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钱币—黄铜铸币开始(1368-1644)

 老刘tdrhg 2018-04-11

元末群雄并起,各自为政,并自铸货币,俨然一朝之政,但这些政府都是昙花一现,铸造的货币也是显现一时,后来均臣伏朱氏大明。明代所有铸钱取消“元宝”以及“重宝”名称一律统一称“通宝”。嘉靖年间。开始以黄铜铸钱,从此黄铜取代了青铜,成为主要的铸币金属。但明代初期曾用钞不用钱,后改为钞钱兼用,以纸币为主,奇怪的是明代只发行一种'大明宝钞'纸币。明代基本是一个皇帝铸一种年号钱(亦有几代未铸钱),共有十个皇帝铸过年号钱。因避讳皇帝朱元璋之'元'字,明代所有钱币统称通宝,忌用元宝。

明代钱币—黄铜铸币开始(1368-1644)

大中通宝

大中通宝是中国古代钱币之一,元末起义军领袖朱元璋称吴王时所铸。元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市)设宝源局铸“大中通宝”钱,以四文为一钱,四十文为一两、四百文为一贯。钱凡五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

明代钱币—黄铜铸币开始(1368-1644)

洪武通宝背“三福”铜钱

明代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命京城(南京)工部宝源局及各省宝泉局铸行“洪武通宝”,由工部主管铸钱,下设宝源局。朱元璋为避讳元朝的元字,把所铸之钱钱文一律叫通宝而不叫元宝,而不只是为避讳他自己的名字,以后所铸之钱也都没有元宝钱文。洪武通宝钱制沿续元末朱元璋所铸“大中通宝”的形制

明代钱币—黄铜铸币开始(1368-1644)

洪武通宝牧牛花钱

“洪武通宝牧牛钱”,该钱币正面铸有“洪武通宝”四字,背面图案为一小孩,斜坐牛背,手握竹笛的“牧牛图”。

明代钱币—黄铜铸币开始(1368-1644)

永乐通宝

永乐通宝是明成祖朱棣铸造的年号钱。明初推行纸钞为主的货币流通制度,使用大明通行宝钞,铜钱铸禁无常。

明代钱币—黄铜铸币开始(1368-1644)

天启通宝

天启通宝是明朝是朱元璋时与嘉靖元年开始铸造的铜钱,是明代流通量最多的钱币之一。

明代钱币—黄铜铸币开始(1368-1644)

嘉靖通宝

明朝世宗朱厚熜,嘉靖年间铸造。“嘉靖通宝”是方孔圆钱,直径一般为2.5cm左右。弘治十八年,改定钱重为每文一钱二分,铸钱成色为每用铜一斤加好锡一、二两。但改制之时,孝宗已崩,武宗已继位,次年即改元正德,故依制所铸的弘治通宝钱不多,但按一定比例加锡铸钱,却成为嘉靖,万历朝鼓铸铜钱的方法。故嘉靖朝所铸嘉靖通宝存在铜色偏白现象,即所谓“白铜钱”。另外,嘉靖通宝的“靖”字有斜立、正立之分。

明代钱币—黄铜铸币开始(1368-1644)

万历通宝背“矿银”银质

万历银钱是古代银质钱币 ,铸造于明神宗万历年间,面文有“万历通宝”、“万历年造”两种,背有“矿银”及“二钱、四钱、、五钱、八钱、九钱”等记重。

明代钱币—黄铜铸币开始(1368-1644)

明代“太平通宝” “太定通宝” “大周通宝” “水官通宝”各一枚

太平通宝、另有“水官通宝”、“火官通宝”、“太定通宝”、“太平(或认为太子)通宝”、“弘治通宝”、“大周通宝”以及一种钱文难以辨识的“怪字钱”(有说是“太平信宝”的),这些钱红铜质,钱文粗犷,风格大致相同,毛边,轻重、大小变化多端,同出的还常有一种文为“大吉大利”的铅质冥钱。

