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黎明的承诺

 圆角望 2018-04-10

     刘西鸿(作家 法国)·法兰西情书

今年恺撒电影奖颁奖那晚,宣布“最佳剧本改编奖”前,摄影机直播镜头横扫过几个候选人,观众都不做猜测了,只有悬念,因为角逐者都是强人。《天上再见》就很不错,改编后的电影比原小说光明、轻松得多,小说阴沉惨痛的结尾在电影里变成另一种彩色幽默。但公布获奖的是《黎明的承诺》,瞬间,掌声四起,这部充满激情、充满“异国风情”的电影得了改编奖,在座的人,感情上大概是为原小说《黎明的承诺》作者罗曼·加里鼓的掌。

电影拍得十分好,今天这里说的是小说原著。中国读者对罗曼·加里(Romain Gary 1914-1980)比较陌生,但在法国他是家喻户晓的作家,有人把他和写《小王子》的安东文·德圣艾克絮佩里、写《人的命运》的安德烈·马尔罗齐名,当然两位“前辈”都比罗曼·加里年轻十岁,他们是“完全的法国人”,而罗曼·加里不是,他没有法国祖籍。

罗曼·加里是一个外来移民,童年跟随单亲母亲从立陶宛、俄国中部辗转波兰,最后在法国南部城市尼斯定居时已经14岁了,14岁是一个美丽但也是困难的学龄,普遍认为人生最大的躁动和记忆都由14岁的门槛开始。罗曼·加里后来在受访中对自己14岁之前的经历有过不同版本的描述,每个版本都很动人,都令人印象深刻,所以也没有多少人会计较他所描述细节的虚实,因为这个罗曼·加里太厉害了,一个14岁才开始上学(学法语书写)的人写出了两本龚古尔奖小说,第一次他用的是真名罗曼·加里(长篇小说《天根》,1956年),第二次用假名埃米尔·阿雅尔(小说《如此人生》,1975年)。已经是有市场销售保证的作家,决定另起炉灶,用一个陌生名写新书、和出版社签约、获奖后面对刁钻媒体(这种情况罗曼·加里持续了整个1970年代),我们很难设想,在我们生活环境中那是不可能的事——一对表面上没有交往的表叔侄作家,后来发现表侄有四部长篇小说实际上是表叔写的,这两人签了个协议,表叔为了挑战自己的文胆文才,写了一批和自己过去风格迴异的小说,用表侄名字发表,表侄答应获奖了也不会爆料。表侄由此出名,不过他坚守表叔的秘密协议,婉拒了文学奖。罗曼·加里去世后,1981年,他自己写的《埃米尔·阿雅尔的生与死》终于出版,表侄保罗才得以减压,才得以真貌亮相。

自传体小说《黎明的承诺》1960年出版,罗曼·加里记录了自己从8岁到44岁的往事,记录了一个外国小孩子在热情凌厉的虎妈监管下成长为一个“伟大的法国男人”的全过程,这小孩子在尼斯受辱,入军校还承受老母因外国口音丢人现眼,被派往在非洲却因思念病母,搞到神魂颠倒,最后,在“二战”的战空中,他在机舱玻璃贴上老母照片,终于炼成了视死如归的飞行英雄。“你会成为雨果一样的大文豪、你会成为法国外交官、你会得到法兰西骑士勋章!”“你不能死,不准死!法国还等待你来拯救呢!”这些话听起来很不靠谱,像一个没有读过书、文盲母亲的梦话,但是《黎明的承诺》,现在是法国中学指定阅读书;法国中学生们,对“梦话”倒背如流,“妈妈,我答应你。”背叛“黎明的承诺”,等于背叛了母亲。

这确实是一部励志故事,现在读它的人——我们是一帮凡夫俗子。20世纪初罗曼·加里成长时的法国,用现在俗话说,波澜劲浪、“国际格局大洗牌”,一个外来的小孩子,向无法改正外国口音的母亲做生命承诺:一切为了法国的荣誉。这才值得我们深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