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105——医院(三)

 网罗天津卫 2018-04-10

 青岛:

 

福柏医院:

1905年,同善会(Weimar Mission)与欧洲人协会德英美等国侨民集资5万银元阿尔贝特路修建了一座专为欧洲人服务的医院,为了纪念在青岛去世的德国医生福柏这所医院的名字称福柏医院。福柏是同善会的传教士,又是人类学家、医学博士、文学家,1898年,来到青岛传教,同时开始兴办学校和医院,翌年病逝。

1907年,福柏医院正式开业,医院占地8432平方米建筑面积1363平方米,砖木结构,两侧屋顶立有山墙,并建有老虎窗和阁楼。医院由德国人主持,医师多为外籍,兼顾宗教活动。后来历经日占和国民政府时期,归属各有不同。30年代,医院开设电疗室,设备有中波、短波、超短波治疗机,用于治疗骨关节炎症、软组织损伤和炎症。1946年,阁楼失火,后改建为三层平顶。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105——医院(三)

    旧址位于今安徽路211950青岛卫生局接管福柏医院的资产和人员。195112福柏医院改为青岛市人民医院,旧址建筑成为医院的病房大楼。 

 

 

普济医院

 

普济医院为日本第一次占领青岛时期兴建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医院位于胶州路,是传统意义上的日侨聚居区。医院的设立使日侨的医疗状况得到改观,也打破了大医院皆尽位于欧洲人居住区的格局。青岛回归后,医院更名为胶澳商埠普济医院1925年,复更名为市民卫生院1931年称为青岛市市立医院。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以后,在医院内开设了青岛医科大学。19405月改称同仁会青岛东亚医科学院。抗战胜利后,院舍归还给市立医院,使用至今。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105——医院(三)

    普济医院旧址是一座二层混合结构建筑,中部三层,为日本现代主义风格,由日本建筑师三上贞设计。立面对称,入口居中,略微突出,设门厅,圆柱支撑,顶部铺绿色琉璃瓦。门厅上方开五扇长方形窗,利于采光通风,同时也强调了纵向划分。上端为弧线并配以大面积的石墙山墙两侧各有花冈岩方柱,柱头雕有装饰性的牵牛花花纹,转角处用花岗石包边。门窗套用粗糙花岗石镶嵌,基座采用巨大的蘑菇石砌筑,红瓦坡顶,开老虎窗。屋顶上方建有一座装饰性的亭阁,为整个建筑的高点,带有浓郁的日本传统建筑风格。

   

 

 


广州:

中山纪念医院: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105——医院(三)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105——医院(三)

 

 

孙逸仙纪念医院旧址位于今广州市沿江一路107,其前身即为中国大陆第一家西医医院——博济医院附设的博济医学堂。1885年,孙中山在香港域多利书院毕业后,曾入该院附设的南华医学校学习,并经常发表爱国言论。1903年正式称华南医学堂,附属博济医院。1930年博济医院移交岭南大学。1936年,岭南大学以博济医院为基础,为纪念孙逸仙曾在此学习,创办孙逸仙博士医学院,作为岭南大学医学院,原博济医院则作为医学院的附属医院。新中国成立后,孙逸仙博士医学院并入中山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为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985年称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现院内矗立有1936年建的 孙逸仙博士开始学医及革命运动策源地纪念碑。


大连:

满铁大连病院: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105——医院(三)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105——医院(三)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105——医院(三)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105——医院(三)

 

    满铁大连病院成立于1907年,主医疗大楼于1923年动工,1926年投入使用。1945年,旅大解放后,更名为中国长春铁路公司大连中央医院,由中苏共管。1953年移交给中国。先后称为哈尔滨铁路局大连医院,沈阳铁路局大连医院。1958年,更名为大连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1999年更名为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四院。2003年划归大连大学,称为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名称使用至今。

    旧址位于今中山区解放街6号,建筑依山而建,地势略高,地上五层,地下一层,钢混框架结构。外立面采用当时日式建筑常用的褐黄色面砖铺面。造型简洁,以直线型为主,局部做曲线形处理,顶层以白色水刷石饰面。整座建筑虽为大线条处理的现代建筑,但是如门窗、门廊、线脚等细部的处理上还是体现了些许古典主义的特色。建筑内部布局合理,功能区分明确。

 

 

 

 

旅顺沙俄赤十字医院: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105——医院(三)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105——医院(三)

 

旅顺沙俄赤十字医院建于1900年,日俄战争后,被日本赤十字社接管使用。1907211日,改称日本赤十字社关东州病院。同年11月,改称旅顺病院。1921年,日本关东厅对医院进行了扩建,19225月,改称关东厅旅顺病院。1937年,医院内开设旅顺医学校。抗战胜利后,建筑被苏联当局接管,后移交中国政府。如今这里由驻军单位使用。

医院旧址位于今旅顺口区黄河路,为俄式风格建筑,尽管后来经过改建,但设计师依然处理的天衣无缝。主入口设在转角处,底部设方形门厅,以方锥形的立柱支撑,柱身和柱头的处理显示了新艺术运动的风格,转角处高三层,起到建筑中心轴的作用。二层窗间做横向装饰线,其间有粗短的圆柱附壁,十分新颖独特。二层屋檐上方,做连续的火焰状山花,内开采光小窗,屋面上覆盖红瓦。从远处望去,这一组山花好像连绵的白云,与蔚蓝的天际相连。

