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47——上海其他经贸类建筑(二)

 网罗天津卫 2018-04-10

 扬子保险公司:

1862年,旗昌洋行创办了扬子水火保险公司,业务基本上围绕旗昌洋行的航运事业,相当于旗昌的内部机构,办公地点也在外滩九号的旗昌洋行内。旗昌倒闭后,该公司独立成为一家英商保险公司,在早期保险业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公司在香港注册,总部设在上海,在香港、伦敦、纽约、新加坡设有分支机构。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47——上海其他经贸类建筑(二)

19世纪末,公司购得外滩26号原属老沙逊洋行的房产。1928年,动工修建了新的大楼。大楼由公和洋行设计,高七层,占地面积639平米,建筑面积4374平米,折衷主义风格。建筑用突出的腰线和挑檐将竖向整体分成五各部分,一层墙面做粗狂处理,两侧设入口;二层墙面刻横向凹槽,拱形落地窗,阳台外围铁制护栏中间窗顶做穗带饰;三至五层为磨石对缝墙面,比较平整,三四层为矩形平窗,五层为半圆券窗;五层上挑檐很深,六层中部设爱奥尼克双柱廊;六七层之间的墙体刻镂空花饰,具有中式风格。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扬子保险公司被日军接管,抗战胜利后复业。扬子保险公司是外滩上专营保险业务的大楼,地理位置优越,战后聚拢了很高的人气,众多保险公司纷纷租借该大楼营业办公,这幢大楼成为“保险大楼”。解放后,大楼改名为扬子大楼,改由上海食品进出口公司使用。现为中国农业银行外滩支行。

 

格林邮船公司:

 

1856年,德国禅臣洋行在外滩开设了分行,购下外滩28号的土地建造了二层券廊式风格的行屋。禅臣洋行是德国在远东地区著名的企业之一,主营军火,兼营机械、钢铁、五金、电器、西药原药、颜料、保险等业务。一战结束后,禅臣洋行退出中国,外滩28号的产业被英商怡泰公司接管,怡泰公司主营航运,有十多艘船舶经营中日航线,因轮船都冠有“格林”字样,因而又被称为格林邮船公司。

外滩28号位于北京路与外滩交口处,19223月格林邮船公司的新址在此竣工。大楼由公和洋行设计,高七层,占地面积1951平米,建筑面积12825平米,新古典主义风格。主入口设在中山东一路上,另在北京东路设有旁门,门上设拱券,两侧立有圆柱。一至二层采用花岗石贴面,刻有深深的凹槽。二楼有四座挑出式阳台,三楼也有室外阳台,外设铁制栏杆。楼顶部建有城堡式塔楼,整座建筑线条流畅,立面向上渐收,好似披荆斩棘的风帆,气势逼人。大楼内的装饰用料考究,入口处门厅地坪、楼梯都采用大理石铺就,走廊的地板用抛光的马赛克拼成,室内铺硬木拼花地板。大楼内电报收发、水泵、水汀、锅炉、发电机、电梯、消防系统等现代楼宇设施一应俱全。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大楼被日军占领,抗战胜利后,美军接管了大楼,美国新闻处曾设与此。解放后,大楼内先进的广播通讯设备直接被利用,从1951年一直到1996年,这里一直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所在地,人称此楼为广播大楼现由上海文广集团,上海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使用。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47——上海其他经贸类建筑(二)

 

 

百货公司的兴起:

中国百货业的前身是杂货业,鸦片战争之前,各地的商人除经营本地的土特产品和手工业品之外,还经营苏州、杭州、北京、广东的特色手工业品,百姓们称之为京货、广货、苏货、南货等。当时北京和广州是中国杂货业最兴盛的两个地区。北京作为清政府的统治中心,是个完全的消费城市,交通发达、有驿道与各地相通,中国各地的奇珍异物基本上可以再北京市场上找到。广州作为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口岸,更是洋味十足,一些洋货先是登陆广州,在逐渐向内陆销售。

鸦片战争后,外国洋货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主要产品有针线、染料、肥皂、化妆品、火柴、蜡烛、钟表、镜子、家具、灯具、洋油等等。原有的杂货店开始兼营洋货,也出现了专门经营洋货的洋货店。经营的产品多达数百种,于是百货业开始萌芽。百货业起始于广州和上海,而后陆续在其他通商口岸和内陆城乡形成。到二十世纪初,百货零售业的大户经营的商品达到上万个货号,小户也有几百个货号。现代意义上的百货公司则是从民国以后,交通的便利使物资流通更加快捷,商品经济的日益发达的基础上才出现的。

 

 

惠罗公司:

 

惠罗公司是十九世纪末世界知名的百货公司,1882年创设于英国伦敦,1904年在上海繁华的闹市区南京路开设。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47——上海其他经贸类建筑(二)

190412月,惠罗公司选址南京路与四川路交口东北侧的一块地皮建造公司大楼。公司委托马理逊洋行斯克特建筑师设计,1906年年底竣工。大楼占地面积为1176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685平方米,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楼底层作商场,有落地大玻璃窗、内为展示橱窗,铺马赛克地坪。二层以上全部用硬木地板拼接,南部作商场,北部作出租写字楼。

