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千万别被网约车的“大数据”忽悠了 ——与“央视财经”商榷

 阿强abcd 2018-04-11



本文作者:张瑾,专注交通领域十多年,多次参与交通部组织的出租车改革研讨会并提出建议。


在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小长假,对于交通战线的人员来说并不闲,尤其是面对一些网约车平台对于政府的一次次约谈仍然是“外甥打灯笼,照旧”的给违法车辆与司机派单的情况,许多地方的交通执法部门放弃假期休息,加大对网约车的整治力度,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我们看到,假日期间,上海、南京等地都加大了对非法网约车的整治力度。在媒体的报道中也是围绕网约车的非法运营展开的。

我们注意到,清明节前,几条出租汽车行业的新闻刷爆朋友圈,一是美滴大战中各自的“功守道”,二是高德地图进入顺风车市场,三是“南京超 3000 辆出租汽车退租,传统出租汽车如何突围”,四是携程拿到天津网约车证,高调入场。对于携程加入网约车大军的报道无可厚非,只是有些媒体的报道在网约车的大数据面前又被“忽悠”了,于是乎有些“偏颇”的结论让我们觉得值得商榷。

△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央视财经在《携程高调入场网约车行业风云再起》中提到携程的一键从旅行到约车等十分便利的报道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谈到网约车需求与司机数量时却有一段这样的话,交通部数据显示,截止到 2017 年,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用户规模达 2.25 亿,但能持证上岗的网约车司机却只有 10 万名,面临超过 2 亿人的需求,即使加上出租汽车,市场的供需矛盾依然很突出。

专家表示,在对网约车存在巨大需求的背景下,更多同业的加入,可以实现行业的充分竞争,对消费者权益是个保护。在其后采访互联网专家时只是关注到网约车服务的品类,能否服务好等问题,依笔者之见,品质、服务虽很重要,但是对于网约车而言只有依法运营,才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最好保护。

对于“央视财经”对网约车数据的分析与专家的表态笔者不敢认同,有几点个人观点希望与“央视财经”的记者商榷;

一、虽然交通部的网约车用户规模高达 2.25 亿人,但是有多少人是冲着 0 元打车和 1 元打车的优惠才注册的?数据中真正的长客户需求究竟是多少?这也是我们应该要挤过水分之后的实际需求吧?

二、从图表表面看起来确实是 2 亿多对 10 万,好似是司机与需求差距太远,但是全国的出租汽车司机有多少您们知道吗?260 万人,即便是目前不好干有许多司机退车,全国也有 200 多万的出租汽车司机,而另一项也同样是从交通部得来的数据显示,他们每天拉载乘客的数量却有 1 亿多人次,比一些网约车平台自己标榜的每天一两千万单多出了几倍,大家一算就知道,但是巡游出租汽车的车辆却只有 130 万辆,比网约车动不动就调动上千万辆私家车少了多少大家也应该也知道。巡游出租汽车是目前公交补充中“人员车辆效益比”最好的选项且没有之一,也应该是个性化出行的最佳选择。

三、城市交通不能因为有需求就让大家都去实现个性出行,“央视财经”作为经济报道的主要部门应该知道国家鼓励公交出行也是为了缓解交通拥堵等城市病,还是为了减少碳排放,对环境负责。

众所周知,出租汽车作为运营车辆行驶里程长,一辆出租汽车的排放相当于7辆私家车平日的正常排放量,但是如果把千万辆私家车都改变了性质做运营,会是七千万辆车的排放,这也应该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吧?!最关键的是,有些网约车平台不愿意给正规的出租汽车派活,许多司机挣不到钱无奈才交了车,而不合法的网约车驾驶员却乐不思蜀的拉着本来不属于他们的乘客,一旦出了交通事故保险公司更是不会理赔,且这些非运营车辆逢年过节早已不知去向,坚守的还是正规的出租汽车司机。

四、这些年,各个城市在加快发展城市交通中都是积极推进公共交通,这也是城市出行的主流,而且是不能因为中国富裕了就可以改变的事实,这一点许多欧美发达国家是有惨痛教训的。

20多年前我们到德国采访时,他们的交通专家就语重心长地指出,我们开始以为圆了大家的汽车梦就可以任车辆上路行驶了,后来严重的交通拥堵等各种城市病来了,我们才意识到,我们还是要发展公共交通,最后政府花了大力气采取了众多的措施疏导停车等,才减少了车辆过于集中造成的交通拥堵。因此,网约车作为个性化出行中的差异化部分本就该是高价位的“再个性化”需求的一部分,应该是巡游车的补充(当然巡游车可以用网约平台预约乘客),而用 0 元打车和 1 元打车等还低于公共交通的出行吸引乘客,实际上是让政府花大力气做的公交出行的努力付之东流,关键是难以持久,还没留住乘客。

亲,千万别再被网约车的大数据给“忽悠”了,其实在媒体的报道中不能简单的只看数据,还应该看数据背后的实情与综合效益,看哪些是我们应该坚守的,哪些是我们必须规范的,面对改革的大潮,网约车身在其中,不能也不应该独善其身,更没有违法运营的权利。因为乘车的安全才是消费者最大的权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