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儿子上天堂,生女儿下地狱?

 临川饮冰 2018-04-11

文/晏凌羊

1

番茄小姐跟前夫相识,比较有戏剧性。

那一年,她20岁,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他23岁,是即将退役的一名士兵。

如果不是他打错了一个电话,他和她本是两条不会有任何交集的平行线。那一通打错的电话,让他和她慢慢成为了隔着一条电话线聊天的“熟人”,再之后两个人发展成为恋人。

他退役之后,在她上学的城市找到了工作。工作之余,他会约她出去散步,带她到街边小店吃小吃,下雨时会给她撑伞,看她鞋带散了他会蹲下身子给她系鞋带……两个人有过一段无比美好的恋爱时光。

转眼,她大学毕业,进了事业单位。两个人结婚的事就被提上了议程,双方家长见面,定结婚日子,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着。那时,她和他没房没车没钱,只办了一个很简单的婚礼,但她依然觉得很幸福,因为两个人很相爱。

婚后,住在乡下的婆婆几乎每个月都会打电话问她,肚子有没有消息。番茄小姐也感觉到,丈夫非常渴望做爸爸,因为只要一看到邻居或亲戚朋友的儿子,他眼光柔得仿佛能化成水,于是,她决定赶快生一个宝宝。

结婚一年多的时候,一颗小种子终于在番茄小姐的子宫里“安营扎寨”。那一刻,她和他都觉得幸福得要爆炸了。整个孕期,他都陪伴着她,包揽了所有家务。

你以为接下来的故事会很美好?不是的。

番茄小姐的女儿出生后,一切都变了。

从产房出来那一刻,番茄小姐看到丈夫面无表情,而站在他旁边的婆婆更是一脸失望。孩子出生还不足24小时,婆婆就给番茄小姐提了要求:“你必须给我生个孙子!”

婆婆这么说话的时候,番茄小姐偷偷看了看站在一旁的丈夫,他依旧是面无表情,沉默不语。

生女儿时,她阵痛了将近20个小时,仿佛是闯了一次鬼门关回来。她再也不想再经历那种痛,所以并没有立即答应。

婆婆见自己说不动她,开始又哭又闹。本来说好要来帮他们带孩子的,孩子出生后却开始消极怠工,天一亮,她就出门到处逛,天黑了才回来。

更令她寒心的是,原本对她温柔有加的丈夫像是换了个人,一天到晚不见人影,而她甚至都不能问他到底去哪了,因为她只要一开口问,他就表现得极不耐烦。

那时,她是一个新手妈妈,没有任何带孩子的经验,夜里孩子经常哭闹不止。有一次半夜,她给孩子喂了奶后,孩子依然在哭闹。此时,睡在床上的丈夫突然暴怒,一下子踢掉了被子,一把夺过了她手里的孩子扔到了床上。

她被他这一举动吓到了,完全想不到一个父亲为什么会对亲生女儿这样。那一晚,她哭泣不止,开始考虑还要不要继续和他走下去。

出了月子后,她带着孩子回了娘家,再没跟丈夫联系,他也没有再找她。在娘家住了一段时日,她回到自己家,发现他已经辞了工作并搬走了他的东西。

后来,她辗转和他联系上了,才知道他去了乡下他父母的家里,并且不打算再回来了,除非她答应他生一个儿子。他说,没有儿子,他们全家都无法在乡邻面前抬起头,他也没有了奋斗的动力。

听着他这些不是理由的理由,番茄小姐唯有苦笑。她完全想不到曾经对她呵护备至的男人,怎么居然会有这样落后的观念。

番茄小姐下了很大决心要跟丈夫协议离婚,结果他的态度却出乎她的意料:他坚决不肯离婚,因为在他们村里,从来没有女人甩男人,只有男人甩女人。

就这样,番茄小姐和他开始了长达两年的冷战和分居。在这两年里,他特别“有骨气”地做到了对她和女儿不闻不问,甚至不出一分钱。

番茄小姐独自一人抚养女儿,日子过得是捉襟见肘,靠着亲人和朋友的帮扶才熬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日子。分居两年后,番茄小姐一纸诉状将丈夫告上了法庭。法院做出了判决,她终于逃脱了这个婚姻牢笼。