太平洋战争发生后,大楼被日军侵占,至战后才恢复营业,但营业不断滑坡,1954年申请歇业。1958年,大楼经过装修,改为上海市手工业局产品陈列厅,后又改名为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局产品陈列厅。1986年大楼发生了严重的火灾,二至五层严重焚毁,后经过修缮后继续使用。“惠罗”二字在老上海人心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各界也一直在为恢复老字号而不懈努力。199210月,经上海市外资委批准,沪港合作上海惠罗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百年老号又重新开张,汪道涵先生亲笔题写了“惠罗公司”四个字。

 

 

 

永安公司:

 

永安公司是中国近代最大的百货公司,由澳洲华侨郭乐、郭顺兄弟合办。1897年郭氏兄弟在悉尼创设了专营水果批发业务的永安果栏,后改名为雪梨永安公司。1907年,他们用积累的资本,联合当地一些华侨合伙创设了以经销百货为主的香港永安公司,后来永安公司在上海四川路三和里设立办事处,考察上海市场。1915年,郭乐派弟弟郭泉、郭葵到上海选址,并筹备在上海开设永安公司。二人经过考察,选定了位于南京路先施公司对面的一块八亩多的地皮。这块土地属于犹太大地产商哈同所有,哈同开价年租金五万两白银,三十年后建筑要无偿交给哈同洋行。虽然条件极其苛刻,但郭家兄弟看到良好的前景,便同意租下这块地皮。

永安公司于19164月建造。公司占地面积5811平方米,建筑面积30992平方米,由公和洋行设计,折衷主义风格外墙用圆柱和方柱修饰,南京路和浙江路转角呈弧形,底层设大门,大门两侧为爱奥尼克双柱。沿南京路有三座圆柱拱形门,设有大玻璃橱窗,正门旁有爱奥尼克式双柱,沿南京路西北角顶层上有一座三层的塔楼,叫做“倚云阁”,是南京路上一处明显的制高点,夜幕初上,华灯璀璨,满是霓虹灯的倚云阁透露着大上海的繁华和喧嚣。1918年上海永安公司开业确立以经营环球百货为主的经营方针,并附设旅馆、酒楼、茶室、游乐场及银业部。永安公司在管理上重视进货和资本积累,讲究经营和服务,奉“顾客永远是对的为信条,并重视销售国货。三十年代时,永安已经跃居上海四大百货公司之首,累计利润高达1070万港币,为原始资本的四倍之多。创造了民族工商业的奇迹。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47——上海其他经贸类建筑(二)

为了适应激烈的商场竞争,1933年永安公司又在老楼之东的浙江路和大新街之间,兴建永安新厦,是一座现代风格的摩天大楼。占地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438平方米,北部22层,高达92米,南部8层,有地下室。在浙江路建有两座平行的封闭式天桥,与老楼相连。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租界,四名日军会计监督官进驻永安公司,控制了公司财权和业务经营权。抗战胜利后,公司元气大伤,到上海解放前已经是奄奄一息了。1949525日,人民解放军攻入上海的第二天,永安公司的几名职员冒着枪林弹雨,将一面红旗插在了绮云阁顶上,中华第一街南京路上升起了第一面红旗。解放后,永安公司的大楼一直作为商场使用,曾先后叫做东方红商场、上海第十百货商店、华联商厦等,2005年,为恢复传统品牌,商场名称复名为永安公司。

 

 

 

先施公司:

 

先施公司旧址与永安公司旧址隔街相对,南京东路与浙江路路口也因此成为近代中国人向往的购物天堂和商业中心。永安虽然在业绩上力压先施一头,但若论成立时间,先施公司更早,因此也得名“中华百货第一楼”。

先施公司是旅澳华侨马应彪于1900年,在香港开办,总部位于中环皇后大道中172公司之名来自英文SINCERE谐中文名“先施”意取中国古代中庸思想之先以诚实施诸于人之意,即以诚实的服务态度,取得顾客的信任。1912年,先施公司在广州开设了大陆第一家分店,并附设东亚大酒店,取得了很大成功。1917年,先施公司的业务扩展到上海。马应彪在考察了上海市场后,委托熟悉市场的黄焕南等具体负责经营。马应彪选中了南京路的英商雷士德洋行的一块地皮,以年租金三万两白银的代价承租三十年。

先施公司开业之前,上海只有惠罗、福利、泰兴、汇司等四家英国人开设的大型百货公司,因此先施公司的开业轰动了整个上海滩,开业当天整个南京路都堵塞了。先施公司不单是一个购物的场所,其附设的屋顶游乐场、东亚旅馆和豪华餐厅也纷纷开张,还有杂耍、魔术、宁波滩簧、绍兴戏、京戏等等,吸引了各个阶层的人蜂拥而来。公司开业第二年,营业额已相当于投资资本的两倍,先施开创了中国百货业的新时代。马应彪在先施公司中推出了许多划时代的经营方式,创设了“不二价”,顾客无需讨价还价,按照价格选购商品;引入“全球货”的概念,用种类繁多的各国商品吸引顾客;启用女店员,不仅将女性从“三从四德”的封建束缚中解放出来,而且刺激了顾客的购买欲。今天当我们对这些营销手法习以为常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将这些带入中国的人,中国百货商场先驱——马应彪。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47——上海其他经贸类建筑(二)

