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斯的非正常死亡:东门牵犬,岂可得乎?(3)

 墨香笙樵 2018-04-12

韩非是韩国的贵公子,爱好刑名法术,与李斯同学于荀子门下。韩非生来口吃,说话不太利索,但是很能著书立说。李斯常因此而自卑,认为自己不如韩非。

在众多的门生中,荀子认为韩非和李斯最优秀,将来前途不可限量。荀子曾说:"韩非才质超群,可惜太露锋芒;李斯心智过人,只恐过于忠厚。但有二子在,吾道不穷矣。将来出将人相,楚国有望,秦亦不足惧矣。"

太露锋芒就会招人嫉妒,过于忠厚就是心怀狡诈,荀子对自己的两个爱徒可谓知之甚深。荀子希望他们两个能都以自己的才学出将入相,振兴自己的国家,那样秦国的扩张就不足恐惧了。

可是,韩非和李斯都违背了老师的意愿,都去秦国作了客卿。

去秦国之前,韩非看到韩国的国势渐渐衰落,屡次上书规劝韩王,但韩王都不予理睬,甚至有点瞧不起这个小学生。韩非感到非常痛心,因为他看到韩王治国不讲究法制,不能用权势驾驭臣下,不求贤任能,更不能富国强兵,反而重用一些夸夸其谈的文生和说客。这是韩国衰落的根由,韩非向国君指出来,不仅没有得到重用,反遭君王的冷落。

韩非还认为,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主张国家在平安的时候可以宠幸那些有浮名虚誉的文人,而危急时刻则需起用那些披甲戴胄的武士。而韩国的现状却恰恰相反,敢死的武士得不到重用,浮夸的文人说客却得到赏识,这不正是国家衰落的征兆吗?

韩非觉得自己的国家在一天天地沉沦,这样下去迟早会被强大的秦国所灭。他悲愤那些清廉正直的臣子不为奸邪之臣所容,考察历史上治国得失的演变轨迹,写下了不少著述,向《说难》、《孤愤》、《五蠹》等等,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他的书传到秦国,由于讲的都是"尊主安国"的理论,秦王非常赞赏韩非的才华,并说:"我要是能见到此人,和他交往,死而无恨。"

韩非是个务实的人,他感到韩国已无可救药,自己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于是他也想像李斯离开楚国一样,离开韩国去了秦国当客卿。在当时,去秦国作客卿可以说是一种时尚潮流,有识之士、能文会武者、侃侃健谈者……只要有一技之能,都能在秦国得到任用,发挥自己的才智。韩非是荀子的得意门生,学识才干都在李斯之上,李斯尚且得到秦王的重用,何况韩非呢。

可是,因为秦国要攻打韩国,没等自己去,韩王却把韩非当做人质送与了秦国。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韩非由原先的事与愿违到现在的事与愿遂,本想着接下来就是面见秦王,向他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就像自己的同门师兄李斯那样。

然而结果却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韩非的遭际对比于李斯的来说,简直就是天上地下。韩非不但没有得到重用,而是身陷囹圄,最终丧命。

这些都是拜李斯所赐。李斯是个功利性很强的人,他绝不容忍自己的"仓鼠"的处境遭到破坏,他骨子里的深深的自卑,由自卑而产生的嫉妒,成了韩非悲剧发生的引线。

李斯通过《谏逐客书》进一步得到了秦王的信任,他在书中主张优待从六国而来的客卿,这样才能使秦国更加富强,统一的步伐也会加快。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当另一位"客卿"韩非来求见秦王时,却遭到了李斯的嫉妒。

李斯知道韩非的本事比自己大,害怕秦王重用他,对自己的前途不利,就向秦王讲韩非的坏话。他说:"韩非是韩王的同族,大王要消灭各国,韩非忠于韩国不忠于秦国,这是人之常情。如果大王决定不用韩非,把他放走,对我们不利,不如依据法令把他杀掉。"

秦王轻信李斯的话,把韩非抓起来。

韩非到秦国以后,又得罪了姚贾。姚贾为秦国立过功,深得秦王的重用,被任命为上卿。韩非却向秦王说,姚贾出身不高贵,当过大盗,在赵国做官时被赶跑了,认为用这样的人是很不应该的,使得秦王很扫兴。事后秦王又向姚贾问起韩非,姚贯当然不会讲韩非的好话。

在李斯和姚贾的串通下,韩非没有办法,只好吃了李斯送来的毒药,自杀而死。

秦王后来醒过味来,发觉不对,可是后悔已晚。

从此以后,李斯没有对手,更可以施展自己的才能,为秦王统一六国出谋划策了。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王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割据局面,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一个东到大海,南达岭南,西至甘青高原,北至今内蒙古、辽东的空前的封建大一统国家。

秦统一后,秦王嬴政被尊为皇帝即秦始皇,李斯为丞相,又积极协助秦始皇建立和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交通轨道,凡此种种巩固了秦朝的统一。

关于统一文字,这里还有一段佳话。

秦统一后,李斯建议始皇,尽废各国文字,实行"书同文"政策。

李斯本就是秦代最著名的大书法家,小篆书写得非常好,宦官赵高也颇通此道。传说,李斯的小篆书"结体凝重,端庄飘逸,笔直如矢,弯曲若弓,体势修长,匀柔圆健",体现了小篆体的精髓,被后人推崇。

韦续的《墨薮》曾载李斯用笔法:"夫书功之微妙,与道合自然,篆籀之前,不可得而闻矣。自上方大篆,颇行于世,但为古远,人多不详。今则删略繁者,取其合理,参为小篆。"可见李斯小篆书法的美学感受。

在统一文字的过程中,李斯简化大篆体,以小篆为标准,力扫书法上的繁复冗赘之气,整理文字,并将小篆书法载入"半两"钱文上,对我国文字的统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秦朝建立后,是实行周朝的分封制,还是孝公时推行的郡县制,在统治者内部引起了一番激烈的讨论。李斯力主实行郡县制,但是遭到了站在儒家立场上看待秦朝政治的守旧派的坚决抵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