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见证历史的光耀——一枚象牙微雕图章的故事

 七烟 2018-04-11
  一枚图章,一段故事,一份感情。老父亲尤广才的这枚象牙图章在2012年4月清明节这一天以它特有的魅力突然展现在我们全家人的面前。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日子,也许这就是冥冥之中的天意,让后人看到这枚表面普通,实际上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极具历史价值的纪念品。
  起初,是一位黄埔友人来电话向老父亲索要他的新书《血鉴——一位远征军抗战老兵的回忆录》,并希望盖上父亲的图章(其实这本书老爸已经签赠了几百本,但谁也没提出过让他盖上图章)。当老爸将题赠写好后,当着我的面,拉开柜门打开了那个装有证件的黑色旧书包,从里面掏出了一枚正方形象牙的图章,老爸说:“这枚图章还是我们新一军当年从缅甸回国,在广州驻扎时刻的呢!”提起新一军,我的直觉告诉我这会是一件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物。
  父亲向我讲述了这枚印章背后的故事。那是1945年10月份,新一军50师正驻扎广州西关。日本投降后,有消息说“新一军要开赴日本当占领军,”新一军官兵十分高兴。那时父亲已经升任50师特务连长,有一位山东同乡叫晁华斌,是师副官处的一位青年军官,与父亲私交很好。当时父亲单身,从印缅回国工资待遇不错,也曾借钱给晁华斌。他们经常骑自行车去广州市游览市容风光,一天,他们在冯公侠刻字店欣赏篆刻微雕艺术,被冯公侠精湛的艺术深深吸引,晁华斌见父亲非常喜欢,便当即定制一枚图章赠送给父亲,结果成了永久的纪念。
  冯公侠是一位岭南文化名人,也是一位微雕艺术大师,他的字体遒劲有力,纤毫毕现。这枚图章的一侧是用微雕篆刻的文天祥的《正气歌》,另一侧雕刻的是仿蒙泉外史的一幅山水画。
  我用放大镜仔细端详,由于是微雕,再加上是繁体字,图章上的字迹很难辨认,儿子、儿媳、先生和我轮番上阵,最终还有几个字没有弄清它的庐山真面貌。先生灵机一动,他拿照相机将印章的两面字画拍了下来,然后上传到电脑,对照片进行放大,才将最后几个难认的字分辨出来。文天祥正气歌后面落款是:“广才仁兄惠存,弟晁华斌敬赠,卅四年双十节於广州军次,乙酉年秋中浣观复蓬人冯公侠刻。”
  1948年辽沈战役后,父亲被打成历史反革命,经历了数十年的苦难生活,抗战遗物在颠沛流离中遗失殆尽,没想到这枚小小的印章还能逃过一劫,在不经意间被保留下来,它不仅见证了父亲那段光荣历史,体现了他们战友之间的深厚友谊,它也成为我家的珍贵收藏。这枚印章不仅艺术价值不菲,更重要的真实地再现了1945年新一军远征载誉归国的历史,我们后代一定要保护好它,因为这是历史的真实印记。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父亲一直没有听到晁华斌的任何消息,这枚珍贵的印章,它只是静静地呆在一个破旧的书包里,等待着他的主人重新发现它。这次若不是友人提出让他在新书上盖章,老父亲也绝不会重新翻找60多年前的老古董,并意外地藉此重温昔日的光荣和友情。父亲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那张保存在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的50师立功受奖战报曾让他的晚年得到莫大的幸福和安慰,如今更有这样一枚证明当年从印缅载誉归来的图章,纪念了袍泽之情,父亲觉得这一生知足了。
  一曲《远征军军歌》旋律响起,老父亲依然激情澎湃,当年远征军将士们英勇杀敌凯旋归国的场面仿佛又扑面而来。历史让他在一个甲子轮回后,又看到了那个远去的时代最初的起承转合。
  作者:杜恒(尤广才之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