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 | 印度尼西亚经济与商业环境风险分析报告 (2017年版)

 nj超级笨笨 2018-04-10

文章来源:中国信保



 Economic and commercial environment risk analysis on Indonesia           

印度尼西亚经济与商业环境风险分析报告



——本文摘自中国信保《国家风险分析报告》(2017版)



经济风险








印度尼西亚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内部经济结构的转型任重而道远。佐科政府成立了新的经济领导团队,颁布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推行了简政放权、金融外汇管理、建立经济特区、放宽私人投资限制、简化中小企业审批及采购程序等一系列措施,欲借此推动投资。2016年经济增长已经扭转了连续几年下滑的势头。印尼盾汇率的上升以及佐科政府上台以来最低的通货膨胀率水平使得家庭消费持续增长,经济发展前景乐观。


 宏观经济


经济增速仍低于地区平均水平。2016年,印度尼西亚经济在国内消费和汇率上升的拉动下实现了5.02%的经济增速,扭转了佐科政府上台以来增速下滑的趋势。这一经济增速虽然比全球平均增速高,但低于亚洲新兴经济体6.4%的平均增速。未来,投资和国内消费的增加将有助于经济增长,但受内部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以及外部需求疲软等因素的制约,印度尼西亚经济在短期内复苏程度可能较为有限。预计2017年实际G D P增速为5.2%,仍低于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平均水平。

消费是经济增长主要动力。2016年印度尼西亚私人消费贡献G D P增长2.8个百分点,公共消费贡献0.1个百分点,投资贡献1.4个百分点。随着通货膨胀率下降、实际工资增长提升了个人购买能力,有力推动了私人消费增长。政府年内还两次下调税收指标,从最初的1546.7万亿盾(约合1162亿美元)降到了1137.2万亿盾(约合855亿美元),进一步提高了居民购买能力。另外,由于能源价格下跌,政府来自石油和天然气的收入大幅下跌,预计未来几年也难以恢复到历史高位,意味着其公共消费增长将受限。预计2017年印度尼西亚私人消费仍将是经济增长主要动力。

通货膨胀水平有所下降。2016年,印尼通货膨胀率降至最近10年来最低水平,物价维持稳定。在佐科政府的自给政策和经济民族主义政策引导下,印尼名义工资增长高于通货膨胀率。2016年,名义工资增速为10.9%,国内通货膨胀率为3.5%,实际工资增长为7.1%。在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双向推动作用下,通货膨胀水平有走高趋势,预计2017年年均通货膨胀率将升至4.1%,但名义工资增速仍将高于通货膨胀率。

劳动力市场僵化,失业率仍高于地区平均标准。根据印度尼西亚的人口统计数据,其未来30年人口增长率将维持在1%,这表明印尼人口还将稳步增长。不过,由于法律规定企业雇用员工后一旦解聘就需要支付高昂的解聘费用,在实际中阻碍了新雇佣关系的形成,因此,劳动力市场较为僵化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此外,近年来印度尼西亚最低工资水平的大幅上调也会在短期内影响就业机会的形成,尤其是在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行业内。近年来,印度尼西亚失业率已经稳定放缓。2016年登记失业率为5.6%,预计2017年可能会达到5.2%


货币金融


宽松货币政策周期结束。为刺激经济增长,2016年,印度尼西亚央行不断放松货币政策,先后六次宣布下调基准利率,将七天逆回购利率(基准利率)降至4.75%2017年,随着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承压,为防止外资大量流失和金融体系动荡,印尼降息周期结束。2017616日,央行总裁会议决定,保持现行七天逆回购利率(基准利率)4.75%,维持存款便利(D F)利率为4%,贷款便利(LF)利率为5.5%

信贷快速扩张,审慎监管凸显重要。多年来,印度尼西亚一直实行快速信贷扩张政策,2015年和2016年印度尼西亚国内信贷增速分别为9.1%9.3%M2增速分别为9.0%10%。多年来信贷的高速扩张反映出金融行业及信贷工具的深化发展,同时也存在一定风险。印度尼西亚国内以美元作为交易和结算货币,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印尼卢比的流通性和信誉度,自主抗风险能力欠缺。预计2017年印度尼西亚国内信贷增速和M2增速仍将达到11.7%10.7%