先施公司大楼由英商徳和洋行设计,顾兰记营造厂施工。原为五层,后加盖两层,占地7000余平米,建筑面积30184平米,折衷主义风格。主入口设在南京东路与浙江路转角处,二三层之间有爱奥尼克石柱支撑起弧形断檐山花。二层阳台外设石质护栏,四层以上装镂空花铁栏杆。为了与永安公司的倚云阁相媲美,先施公司在大楼转角顶部加盖了一座三层高的塔楼,取名摩星塔,寓意与天上的星星齐高,自然也比永安的“云”高。不管当初为何目的建造这样一座塔楼,今天摩星塔已经与倚云阁一道成为南京路上的地标。摩星塔的基座上镶嵌一口大钟,一二级塔是方形,顶部为圆形,均用塔司干柱支撑。

如今大楼是上海时装商店的营业楼,老字号的东亚饭店依然在此经营。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新公司:

 

新新公司是四大百货公司中第三家开业的,他与先施公司具有一定的渊源。1922年,先施公司内部股东矛盾,刘锡基等股东、职员集资五十万元,打算开办一家中档的百货公司。刘通过广东银行集资300万元,又以年租金八万两的代价租得了哈同的一块地皮。1926123日,公司隆重开业。公司取《大学》中“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意思,定名为新新公司。

新新公司大楼建于1925年,由鸿达洋行设计,上海鸿宝建筑公司施工。占地4280平米,建筑面积22030平米,折衷主义风格,钢混结构。立面做直线条纵向处理,门窗都是长方形,柱子也采用了方柱,这种处理简洁,更加现代。一至五层做商场用,六层是公司办公室,七层是戏院、舞厅、音乐厅等娱乐场所。屋顶上东北、西北角矗立塔楼。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47——上海其他经贸类建筑(二)

195219中国土产公司上海市公司第一门市部在新新公司旧址内开业,195441日更名为中国食品公司上海市公司第一门市部,1959113日,更为现名——国营上海市第一食品商现在,这里是全国最大的食品专卖店。

 

 

 

大新公司:

大新公司开办于1936年,创始人是蔡昌,公司名称取规模大,设备新之意。上海四大百货公司的局面终于形成。不过另外三家早先成立的公司对这个小兄弟并不友善,采用各种手段打压大新公司,使得大新公司的营业状况始终不尽人意。公司成立后不久,又赶上了抗日战争的爆发,市场的混乱使得这些民族商业更加难以为继。解放后,公司改组为第一大型国营百货商店,计划经济时期一直沿用。1992年,中百一店改制为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后来一百和华联、联华共同组成百联集团,成为我国商业的一艘巨舰。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47——上海其他经贸类建筑(二)

与其他三家百货商店选用外国设计师设计不同,大新公司由我国近代著名的基泰建筑事务所修建,杨廷宝等著名设计师均参与设计。大楼高十层,占地3667平米,建筑面积28000平米,钢混结构,现代主义风格。墙体采用机制煤屑砖,外墙贴奶油色釉瓷面砖,门前砌青岛黑色花岗岩,一层橱窗用中国黑闪石装饰。大楼的地下室也设置商场,这在上海属于首创。地下室至三层是商场,四层设写字楼,茶馆,商品陈列所,五层设舞厅和酒家,六至十层是游乐场。楼内装置美国进口OTIS电梯七部,还在一至三层装有两部自动扶梯。这两部扶梯曾为商场招揽了很多好奇的顾客。

 

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

 

交易所是大宗期货或者现货的交易市场,它的出现代表着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中国的交易所最早由外国人建立,是1891年设立的上海股份公所。中国人自建交易所始于1914年,上海的股票商业公会、机器面粉公会和金业公会。而后,各大通商口岸陆续成立了各种行业性的交易所。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47——上海其他经贸类建筑(二)

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是从上海股票商业公会中分离山来的成立于19217月,发起人是上海纱布业巨头荣宗敬、穆藕初和聂潞生等初期租屋于延安路、四川路口,1923年选址延安东路建造了交易所大楼。大楼由通和洋行设计,占地面积为687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232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六层,折衷主义风格。立面以腰线划分为三段式,每段间壁柱上下对齐,呈叠柱式。入口两侧设爱奥尼克壁柱,西部转角处设塔楼,上覆穹顶。建筑现由上海自然博物馆使用。

交易所交易物品为棉花、棉纱和布三类,棉纱经纪人80名,棉布经纪人20人。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交易所于第二天停止了营业,后由于时局动荡,从此在未能恢复营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