番茄小姐的故事,只是中国所有“重男轻女”家庭故事中的一个缩影。

2

我爸有一个朋友,三十年前生了三个孩子都是女儿。

那时,农村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得很严格,一对农村夫妇只能生育两个孩子,所以三女儿的出生几乎已经罚得他家徒四壁,但为了生儿子,他还是坚持要生第四胎,甚至不惜为此举债应对高额罚款。

妻子怀了第四胎,胎儿落地后果真是个儿子,他乐了他整整一个月,说这个儿子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新希望。

对这个儿子,他溺爱到哪种程度?儿子撒尿在他身上,他说那是很吉利的“童子尿”,甚至都不愿意立刻把衣服脱下来换洗。

他还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我儿子拉的粑粑我都爱吃!”

四个孩子陆续长大了,都要上学,他供不起,就相继让大女儿、二女儿、三女儿都辍了学,于是,三个女儿都只读到了小学毕业。

在家里,女儿们都知道只要对弟弟好,父母就会对自己好,所以她们三个争先恐后对弟弟“好”,更是把弟弟惯得无法无天。

最小的弟弟倒是读到了初中,但他从小顽劣不堪,是学校里的小霸王。不仅跟同学打架,还常跟社会上的一些小混混在一起玩。

某回他跟班里一个男同学在厕所里发生了一点冲突:那个同学“嘘嘘”时不小心把尿汁撒到了他的鞋子上。他勃然大怒,从兜里掏出一把军刀,想都没想就插到了那同学的背上……

事发后,他父母连夜把他送到了远房亲戚家躲着。被他刺伤的男同学的父母找上门来,他们全家人起初假装不知情,后来实在抵赖不过去了,就请求“私了”,赔了几千块医药费了事。

初中毕业后,他没考上高中,出去打了几年工,没赚到什么钱,却哄回来一个外地的女孩。两个人结婚后没多久,他就开始对妻子实施家暴,还差点把妻子打死。妻子不堪忍受,服药自尽了,丢下一个三岁的孩子。

此时,他的三个姐姐均已出嫁,老母亲也得癌症去世了,家里只剩下他自己、一个三岁孩子和一个老父亲。

老父亲每天都得去田里种庄稼,回家还得给他做饭、洗碗、洗衣服,饭菜稍微做得不合口味就被他谩骂、殴打。生病了,也只能靠女儿们的接济生活。

看到这样一个深受暴戾儿子折磨的老男人,你真的会觉得当年他说“这个儿子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新希望”简直就是一场笑话。在他连一顿安稳饭都没法吃、一个安稳觉都没法睡的时候,不知道他是否还记得当初那个“要靠儿子传宗接代”的宏大梦想?

一个男孩子若仅仅因为他的性别是“男”,就可以在家庭中拥有高人一等的地位,处处特殊照顾,那他长大以后也会觉得自己很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很大概率上会变得暴戾自私,缺乏同理心,不会关心他人

相信我们的身边一定不乏那种被“重男轻女”的父母宠坏了的男人。小时候,他们的父母对他宠爱有加,百般纵容。长大以后,他们果真成为了一事无成的混球(比如我舅舅)。

3

成长在“重男轻女”家庭中的女儿们,又会变成怎样呢?

像前述案例中,为了赢得父母的关注,争相对弟弟好、把弟弟宠成“巨婴”的三个姐姐,无一例外发展出“讨好型人格”来 。

结婚后,她们习惯压抑自己满足丈夫的需求,把丈夫和儿子放在第一位,丈夫家暴、出轨、赌博也不敢反抗,而是选择逆来顺受。

当了婆婆后,她们又将这种“重男轻女”的意识代代相传了下去。没办法,她们骨子里认为女人比男人低一等。

父母若明显偏向儿子轻视女儿,有时也会导致家庭中的女孩心理压抑、阴暗。

去年9月19日凌晨,陕西安康曾发生过这样一起案件:

一对夫妻育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妻子在超市和宾馆兼职打两份工。事发当晚,母亲在宾馆值班,只有儿子和两个姐姐在家。