太定通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 明朝 孝宗 弘治年间(公元1503~1505年)大理国铸

大周通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 明朝 孝宗 弘治年间(公元1503~1505年)大理国铸,小平,红铜,厚肉型,钱文作八分书。同时期大理国还铸有水官通宝,太官通宝,太子(平)通宝等,铸造均不多。

明代钱币—黄铜铸币开始(1368-1644)

崇祯通宝

崇祯通宝,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元年(1628-1644年)始铸。崇祯钱以阔缘钱式为主,品种更为复杂.面文书体版式各异,背纹更是纷杂混乱.文字有神,气色和老旧感自然,包浆老道温润,传世美品.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历史价值。

明代钱币—黄铜铸币开始(1368-1644)

隆武通宝

弘光元年(1645),南明礼部尚书黄道周等人拥立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位,改元隆武,铸行“隆武通宝”。

明代钱币—黄铜铸币开始(1368-1644)

永昌通宝

明末农民起义李自成大顺政权于永昌年间(公元1644~公元1645)铸造。有小平,当五两种。“永”字常由“二”“水”组成,正常写法的永昌通宝反而比较少。当五钱通字走部有高低之分,低者少。

明代钱币—黄铜铸币开始(1368-1644)

明末清初张献忠铸“西王赏功”铜质

1644年,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据川时,自称“大西王”,在成都建大西国,改元大顺,铸有“西王赏功”大钱,分金、银、铜三品,以奖励有军功者,存世极罕见。清朝统治期间,凡涉及西王的任何物品(更别说是西王赏功之物)定会被灭门九族,在西王称王的几年已是珍品,极少将领珍藏拥有,历经370多年的今天,尚未闻有人目睹西王赏功的真容。相传西王赏功做工精细,字体刚劲优美。目前所有拍卖行及市场上流出的都是仿品,做工及字体粗糙,大小和厚度更是无人知晓。

明代钱币—黄铜铸币开始(1368-1644)

兴朝通宝

兴朝通宝、是张献忠义子孙可望入滇以后,于永历三年(1649年)称东平王时的铸币。

明代钱币—黄铜铸币开始(1368-1644)

明代“福如东海”背“寿比南山”大型手雕花钱

西汉时期已经有了吉语钱,花钱等类压胜钱,有的在普通“半两”钱,“五铢”钱上加上吉语,人物图案等纹饰;有的则是专门开模铸造的压胜钱,是为中国古钱中压胜钱的鼻祖

明代钱币—黄铜铸币开始(1368-1644)

明 「宜男永昌」金质供养钱一枚

明 「宜男永昌」金质供养钱一枚

说明:纯金质地,钱径1.8厘米,厚0.12厘米,穿径0.5厘米,重约4.3克。正面方孔四边分刻「宜男永昌」,寓意吉祥,铸工精湛,保存完美,极少见,极美品。

供养钱,亦称「供佛钱」、「庙宇钱」。旧时官方或寺院所铸用以供奉佛殿神像之钱币,形体偏小,传世不多。

明代钱币—黄铜铸币开始(1368-1644)

大明宝钞

大明宝钞是明朝官方发行的唯一纸币,后因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民怨沸腾,正德年间废止。

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始造。由于当时缺铜,于是明洪武七年颁布“钞法”,设宝钞提举司,其下再设抄纸、印钞二局和宝钞、行用二库。并于次年以中书省南京名义发行。

以上各钱,除大中之外,均极少见。明代币制以纸币为主,但也铸造了不少铜钱,且品类繁杂。朱氏铸钱,自大中始,开始背文纪地纪值,这是明代铜钱的一个特征,一直影响到清末铸钱。

交流鉴定范围:瓷器、青花瓷器、玉器、字画、翡翠、古玉、鉴定、拍卖、收藏、铜镜、宣德炉、花梨木、家具、紫檀木、沉香木、黄花梨、天珠、陨石、奇石、寻宝、金丝楠木、田黄石、鸡血石、铜钱、象牙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