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汉末年大瘟疫死人二千万:黄巾军道教因此而起(8)

 墨香笙樵 2018-04-11
由此,现代研究者认为,想当年,匈奴人将染上病毒的马匹和牛羊的尸体故意施放给汉军,待汉军染病后,其排泄物又通过老鼠及家畜向内陆反复传播。由此即引发了自公元1世纪至4世纪前后数百年间在中原地区反复发作的“伤寒”瘟疫。不过在另一方面,匈奴人虽然是“瘟疫”的制造者,但他们本身后来也成为了受害者。有资料表明,随后的一百多年间,匈奴各个部落也曾多次遭受瘟疫,导致人口锐减。后来,他们在汉王朝的打击下,势力急剧衰落,大部被迫向西迁徙。而随着他们的西迁,疫病也一路向西蔓延,乃至贯穿了整个亚欧大陆。在公元2世纪后,这种瘟疫爆发于中亚,公元2—3世纪又传播到罗马。几百年后的公元6世纪,在中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北非以及整个欧洲,这种瘟疫又多次发作,对整个文明世界的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认识伤寒 

    下来让我们认识一下真正的伤寒。伤寒是一种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持续高热、腹痛、腹泻或便秘、白细胞减少、肝脾肿大,部分病人会出现玫瑰疹、相对缓脉等。肠出血、肠穿孔是伤寒的主要并发症。伤寒病的病原体是伤寒杆菌,而伤寒病人或带菌者是传染源。主要通过污染水和食物、日常生活接触、苍蝇和蟑螂带菌而传播。此外还有一种与伤寒特征类似的副伤寒,它是由副伤寒杆菌引起的,一般分为甲、乙、丙型三类。伤寒和副伤寒有时统称为伤寒)。 

    引起伤寒和副伤寒的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均为沙门氏菌属,而沙门氏菌则是地球上最大、传播最广的细菌种群之一,它有1700多种血清类型,也可根据抗原构造分为2000多种类型。该菌属在形态方面都是有鞭毛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生化反应都很相似。沙门氏菌可以控制肠胃运动,存在于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和昆虫等生物体内。由于其多功能性及庞大的寄生动物种类的存在,要根除所有沙门氏菌病是根本不可能的。 

    从流行病学的角度看,伤寒遍及全球,但热带和温带分布最多。在季节分布上,温暖地区终年发生的同时以夏秋季为高发季节;热带地区则不受季节影响。人群分布上,无性别、年龄、种族的差异,但以儿童最多,青壮年次之。而流行形式上,则多为散发型,若水源污染即导致水源型暴发流行,食物污染即导致食物型暴发流行。因此,环境对于这种疾病的产生、发作和流行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特定环境当中生活着的人所形成的特定行为习惯,也是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伤寒病发作缓慢,体温呈阶梯式逐渐升高。病人逐渐神志迟钝、表情淡漠、听觉减退。随后便持续高热,并伴有畏寒、头痛、消化紊乱、身体虚弱、食欲减退、腹痛、腹泻或便秘。少数患者中还出现脾、肝脏肿大或皮肤上出现典型的“玫瑰”疹,脉搏相对减缓等。发病后一般会持续3~4周不退。患者死亡率约10%,最高可达40%~50%,2%的痊愈者将终身携带杆菌。伤寒病人和伤寒杆菌携带者,其粪便及尿液中带有大量的伤寒杆菌。伤寒杆菌随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后,如果污染水、食物和环境,则会通过手、苍蝇、蟑螂等以病从口入方式传染给健康人。因而污染的食物会成为伤寒传播的重要媒介,而被污染的水源则是伤寒传播的又一重要载体。 

    绝大部分医学家都认为伤寒病存在的历史很久远,早在史前时代的人类群体中就有出现。不过在古代医生们眼里,伤寒泛指非特定的发热症状而与其他古代疾病看起来没有太大区别,而直到中世纪仍缺乏实质性的伤寒暴发报告。 

    引起伤寒和副伤寒的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均为沙门氏菌属,而沙门氏菌则是地球上最大、传播最广的细菌种群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