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一度以为,厦门老巷子会成为北京胡同那样的接地气文化,却眼睁睁的看着它沦落为城中村等待着被拆迁。 扒开城市外衣,沿着街道钻进光线并不好的小路,就能遇到厦门老巷子。若是在中山路游玩,只要沿着无人可去的巷子走进去,拐几个弯便能寻到老巷子。 嘉禾路、厦禾路、江头街道、前埔路...穿过高大上的城市,沿着小路便能见到老巷子。城市犹如一层华丽的外衣,包围着老巷子,又犹如钢铁巨兽正一步步的吞噬着厦门的记忆。 提到厦门巷子,你是否又爱又恨?爱它的房租便宜,又恨它又挤又窄,不通风,隔音效果也不好。 老巷子收留着几乎所有来厦寻梦的打工者,人们视它为生存起步点,又以离开老巷子改善生活环境为第一目标。 年轻人窝在老巷子里,攒足了资本,学会了立足,遇见了良伴,便要离开老巷子搬入高大上小区,所以老巷子的房前总是挂着招租的广告,旧的还没撕走,新的便又贴上去。 老巷子的天空除了密密麻麻的线路,便是不远处的高楼大厦。有工人白天在高楼上作业,有刚入职场的年轻人在高楼里寻找梦想,六点之后他们又回到老巷子里,等待着天明之后的周而复始。 老巷子里的市集,没有专供游客的台湾小吃,也没有贵的离谱的烤串,唯有海鲜、古早味、卤味等真实的生活味道。 摇摇欲坠的危房后,是一栋栋价格不菲的小区公寓。 厦门的窄巷子有故事,有记忆。未来是否会成为高楼大厦的其中一位,又是否会成为被复制版的“曾厝垵”“黄厝”,还是成为一道真实的巷子文化风景?没人知道,无法言说,却又时刻为它担心。 |
|
来自: zzm1008图书馆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