14岁的少女小郭是大姐,那天她在被窝里拿着从同学处借来的手机玩游戏,不料被醒来的弟弟小宇发现。担心小宇给父母告状,自己会被责备,就起了杀心。

凌晨3时许,小郭等小宇熟睡后,先用双手扼颈的方式想将其掐死,但响动有些大,惊醒了同床的妹妹,小郭暂时停了手,假装继续睡觉。

等弟弟妹妹又睡着后,小郭从厨房找来菜刀,砍向弟弟小宇的头部……小宇感到大事不妙,衣服和鞋子也顾不得穿,就拼命往屋外跑,小郭提刀便追。

直至追到200米外一座石桥上时,小郭终于追上了受伤的小宇,随后她拦腰抱起弟弟从石桥扔了下去,而后又走到河下,将弟弟拖到河滩,确认弟弟没有呼吸死亡后,就地用泥沙将尸体掩埋离开。

回到家中,她又擦拭案发现场的血迹,伪装成弟弟去上学的假象,自己则与往常一样平静地睡觉、上学、吃饭。

直到警方抓获了她,她很平静地解释说,自己杀死弟弟是担心他向父母告状。另外,她对父母给弟弟买手机,而她和妹妹没有手机一事很有意见,她觉得父母做事不公,不喜欢她。

诚然,因为平时父母重男轻女、做事不公就把怨气发泄到弟弟身上,因为担心弟弟告状就把弟弟杀死,说明这个女孩本身就有点心理扭曲,甚至可能属于“反社会人格”。

如果说她本身的人格是一根柴,那么父母在平日里“重男轻女”、厚此薄彼,就是点燃这根柴的“火”。

案件展示出来的,仅仅是冰山一角,我们甚至能想象到:平日里,小郭在家里受到的是怎样的薄待,才会让她觉得“被弟弟告状”这事儿产生的后果比“杀死弟弟”更加严重。

是的,成长于“重男轻女”家庭的女性,在家里通常不受重视,也得不到足够的关爱。若是父母对待家里的男孩子的态度和对自己天差地别,她们就很容易产生“不平衡”“嫉妒”心理,很不利于她们的身心健康。

当然,不一定所有在家庭遭到薄待的女性都会变得像小郭一样极端。也有一些因为在家庭中感受到不平等,而努力挣脱原生家庭对自己的羁绊,闯出一条阳光大道来的女性。

我特别喜欢看她们混出名堂、衣锦还乡时,她们的父母对她们的那副巴结样儿。像《欢乐颂》里樊胜美那样的吸血鬼父母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父母看到女儿比儿子出息了,儿子的确靠不住,反而会来巴结女儿的。

4

古代中国的“重男轻女”系统,早期在逻辑上是自洽的,但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性别分工不再那么明显,女性的社会地位、社会贡献度逐渐提高,这一套已经被丢进了历史的垃圾桶。

偏偏有人觉得这样的“古董”丢进垃圾桶实在可惜,于是千方百计翻找出来,供奉到自家灵堂上,所以,今天的社会中,依然有无数女人因为生了女儿就被丈夫、婆家人轻贱,因为生了儿子就被高看两眼。

我一个同学,大学毕业后进入体制内工作。随后,她找了一个非常有钱的男友并怀了他的孩子。

在机关单位如果未婚先孕,会因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而面临被劝退的问题。摆在她面前的有两种选择:第一、打胎,保住工作;第二、生下孩子,丢掉工作。

她选择了后者,而且是在男方不太想要这个孩子的情况下。

她坚持要把孩子生下来,是因为她认定男方不会不管自己的亲生骨肉。

事实上也正是这样:男方虽然对身边的莺莺燕燕没什么感情,但对自己的亲生孩子确实没什么抵抗力。而他只要肯管这个孩子,她这辈子也跟着衣食无忧了。

整个孕期,她都住在自己租来的稍显破旧的公寓里,男方只来探望过她几次。快生产的时候,她的母亲过来照顾她,母女俩就住在一间不足三十平米大的房间里,谁半夜起床上个厕所都会把另一个人吵醒。

