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论辩士之辩:雄辩方法多变、成就最大的苏秦(2)

 墨香笙樵 2018-04-12

苏秦类比的目的,是将一个问题明明白白地摆在赵王面前:是做明主呢,还是做昏君呢?世界上若干事情的成败,不是到做这件事时才知道,而是事前已经料到了。明主与昏君的区别正在这里。

“我查过天下所有的地图详详细细地进行比较,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度诸侯之卒十倍于秦。六国为一,并力西向而攻秦,秦必破矣!”

六国合从之主题终于破土而出!千呼万呼始出来,才显其非同凡响。

“夫破人之与见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见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论哉!”意思是破人与被人破,让别人做自己的臣下与自己做别人的臣下,这两者相比,怎么可以同日而论呢?

这句话将合从的意义进一步作了阐述,是通过对比的方法完成的,而且紧扣了对方的心理。

“衡人(主张连横的说客),皆欲割诸侯之地与秦。秦国大功告成,就会筑高台榭,建美宫室,听竽瑟之音,前有楼阙轩辕,后有长姣美人,国破秦患(美人)不会与亡君共忧愁。所以,衡人日夜以秦权势恐吓诸侯,以求割地。”

这是从反面来论述不实行合从之策,而行连横之策,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一针戳在可能成为亡国之君的人的心尖上,荣华富贵,一切都没有了,尤其是百态娇媚的美女,将属他人。

“臣闻明主绝疑去馋,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故尊贵的君主广地强兵,臣得效忠于前。故窃为大王计,莫如——韩、魏、齐、楚、燕、赵以从亲,共畔(叛)秦。”

这是再次强化合从之策,坚定赵肃侯的信心,绝不动摇。

以下是谈具体的合从之策:“令天下之将相会于洹水之上,通质,刳白马而盟,相互约定:秦攻楚,齐、魏出精锐之师以佐之,韩绝其粮道,赵涉河漳,燕守常山之北。秦攻韩、魏,则楚绝其后,齐出锐师而佐之,赵涉河漳,燕守云中。秦攻齐,则楚绝其后,韩守城皋,魏塞其道,赵涉河漳、博关,燕出锐师以佐之。秦攻燕,则赵守常山,楚军武关,齐涉渤海,韩、魏皆出锐师以佐之。秦攻赵,则韩军宜阳,楚军武关,魏军河外,齐涉清河,燕出锐师以佐之。诸候有不如约者,以五国之兵共伐之。六国从亲来对付秦国,则秦兵必不敢出幽谷关害山东矣。如此,则霸王之业成矣。”

苏秦在游说之前早已将合从之策的细节考虑好了,怎么结盟,举行什么仪式,秦攻其中的一个国家,另五个国家各采取什么方法对付秦国,所以现在说起来,头头是道。苏秦的军事才能可见一斑。

苏秦的智慧就是中国人的智慧,如此共同防御的军事同盟,中国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实行过,而世界的这种共同防御的军事同盟才出现在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方称“同盟国”,另一方称“协约国”;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冷战中,一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另一称“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华约随着苏联解体,已经不存在了,但北约仍然存在,而且不断扩大范围。

由于苏秦的游说,深深打动了赵肃侯,赵王说:“今上客有意存天下,安诸侯,寡人敬以国从。”于是,给苏秦饰车百乘,黄金千镒,白璧百双,锦绣千纯,以约诸侯。

由上归纳苏秦的辩入途径:当面奉承,套近乎,拉近彼此距离;由原点到话题,自然平滑;立论之前先行铺垫,否定没有方向感的赵外交政策,会出现的恶果,两次警示;一个美景,一个赞颂,一个类比;千呼万呼始出来,一语点明主题,实行合从之策;然后,正反论述,阐明主题,如何实行合从之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