型景的背景中营造出了层次感。

在拍摄图1 时,我们选择了特定的角度,刻意留下了写着字的墙面的右边缘。这样不仅可以看到墙后的景物,还可以用光影的明暗层次来衬托整个画面的立体感。


图2 中则带出了框后的另一面残墙,以及远方颜色较淡的树,从而营造出层次感。图2的拍摄利用了线性透视法和大气透视法,并且对环境元素做了一些取舍。

对框景和前景的讨论就告一段落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一章节,我们将讨论构图的形式美学方面的内容。



构图笔记

1. 框景是一种特殊的前景。框景构图类似于前景构图中的遮挡式取景的方式。

2. 框景可以在画面中形成前、中、后景,让画面产生立体感。

3. 框景不是只有色彩、色块这些选项。不管是前景还是后景,我们都要去留意几何形状、线条的构成情况。

4. 采用框景的构图方式时,要注意拍摄对象与框景元素的相对位置,这会影响框景遮挡的情况以及画面中会呈现多少景物。

5. 长焦镜头因为视角小,在拍摄框景、前景时特别好用。

6. 利用框景也可以营造空间深度,同时还可以采用透视的手法来拍摄。



以上内容节选自人民邮电出版社《人像摄影构图之美(实拍增强版)》



ISBN: 978-7-115-41965-1

作者: 侯俊耀 著

定价: 59元


内容提要:

本书以带景人像照片的拍摄为重点,从多个角度讲解了构图知识在人像摄影中的应用。书中结合丰富的实拍图例,从人像摄影构图原则、透视法分析、前景与背景、平衡与韵律、数量与对比、明暗色调与色彩调度等角度介绍拍摄带景人像照片的构图技巧,作者也分享了实拍中的思考过程和心得体会。

本书适合人像摄影爱好者阅读,尤其适合作为人像外拍摄影爱好者的参考读物。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侯俊耀是台湾地区人气摄影网站(DCView网站)的站长、DCView数字视野创办人,曾任信息丛书作者、程序设计师,出版过20余本图书。

1996年出版了网络商业应用专书——《因特网大时代(The Internet Times)》。

1999年底创办数字视野,是创建较早的数码摄影分众网站,目前担任数字视野站长一职。

2004年出版《数位相片修片达人I/II》,是早期少数从摄影角度切入,探讨影像后期制作的图书。

Herb在数字视野也策划过多次网站上TOP 100摄影师的竞赛、长期推荐优秀的摄影作品,在网站上分享的摄影技巧类文章上千篇,并担任一些重要摄影比赛的评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