 

 

 


哈尔滨:

中东铁路中央医院: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105——医院(三)

 

    原中东铁路总医院旧址位于哈尔滨火车站东南角,颐园街37190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1912年定名为中东铁路中央医院。1935年,与满铁医院合并改称哈尔滨满铁医院。

    是一处颇具规模的医院。占地7.2万平方米。由建筑面积55906平方米,20多栋房屋组成。抗战胜利后,作为苏军临时战伤医院。1946年改名为东北铁路总局中央医院。解放后,长期使用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中心医院的名称20041010日,正式组建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医院旧址现保存有20多幢房屋,建筑由俄国工程师列夫捷耶夫(А.К.Левтеевъ)设计,多为俄国装饰艺术派风格,强调曲线设计,艺术化造型,细花铁质护栏,色泽搭配为黄色和白色。此外还有一些俄国风格的木质瓦楞板房,这些建筑被列为不同的保护等级。是我国现存保存最为完好的俄式风格医院建筑群。不过近年来,随着医院的改扩建,一些建筑物已经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

 

 

 


长沙:湘雅医院

 

    湘雅医院位于长沙市今开福区湘雅路,这条路本为民国时环城马路北段,后因湘雅医院而得名。医院病房大楼原址保存完好。1906美国雅礼协会医师胡美在长沙西牌楼创办医院,始称雅礼医院。1915年成为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的附设医院,随即改名湘雅医院。1917年在今址建成3层病房大楼及附属建筑。1946年,医院将原3层的病房大楼加高为4层,高21米,另在病房楼西面加建一栋4层病室,与原建筑相连。组成马蹄型布局,整座建筑为砖木结构,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四周红砖青水外墙,顶面以钢筋混凝土紧固,人字歇山屋顶,五处挑檐靴头爪角,上饰回纹收尾,盖栗色筒瓦,谷黄色正脊。室内为水磨石地面,楼梯嵌铜防滑条,大理石台度,墙面粉白色石膏。建筑在采用西方先进的建筑构图的同时,通过局部点缀中国传统式的小构件、纹样、线脚等,把西方先进的建筑技术与中国传统的建筑装饰手法结合在一起,从而在创造建筑新风格方面迈出了成功的一步。医院医疗设施齐全,医疗技术精湛,有南湘雅,北协和的美名。

 

 

 

 

 

 

 

 

 

福州协和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前身是美国基督教会创办的福州圣教妇孺医院和马高爱医院合并成立的福州基督教协和医院,创建于1860年。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福州协和医院,1959年成为福建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105——医院(三)

 

 

安庆:同仁医院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105——医院(三)

同仁医院成立于1901年,隶属于基督教圣公会,首任院长是美国籍传教士伍得沃德,初创时医院位于大二郎巷。新址于1902年开始筹建,1906年竣工后正式迁入。

1906年开始,到1927年,是同仁医院迅速发展的二十年。在这一时期,医院相继建成了门诊大楼和各种辅助用房。医院的建制也日益完善,拥有外科、儿科、妇产科,并设有病房、化验室、X光室以及高级护士学校。1927年,北伐军进驻医院,外籍医生护士纷纷返回本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医院被日均占据,成为其陆军医院。直到1945年,医院重新恢复,成为安徽省规模较大的一所医院。新中国成立后,医院被安庆军管委接管。19517月,划归皖北军区后勤部,12月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陆军医院。1952年,医院更名为华东军区第二陆军医院。1954年,改编为解放军第四三疗养院,同年9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一六医院,并延续至今,现为海军安庆医院。

同仁医院旧址位于今安庆市双井街74号,原门诊楼现保存完好。建筑高二层,为外廊式风格,立面凹凸有致,做拱券回廊,一二层之间以腰线划分,正中屋顶处刻有“同仁医院”字样,屋顶上原建有一座钟楼,现已无存。建筑为砖石结构,木质屋架,铁皮屋顶,凸出的楼体上还做扶壁柱装饰。建筑周围绿树环抱,绿草茵茵,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疗养之地。

 

 

 

 

 

 

芜湖:

戈矶山医院:

    戈矶山医院位于芜湖戈矶山顶部,建于1888年,由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举办。1923年,原二层高的病房楼遭遇大火烧毁,1927年重建,并于1935年再次扩建。现如今看到的医院病房楼正是在1937年竣工的这座。建筑为砖混结构,红砖墙,钢筋混凝土楼面。医院总建筑面积5176平米,依山而建,前为三层,后为四层,后部巧妙的与山体结合。医院中部屋面为坡顶,两侧为平顶,并设有屋顶花园。医院内采用内廊式布局,设施先进,共拥有150张病床,有宽敞明亮的手术室,装有X光机,自备发电机,蒸汽锅炉,贯通上下的蒸汽升降机,还拥有集中供暖、电话电器开关操作的护士呼唤系统。这所医院是安徽最早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一批医院,而且从形式到功能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