财政收支


财政结构性问题较为严重。2016年,印尼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为2.46%,赤字规模可控。不过,印尼政府面临许多结构性财政问题,如逃税现象严重、支出分配低效、资本支出执行不力等。尽管印度尼西亚政府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打击逃税,但效果有限。此外,为改善财政状况,政府长期拖延预算资本支出,对近几年的基础设施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公债规模稳中有升。近年来,印度尼西亚政府一直实行审慎财政政策,公债增速较为平稳。2016年,印度尼西亚公共债务为2852亿美元,公债占GDP的比重为30.6%,达到近年来高点。印尼政府力求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通过拓宽税基增加财政收入,未来政府对债务融资的依赖程度可能下降。预计2017年印度尼西亚公共债务规模将达到321l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为30.8%


国际收支


短期内经常账户赤字将延续。2012年印度尼西亚出现经常账户赤字,并一直持续至今。不过,2014年以来,经常账户赤字在GDP中的占比逐年下降。2016年,经常账户赤字为163.5亿美元,GDP1.8%)2017年,预计经常账户赤字规模将小幅降至在162.4亿美元左右。占GDP的比重为1.6%

一次收入是经常账户赤字主要的来源。2016年,印度尼西亚商品贸易顺差为153.9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为64.9亿美元,一次收入逆差为296.8亿美元,二次收入顺差为44.3亿美元)。从结构方面来看,服务贸易和一次收入逆差的大量出现是造成经常账户赤字的主要原因。

国际储备充足。2016年,印尼国际储备达到佐科政府上台以来的新高,为1162.7亿美元,能满足8.8个月的进口用汇需求。预计2017年印度尼西亚的国际储备将维持在这一水平。充足的国际储备为国际贸易和短期偿债能力提供了充分保障。

汇率可能进一步贬值。由于印度尼西亚经常账户和财政账户持续赤字,双赤字下印尼盾贬值压力一直较大。2016年,印尼盾兑美元的平均汇率为13308.3。此外,印尼盾也是一种在高风险时期极易遭到恐慌性抛售的货币。短期看,在美元强势的背景下,印尼盾这种弱势状态可能将持续。未来,如果经常账户赤字规模收窄,投资者信心可能出现改善。预计2017年印度尼西亚印尼盾兑美元的平均汇率将达到13567.8,年末汇率为13941.3


双边经贸


双边贸易增速快速上升。印度尼西亚对外经贸中,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双边贸易与投资合作增长迅速。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落实后,两国双边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中国2016年对印度尼西亚出口额为321.2亿美元,进口额为213.9亿美元,中国贸易顺差107.3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印度尼西亚出口的主要产品有机电产品、钢铁及钢铁制品等,自印度尼西亚进口的主要产品是动植物油脂、煤炭、塑料橡胶等。印度尼西亚为解决其多年对中国贸易逆差问题,希望中国能够增加对其茶叶、咖啡和创意产品等商品的进口。

中国对印尼直接投资仍有巨大潜力。根据印度尼西亚投资统筹机构资料,2015年中国开始大幅增加对印度尼西亚的投资,已获投资许可证的投资金额为21.6亿美元,在其投资来源国中排名第九位,增长率高达47%,增速排名位列第二。尽管中国对印尼的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实现了较快幅度的增长,但是从双边经贸平衡的角度看,中国对印尼直接投资仍有巨大潜力。


商业环境风险




印度尼西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在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均处于较低水平;政府低效和腐败现象仍比较严重,且税赋负担较重。新政府上台后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依据2017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数,印度尼西亚商业环境排名同比上升15位,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排名第91位。但开办企业和执行合同仍然被视为在印度尼西亚投资的主要障碍。



投资便利性


FDI存量基本平稳。2008~2014年,印度尼西亚吸收F D I流量增速较快,2015~2016年则出现回落趋势。2016年,印度尼西亚吸收的FDI存量为2286亿美元,占当年GDP的比重为24.5%。其中,2016年当年印度尼西亚吸收的FDI流量为38亿美元。从宏观营商环境看,200多个中央政府法规得到修订或完善,3000多个地方政府规章因阻碍发展被撤销,近50个行业的外资限制放松,这使得印度尼西亚的竞争力显著提升,外商投资的意愿以及投资活动的持续性都在增强。印度尼西亚政府支出的重点一直在投资和基础设施上,随着未来改革势头的回升,其投资环境将有可能进一步改善,外国直接投资可能继续增加。预计印度尼西亚2017FDI存量将增长至2543亿美元,年度FDI流量增至257亿美元。


