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大家好,欢迎关注新东方百日行动派的百日读书活动,我是陈睿,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书叫做《倾听孩子》。 作者帕蒂·惠芙乐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家庭教育心理咨询的研究与实践。分析大量案例后,作者提出,为了让孩子在童年和少年期人格和心理方面健康成长,父母要学会倾听孩子;为了能很好地倾听孩子,父母们自己也需要得到倾听。 为什么想给大家分享这本《倾听孩子》?并不是简单因为它是全球畅销书,而是因为对广大大家长而言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工具书。正如封面推荐语而言:“如果对孩子的大哭大闹无计可施,如果对孩子的坏脾气手足无措,如果对孩子的无理取闹不胜心烦的话,建议你看看此书,总有你想要的收获。” 全书分为上篇“倾听孩子”和下篇“听你听我”以及附录作者的信箱三个部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了解本书的脉络和核心观点,我制作了这张思维导图,以供大家参考。 (请点开图片查看) 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学会倾听孩子,成为孩子最忠实的倾听者,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 一 } 为什么要倾听孩子?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工作中如果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者压力大的时候,我们找闺蜜吐吐槽心里一下子会轻松很多。 孩子们也是一样,有烦恼,不痛快的时候想找人“倾诉”,可却因为表达能力有限,只能通过大吵大闹,发脾气等手段解决。这时候,家长们如果可以耐心来倾听孩子,就可以帮助孩子们摆脱负面情绪,使他们恢复正常的思维能力,从而有足够的注意力来理解和接受成人的正确意见和建议。同时倾听也是一种从精神和感情上关怀孩子的重要方式。通俗的讲,倾听孩子就是为了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更理解孩子。 {二} 如何倾听孩子? 作者建议:安排专门时间倾听孩子。安排专门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是以一种活泼的形式倾听孩子。在专属倾听时间里,请放下工作和焦虑,利用这个时间好好欣赏你的孩子,让你的关心,赞许表露在你的脸上、声音和抚摸中。倾听会加深孩子对你的信任,在你的关注下,孩子会探索新的活动天地,也会表现得越来越依赖你。随着“专门时间”增多,你会注意到孩子的积极变化,比如对生活更加热爱,更怀有希望和激情等。 在全神关注倾听孩子讲话的一个关键是要以积极的方式做出反应,作者推荐以游戏式倾听帮助孩子,比如自己扮演弱小角色时,孩子会感到有足够的自信向你表露他在重要问题上的想法和感受。而作为倾听者,一定要抓住时机,通过玩耍中的大笑松弛某种特定情况引起的紧张情绪。比如和孩子一起玩捉迷藏,捉到了孩子后用鼻子蹭孩子的身体,热烈的拥抱,一起在地板上打滚、摔跤等等都会让孩子极开心。你玩得越投入,孩子就会越自然,放松,在笑声中增强自信。玩游戏的时候注意要有身体接触、充满爱心。并且掌握好游戏的强度,不要一下子玩太累,另外注意全情投入,活泼一些,不要顾及大人的“尊严”或面子。多些亲子游戏时间,以积极的方式呼应孩子,你会收获一个更加活泼开朗的孩子。 当然,养育孩子的过程也不会一直是一帆风顺,游戏的时间也总是有限。很多家长在孩子哭闹,发脾气时经常束手无策,要么喜欢动用家长权威镇压孩子的反抗情绪,要么直接无视孩子的哭闹。那么,当孩子情绪上来,哭泣,愤怒甚至等孩子进入了青春期时,我们该如何倾听? { 三 } 当孩子大哭的时候如何倾听? 生活中,孩子会经常因为一些事情大哭不止,比如想要心爱的玩具,比如不想上幼儿园,又或者是因为一件小事情哭闹很久,作为家长,我们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去倾听孩子?我们也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当孩子放声大哭的时候,有的家长要么很大声的“警告”孩子,如果再哭,就怎么怎么样,或者有的开始安慰“宝宝不哭,宝宝最勇敢了”之类。作者认为,在孩子开始哭时,只要我们留在孩子身边倾听他,不打断他的哭泣,他的烦恼会随着哭泣逐渐消散,哭泣也会随之停止。原因是:哭泣能愈合创伤。 作者认识一位母亲,她每次送女儿去托儿所都痛苦万分。因为每天早晨和母亲分开时,孩子都会拼命大哭,抓住妈妈不放。停止哭泣后但整天闷闷不乐。最后,母亲决定每天提前到校,以便有充足的时间和孩子道别。头几天,孩子都会在车里哭一个小时,哭声已停止,妈妈就会温和对她说“该进学校了,准备好和我一起下车了么?”孩子又开始抽泣,过了一会儿,孩子会安静下来,周围望一望,看看妈妈为她准备的午餐,或转转方向盘,就同意去学校了。第四天早晨,虽然哭得更厉害,但只持续了15分钟就决定进校门。第五天,孩子没哭。她用力拥抱了妈妈,说她要自己一个人走进校门。后来保育员们反馈说,她女儿的自信心在那一周里有显著增强。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就知道,当孩子哭起来,你准备倾听他时不要流露出不安,也不要给以忠告。而是应该靠近孩子,轻轻地搂住他,让你们的目光相接。并且和蔼地请孩子把烦恼告诉你。请记住一定不要对孩子的情绪作评论,允许孩子畅快地哭,不要有时间限制。当倾听孩子充分哭泣之后,注意发现孩子新增长的领悟力、热情和创造力。 这里还要特别温馨提醒一点,当家长发现孩子害怕某个特定的事物,要注意向孩子保证一定会保护他,不让他收到伤害。