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交网络上的隐形暴力应警觉

 文明世界拼图 2018-04-10
全国人大代表谈“校园暴力”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主任郑新俭公开透露,2017年前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的校园涉嫌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相较于往年,整体呈上升趋势。
    对于校园暴力频发的现象,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眉山市青神中学副校长王晓梅,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第二中学校长庹庆明,两位长期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的专家给出了他们的看法。
隐形暴力社交网络上“互相伤害”
    除肢体上的伤害,王晓梅和庹庆明都提到,根据他们了解,现在一种隐性暴力也出现在校园中。“就是在互联网上进行语言攻击。”王晓梅说,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都在使用社交软件,有矛盾的双方通过网络打口水仗,从显性的肢体伤害变成了隐性的语言暴力,这样的现象值得引起学校和家长的警觉。“这种暴力更隐匿,更难以被察觉,但造成的影响和伤害也不小。”王晓梅坦言,这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难题,需要老师们一方面更加深入学生,保持对学生线上线下动态的了解,另一方面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隐私。
分析成因与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
    针对校园暴力事件,王晓梅和庹庆明表示,根据他们的经验,这和家庭教育存在很大关系。“单亲、离异和留守家庭的孩子相对来说更容易出现这种问题。”王晓梅表示,要想解决校园暴力、欺凌问题,很大程度上需要家长的配合。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正确的观念,只有家庭教育的长期浸润,才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
    王晓梅认为,现在互联网发达,网络上存在着大量的不良信息,青少年本身就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家长们更应该在家庭教育中传递宽容、友爱和坚强的思想。
    此外,王晓梅和庹庆明都建议,关工委、检察院和法院等部门应该更多地与学校合作,从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宣传引导,让他们了解校园暴力的危害和后果。 (熊浩然 田雪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