税收体系


税费复杂繁多,且面临税务体系多变和执行力不足问题。印度尼西亚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课税制度,税种主要包括: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土地和建筑物税、印花税以及奢侈品销售税等。印度尼西亚依照属人和属地原则行使税收管辖权,不仅税费种类繁多,而且许多税种还分不同的纳税等级。其中的税收优惠由政府根据所需不断变化,企业很难及时把握。按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数,2017年印度尼西亚缴纳税款的分项指标的排名位列第104位,同比上升11位。因为印度尼西亚税收严重依赖抵扣税种,因此政府在税收征收方面也面临巨大的困难。

政府加强税收征管。印度尼西亚政府承诺未来五年将国家税收占GDP的比重从12%提升至16%。从20167月起,印度尼西亚加强税收征管,推出税务特赦法案,偷漏税者在特定期限内申报财产并缴纳2%10%的税款后即可免于刑罚。此举可能使印度尼西亚政府收入增加180亿印尼盾。

关税水平较高。且经常变动。印度尼西亚适用的关税税率会定期进行变动。2015年平均关税税率为37.1%,平均最惠国(M F N)税率水平为6.9%。印度尼西亚多数商品的约束关税水平是40%,但汽车、钢铁和一些化学品的关税水平不受此约束。在农业部门,超过1300种产品的关税水平处于或超过40%。较高的关税水平,加上不确定的变动,对那些想要进入印度尼西亚市场的外国企业构成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在非关税壁垒方面,印度尼西亚政府对于多种产品要求其必须符合印度尼西亚强制性国家标准。由于印度尼西亚SNI认证流程复杂,所需资料繁多,且认证周期较长,给贸易带来较大障碍。印度尼西亚在2015年所采取的有关贸易救济中,有五条记录涉及中国。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长期以来,基础设施建设是印度尼西亚经济发展中的短板。根据世界银行2016年公布的全球物流绩效指数,印度尼西亚得分3.0分,排名为55/160,国际货运竞争能力仅得2.90分,排名第71位,基础设施得分为2.65分,排名73名。印度尼西亚是群岛国家,与外界互联互通的主要方式是航空和海运。交通运输部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使得印度尼西亚物流业发展相对缓慢,企业的物流成本快速上升。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印度尼西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据印度尼西亚财政部国家预算司估计,未来五年印度尼西亚基础设施建设需约4245亿美元。根据《2015~2019年中期经济发展规划》,印度尼西亚将在未来五年中实现五项目标:一是公路建设方面,拟建设2650公里公路、完成1000公里高速公路和完成3258公里铁路的施工;二是港口方面,要建设24个大型港口和60个轮渡码头;三是在机场和工业园区建设方面,建成15个现代化机场和14个工业园区;四是水利灌溉方面,完成49个水库和33个水电站,并为约100万公顷农田建立灌溉系统。

电力供应紧张,企业对电力的需求更为迫切。油气资源、煤资源、水资源和地热资源丰富为印尼电力发展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相关方面的利用却在起步阶段。例如,印度尼西亚水力发电蕴藏着7500万千瓦的潜力,但是有效的利用率仅为500万千瓦;印度尼西亚电力需求年均增长10%~15%,但目前国内电机装机容量仅为5000万千瓦,用电普及率不到75%。商业用电方面,印尼政府执行阶梯电价的方式。政府在2013年对用电超过1300W的用户或企业采取增收15%税收的措施来提高用电的效率。对此,政府采取加大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税收和增加补贴等措施为了在2019年前为偏僻和落后地区的12659个乡村提供电力服务,进而推行印度尼西亚光明行动


行政效率


政府低效和腐败现象仍较为严重。以营商环境中开办企业、获得建筑许可和获得电力的指标等因素来衡BACKGROUND背景透视量行政效率,2017年印度尼西亚三项指标在190个国家中的排名分别是第151、第116以及第49位,反映出其行政效率仍有待提升。


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优势较为明显。印度尼西亚是人口过亿的人口资源大国。从人口结构来看,年龄在15~64岁的人口占67.1%0~14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27.7%,而65岁以上人口占5.2%。登记失业率自2015年以来逐渐下降。与此同时,印尼在教育领域的投入也稳定在3%,而且其国内的识字率在2015年已经达到95.4%。一方面,人力资源的数量得到持久保障;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提升了人力资源质量。不过,印尼缺乏掌握技能的熟练劳工。大部分印度尼西亚工人最多只具备初中文化程度,缺乏技能和知识,多从事种植、鞋纺、食品加工等低收入职业。

国家风险评级55/9)级国家风险展望稳定;主权信用风险评级BBB4/9)级;主权信用风险展望稳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