前提就是家长应该先静下心来,听听孩子说的话。比如上一期《奇葩大会》里的一个令人心痛的案例,一位父亲无视孩子的诉求,没有读懂孩子背后的信息,结果害了女儿一生。 { 四} 当孩子愤怒的时候如何倾听?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孩子们也会时不时发点小脾气,有时候也会愤怒,脾气暴躁。而当孩子愤怒的时候,就是我们做父母的面临全面挑战的时候。他们情绪激烈时,我们第一个反应通常是“对孩子讲道理”。可是,由于孩子正陷入愤怒的情绪中,对他们的说理很少奏效。而我们自己也往往由于孩子的“执迷不悟”而感到沮丧。所以当孩子生气的时候,我们也常常忍不住想要发火。 作者讲了一个故事,一位单亲妈妈带着两个儿子,分别是12岁和14岁。两个孩子的生日比较近,哥哥过生日时,妈妈特意问了弟弟想要什么礼物。弟弟说想要一把书桌椅,类似哥哥礼物的那把。可是到了弟弟生日那天,弟弟发现自己收到的礼物颜色和哥哥不一样,暴跳如雷,觉得妈妈一直偏爱哥哥,于是发脾气冲进屋子里想要把新椅子摔个稀巴烂。妈妈在后面追着他,抓牢椅子,不让孩子摔,然后道歉说“很遗憾你不喜欢它。”“我的确想送你一件好礼物”,边说边慢慢走近孩子。儿子在自己的床上坐下来,母亲靠近他坐在地板上,把胳膊放在孩子腿上,因为她知道,儿子至少可以用余光看到她整凝望着自己的眼睛。母亲耐心对孩子讲述往日幸福的回忆,也听着孩子说生气的原因,原来小儿子一直嫉妒哥哥,觉得妈妈对哥哥更偏爱。妈妈没有受孩子发怒影响,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问题上,就是对儿子的爱上,尽力不让孩子的愤怒行为和表面的失望情绪影响自己,慢慢化解了孩子的愤怒,拉近了亲子距离。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当孩子愤怒时,你一定要尽量留在他身边,尽可能了解问题的本质。另外估量一下你自己的心境。此刻你是否头脑冷静,能够倾听。给孩子以温暖与亲情。不管孩子是否接受,但要不断给予。留在孩子身边,继续倾听。当然如果孩子对你拳打脚踢,一定要注意自我保护。如果你能应付,不要走开,让他打。发泄出来之后孩子通常会开始安静下来。另外一定注意要克制自己说教、斥责或批评孩子的欲望。而是要冷静听孩子讲完,理解孩子背后真正的原因,再去解释和正确引导,就像刚才案例中的母亲一样。 { 五 } 如何倾听青春期的孩子?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大家会突然发现,孩子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单纯可爱听话的孩子了,家长有时也会焦虑,是不是课业负担太重,青春期的孩子怎么不喜欢我和说话了?其实不是孩子变了,只是因为孩子步入青春期后,他们开始探寻自己生存的意义,也希望保持自己的个性,作为一个独特的自己被接受。可是很多父母,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孩子经常抱有否定态度。比如我有一次中考年级家长会后,一个孩子向我哭诉说,开会家长会,她的妈妈回家冲她发火,觉得以她这样“偏科”的情况,什么重点中学都考不上,孩子觉得莫名其妙,受到了很大打击,对我诉苦。而有时我也经常会收到家长的吐槽,说孩子经常喜欢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不喜欢和大人聊天了或者觉得孩子开始沉迷手机网络,不知道如何说教。 此时想到了潘玮柏和苏芮曾经合作过的一首歌《我想更懂你》“每次我想更懂你,我们却更有距离,是不是都用错言语,也用错了表情。其实我想更懂你,不是为了抓紧你我只是怕你会忘记,有人永远爱着你。” 当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出现困难时,作者也建议家长从“倾听”开始。因为倾听是建立亲密关系的基础,当孩子步入青春期,开始有“叛逆”的影子时,家长此时应该做青少年的盟友,学会倾听这个技巧,拉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因为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为了走向独立的人生,每个孩子至少需要一个成人,相信他,需要他,爱他。这种支持在孩子年少时至关重要。所以请家长们尊重、支持并且欣赏孩子。对孩子表示尊重,赞扬你看到的他的优点。比如孩子取得进步时,多一些鼓励,当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家长多一些耐心和肯定。也请家长支持孩子寻求欢乐和嬉戏的意愿,多亲近孩子,当孩子有压力时,主动带孩子出去去放松一下,听听音乐,踏踏青。多思索、倾听、采取主动,我们铺就了一片由信任和关怀构成的沃土,让孩子们茁壮成长。 就像我之前学生的例子,面临学业压力时,孩子希望得到家长的肯定和鼓励,可是如果家长只是一味的指责和批评,只会和孩子距离越来越远。 希望家长们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多陪陪孩子,多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多和我们一起读书,一起育儿成长。书中作者的序言我印象深刻,分享给大家,作为本篇的结束语: “没有所谓的专家能够告诉您究竟怎样做是最好的。我要感谢您为孩子而进行的一切所思所想,感谢您的艰辛努力。愿您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您对他的深挚的爱,愿您和孩子一起蓬勃向上。祝愿您能有足够的时间充分欣赏您的孩子,享受到抚育子女带来的甜蜜亲情”。 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孩子最忠实的倾听者,享受成长的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