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44——三菱洋行

 网罗天津卫 2018-04-10

三菱洋行是日本三菱财团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机构,是“三菱商事株式会社”在中国的支店,后成为三菱财团系统内的企业在华代理商。三菱商社成立于1870年,创始人岩崎弥太郎在土佐藩设立九十九商会,贩售铸铁制成的天水桶”。18721月,九十九商会改名三川商会,18733月,又改称为三菱商社,一直使用至今三菱商社将总部迁往东京,改名为三菱汽船会社和邮便汽船三菱会社,核心业务是航运业,逐渐取得日本海运的垄断地位。然而三菱的发展遭到了反对势力的阻挠,1882涉泽荣一和井上馨等人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共同运输会社,与三菱争夺海运市场两年的价格大战使三菱公司损失惨痛,甚至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政府认识到这种恶性竞争的危害,介入了二者的争端,通过斡旋,将三菱与共同运输合并,在1885年成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运输企业日本邮船会社。三菱在新公司内掌控了人事大权,依然掌握日本邮船的经营实权。

1885岩崎弥太郎去世后,他的弟弟岩崎弥之助继承了三菱的经营权,将高岛煤炭和长崎造船所作为财团的核心产业,先巩固自身的优势力量,在徐图东山再起。公司收购了第一百十九国立银行,开始向金融业延伸。1887年设立了东京仓库。1893年,三菱改组为三菱合资会社。公司设立了总务、银行、营业、煤炭、矿山、地所等各个部门,扩大了长崎造船所,还设立神户、下关造船所、麒麟啤酒等企业,进一步扩大了财团的经营规模。二十世纪初,又陆续成立了三菱造船、三菱造纸三菱商事、三菱矿业三菱银行等子公司,后来三菱造船分化为三菱内燃机制造和三菱电机等子公司。随着日本陆续发动战争,国内的军工产品需求激增,三菱的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呈现一派畸形的繁荣景象。二战结束后,日本财阀全部被迫解散。三菱被拆分为100多个独立企业,经过数次合并终于在1954年恢复三菱商事的商号。发展到今天,三菱已经成为日本最大的综合商社

1875年,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下,在上海设立驻华总店,开办往来于上海和日本的轮船海运线路。1894年在汉口、香港设立分支机构。在华的投资活动以大连为中心,辐射东北,设立榨油厂,收买东北各地大豆,并向日本输入及向其他国家输出大豆、豆油、豆饼等豆类制品。1916年,以石家庄为据点插手中国棉花生产,向附近各县的农民发放美种,以收买农民棉产为条件,藉以攫取当地原棉。此外还通过东京海上保险公司投资于大连火灾保险公司,通过长崎纺织、富士瓦斯等公司在中国设立纺织厂,通过三菱仓库公司在上海设立菱华仓库公司,三菱商事株式会社则主要从事贸易的经营。自1922年至1940年,在东北开办和投资的企业共有二十三个,投资额为七千四百余万元,经营范围涉及航运、工矿投资、金融保险、进出口等。抗战胜利后,公司在中国的机构和事业由国民党政府接收。

 

 

 

 

上海:

 

上海三菱洋行旧址与美孚洋行旧址同在一座楼上,三菱银行旧址位于九江路36号,抗战胜利后作为邮政储金汇业局上海分局大楼,这两座建筑在前文都有叙述,在此不再过多描述。

 

青岛: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44——三菱洋行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44——三菱洋行

三菱洋行建筑对古典主义风格的追求在青岛旧址上得到了最震撼的体现。旧址位于青岛市市北区馆陶路3号,建于1918年,建筑的三段式特征明显。七根巨大的爱奥尼克石柱贯通上下层,柱础直抵基座上一层平台,柱头直顶上方厚重的檐部。建筑用花岗石砌筑,雄壮坚固。这座大楼现由青岛纺织总公司使用,楼后还有原来洋行的仓库。

 

 

 

 

广州:

 

广州三菱洋行旧址位于沙面北街65号,建于1915年,高三层。主楼后面还有副楼,两楼之间原有天桥连接,现天桥已经拆除。主入口设计成巴洛克风格,大门两个设小矮柱,门楣上方是断裂式弧形山花,山花裂开的部位正好坐进了圆弧状的楼体,刻有大楼建造的“1915”的字样。这种处理手法十分新颖,在近代中国的建筑中实属少见。

大楼一层外墙为褐色砖墙,以横向线条分割,窗户套雪白色凸垛窗套。二三层外墙用黄白色抹灰饰面,三层窗套上方用波浪形潜檐横向相连。墙面上还布有穗带装饰。檐口出挑一米,上方为后来加建的第四层。建筑现由一处婚纱影楼租用。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44——三菱洋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