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是三国最惨的老臣:托得了孤,打得了嘴炮,却救不了自己

 小说阅读君 2018-04-10

兔死狗烹的戏剧上演了几千年,酿成了无数悲凉的故事。自古以来,帝王的卧榻之侧,又岂容他人酣睡?从卧薪尝胆的勾践,不能同富贵于文种、范蠡,到长乐宫中被吕后、萧何逼死的韩信,再到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直至朱元璋的铁血大清洗,相伴君王的文臣武将,如果不懂得“急流勇退”,那么他们离“不得善终”就不远了!

如何阻止这样的悲剧,古代臣子想了无数办法,

比如【养寇自重】。明末万历年间,纵横辽东四十余年的名将李成梁,面对朝野的弹劾与反对之声,拉拢努尔哈赤一干仇寇以求自保,虽然最终贼寇日渐壮大,以致大明的江山易主,但在李成梁生前,迫于他的声威,辽东的异族始终不敢越过辽河,“养寇自重”的策略无疑是成功的。

又比如【急流勇退】。相较于下场惨淡的韩信,在刘邦初定关中之后,张良即从“帝者师”退为“帝者宾”,保住了一世英名的同时,也保住了自家的性命,可谓“急流勇退”的典范。而在大明开国君主朱元璋的治下,“胡蓝党案”之所以没有波及刘伯温的子孙,与刘伯温的“识时务”有着莫大关系。

再厉害点的人物,也有选择自己【改天换地】的。将政治权谋玩得炉火纯青并发扬光大,玩出新境界的,当属袁世凯了。他所拥有的北洋新军,无疑是当时国内最强的武装力量,然而他没有积极平息革命党四处发动的起义,反而以退为进,回河南老家做出不问世事的姿态,逼迫清廷再三延请,平衡清王室与革命党的势力,最终改朝换代,成为第一任民国大总统,将“渔人之利”享用到了极致。

像袁世凯这样的人臣,终归是少数。最好的就是能够得遇明主,互相信任,这点刘备做得还不错。自徐庶之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其后平定荆襄、连吴抗曹、西取巴蜀,以至“白帝托孤”,君臣相得,令人羡慕。

他和黄权的君臣故事也让人印象深刻。刘备伐吴时,黄权的劝谏虽未被采纳,但仍督军江北防范曹魏。伐吴失败后,黄权在归途隔绝之际,无奈率部降魏,刘备也没有因此忌恨,仍依礼善待黄权家眷,可见刘备还是蛮厚道的。

但是万一遇到孙权这样的渣男,就很考验个人选择了。在孙权上位之初,张昭、虞翻等人对他极尽辅佐之力,然而当孙权站稳了脚跟,虚荣心开始膨胀,张昭等人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孙权借着吕蒙打荆州,安排解烦营暗中调查,实际平衡淮泗派与江东系,打压东吴名臣张昭和虞翻。当代著名小说家何慕,在其文化悬疑小说《三国谍影》中,对这段孙权弄权的史实,做了大量描述,也揭开了封建君臣间所谓的面纱。

【平衡朝堂势力】,是帝王的必备技能,孙权也不例外。在周瑜、鲁肃相继逝去,甘宁遇刺、吕蒙老去之际,东吴陆逊为代表的江东系,崛起已势不可挡,在收复荆州的过程中,江东系与淮泗系屡次冲突,或多或少总有孙权的谍报机构“解烦营”的身影。

当这些间谍触及的不是曹魏、蜀汉,而是江东老臣张昭、虞翻等人时,就不能不引人遐想了。可怜的张昭,不仅要处理东吴的内政事务,还要负责与孙权斗智斗勇,到死也没有当上东吴的丞相。

至于三国间谍在朝堂之上的明争暗斗,文化悬疑小说《三国谍影》以火烧赤壁、定军山之战、荆州失守、火烧连营等《三国演义》中的最著名的战争为背景,讲述三国之间惊心动魄的情报暗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