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金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学习雪雪 2018-04-11

大部分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人才构成都在摸索中,现在都没有定型。因为金融和互联网两个行业交融并大发展的时间太短,从央行下发各类支付牌照,到谢平的研究报告,最后到余额宝横空出世加速发展,最多也就3年左右。以下资料由金汇金融整理于网络。

一、创始高管团队

总裁:多以金融领域人才领头,多具有“一行三会”、各地金融办等机构任职背景,最次也得有银联背景(因为互联网金融始于央行发支付牌照,支付领域是这个新行业的基石)。银行直接出来的比较少见。

财务总监:大股东派来的,原行业不重要。

市场总监:互联网、媒体领域居多,一般搭配一个副手做政府BD(这个人可能背景比较杂,有一个主要的活是能搞定各种牌照)。

销售总监:渠道出身居多,行业方面可能来自传统IT渠道、金融服务外包渠道、银联渠道、第三方支付渠道,银行出身的也有但比较少见。

研发总监:银行系统IT研发背景,或者银联出身,熟悉各类支付清算转接系统。

二、首批加入人员

专职HR入职

研发体系搭建:支付、基金、证券等领域;互联网领域、其他领域研发(是否招聘移动开发人员看这个公司初始规划)。

渠道销售体系搭建:银行、信托、证券、基金等传统金融领域资深客户经理。这批人做得好,后续可能转向PM,带一条产品线。

风控体系搭建:银行、支付、保险等领域居多。

运营服务体系搭建:支付领域出身居多,搭配几个熟悉互联网运营人员。

这个阶段PM这个职位很尴尬,有的公司干脆就没有,由销售或者研发兼任,主要原因是公司发展方向不明确,得先活下来,什么能产生收入做什么,会出现短暂的销售推动产品研发的事。

三、首批产品上线

初步确立公司发展战略后补充人员(半年或一年以后)

PM序列初步建立:各条产品线专职PM出现;产品总监大浪淘沙也会凸显出来,总监也有可能是外部招聘。这种序列会分化成两拨人,一类是金融背景的,主要做资源对接和创新;一类是研发背景,前后端平台、交互等创新。各有优劣势,跨界融合就在这里了。

数据挖掘人才进入:数学统计等学院派、数据应用挖掘领域(哪些应用领域不好说的太细)。这批人后续会分化成两快,一块和其他部门配合搭建整个公司的风控—盈利模型、一块配合研发和PM做各类数据接口以及数据交叉比对。 金汇金融核心技术团队成员均来自于国内一流的IT公司,贯彻技术100%自主研发的原则,历时多年打造出基于大数据和云平台的PC与移动应用终端、资产交易系统、产品创设、运营及数据管理等一整套完善的互联网金融技术体系

信息安全人才进入:这块国内做的很弱。

法务经理进入 分支销售机构搭建

其他人序列人员:总原则是缺什么补什么,HR此时开始考量应聘人员关系背景,技术、销售、产品方面能力了。

辅助人员:比如研发外包合同签署,公关广告公司外包,实习生入职等

这个阶段大量涉及人员融合,如何合力推动公司盈利,迈过去了,前景可期;迈不过去,投资烧光,关门大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