孩子出生后,是男孩。男方高兴坏了,这才兴冲冲地把她介绍给自己家人,并在自己父母的催促下,跟她去领了证。

再之后,她“母凭子贵”,钱多得花不完,而她的丈夫三天两头在外“应酬”,身边野花不断。她倒也挺想得开:孩子是他的命门,只要孩子还跟我在一起生活,他不敢玩太过的。

这样的婚姻,也保持了某种奇妙的“平衡”:他爱儿子,儿子只粘她,而她利用孩子牵制着他。

只有旁观者知道,若是当初她生的是女儿,那么她能拥有的,也不过就是一些零花钱、一个“外室”身份。

当初她怀上孩子时,所有人都为她捏了一把汗:如果赌输了呢?工作没了,男方也不愿意负责,那时她该何去何从?

我不评价她的选择,但相信我们身边一定存在很多这样的人。她们将自己的人生赌注下在“生儿子”这事儿上,瞄准的是这事儿带给自己的隐性利益。

在她们眼里,自身利益大过一切,孩子不过就是达成利益的手段罢了。“母,可以凭子贵”是她们的生存逻辑,女性最大的价值就是当一个能生出儿子的“移动子宫”,儿子最大的价值就是能给生养他的母亲带来相应的身份、地位、钱财、资源。

没办法,虽然现在已经是21世纪,但只要有人认同、迎合这一套,这种“母凭子贵”的封建思想依然大有土壤。 

过去,社会资源主要掌握在男性手里,女性只是作为一种附属地位而存在的。千百年来,男性=强,女性=弱,所以女性地位低、不被重视。女人作为一个生育工具,她的命运是跟丈夫、儿子捆绑在一起的。

既然是工具,那就可以正着用,也可以反着用。在人们认为女性对儿子有用的时候,她就母凭子贵。在人们认为母亲对儿子没用甚至有害的时候,就“子贵母死”。比如北魏时期,为了避免妇人干政,哪个妃子生的儿子当了皇帝,哪个妃子就得死。

历史上,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战争、饥荒时不时发生,体力上占优势的男人的生存能力明显比女人要强,于是,人们倾向于生儿子。随后,父权社会下的财产制,让女性也成为了父亲的“资产”,进而形成了“男娶女嫁”的风俗,女性的地位进一步降低。

女性被列为男性附属物的结果便是,重男轻女观念进一步巩固。中国上古的卜辞里就视生男为“嘉”,生女为“不嘉”,于是,“母因生女贱”、“母凭子贵”的现象层出不穷。

古代社会,“母凭子贵”是因为生儿子是女人安家立命的保障。到了现代社会,经过千百年的抗争,女人也终于可以出去工作,可以靠双手来养活自己,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此时再来一招“母凭子贵”“生女则贱”,当真是对于女性的侮辱。

我们贵不贵,是由我们自己的价值决定的,不是因为肚子里怀了谁的儿子才变“贵”的。再退一万步讲,即使肚子里怀的是女儿,我们也一样金贵。 

“重男轻女”“母凭子贵”的本质是什么呢?并不是尊崇男人、仇视女人,而是“慕强心理”在作祟。

说难听点,就是趋炎附势、恃强凌弱。

若你想反抗这一套封建糟粕,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变强。

举个小例子,在一些“重男轻女”风俗比较严重的地区,如果其中一两个女性从农村突围出来,在外面蹦跶一圈,手里积累了一定的财富、资源和权势,再回到农村,还是会被当神供起来的。

她们说“一”,村里的男人不怎么敢说“二”,更不会有人说她“头发长,见识短”。至于“不让女人上桌”之类的陋习,也会为她们而破例。

若是她们手里端把枪,就更没人敢说“一个臭娘们,有什么了不起”。

你看,他们那里敢轻视女性?他们轻视和欺负的,只是弱者而已。

你够强,就没人敢欺负你。

这是丛林社会的法则,也适用于重男轻女的社会。

So,装娇弱、做小伏低是没有前途的,弱者的低姿态便于寻求保护,但也有可能因为你弱而受欺辱。只有强者,才会得到尊重。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