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伟大的政治家管仲(2)

 墨香笙樵 2018-04-12
管仲的改革,遵循的是齐国从姜太公时代就实行的方针,即“循其俗”——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民意,因势利导,人民群众最有创造力嘛!最根本的,就是以富民为基础,“以人为本”。国家的富强,依靠的不是从农田、农民身上收重税,而是开发资源、搞活贸易,增加工商税收。他是士农工商“四民”并重。在农业上,他完全废除了过去的公田制,并实施了“相地而衰征”的级差地租。为了刺激工商业发展,他还降低相关税费。在军事上,他实行寓兵于民、全民皆兵的措施,将重点征兵的地区,按民与兵混编的方式,建立行政与军政合一的体制。所以,他的一系列做法,阻力相当小,不像后来秦国的商鞅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等,弄得黑云压城、血雨腥风的。 


    我们不妨再看看管仲新政稍微详细一点的内容: 


    一是调整行政区划,分而治之:划分和整顿行政区划和机构,把国都划分为以生产为主的六个工商乡和以农业、兵源为主的十五个士乡。郊外三十家为一邑,每邑设一司官。十邑为一卒,每卒设一卒师。十卒为一乡,每乡设一乡师。三乡为一县,每县设一县师。十县为一属,每属设大夫。全国共有五属,设五大夫督察。 


    二是将朝政分为三个部门,即制定“三官”制度:朝中有三宰,工业立三族,商业立三乡,川泽业立三虞,山林业立三衡。每年初,由五属大夫把属内情况向齐桓公汇报,督察其功过。于是,全国形成一个个政治、经济、军事统一的整体,彻底打破了过去的分封制。 


    三是寓兵于农,全民皆兵:规定国都中五家为一轨,每轨设一轨长。十轨为一里,每里设里有司。四里为一连,每连设一连长。十连为一乡,每乡设一乡良人,主管乡的军令。战时组成军队,每户出一人,一轨五人,五人为一伍,由轨长带领。一里五十人,五十人为一小戍,由里有司带领。一连二百人,二百人为一卒,由连长带领。一乡两千人,两千人为一旅,由乡良人带领。五乡一万人,立一元帅,一万人为一军,由五乡元帅率领。齐桓公、国子、高子三人就是元帅。这样把保甲制和军队组织紧密结合在一起,每年春秋以狩猎来训练军队,于是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同时又推行较为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规定全国百姓不准随意迁徙。这样,居民长期居住在一起,相互非常熟悉,白天作战,只要看见容貌,大家就能认识;夜间作战,只要听到声音,就辨别出敌我来。为了解决军队的武器,规定犯罪者可以用盔甲和武器来赎罪,诉讼成功则要交一束箭。 


    四是实行“相地而衰征”的农田税收政策:根据土地的好坏不同,来征收多少不等的赋税——这是目前文献有记载的世界上最早的“级差地租”制度。此一政策的历史意义还在于,它完全打破公田性质的“井田制”,从而也就间接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 


    五是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农业上,设“轻重九府”,根据年景丰歉和国民的需求,来收、散粮食和物品,也就是说,在丰收年,对粮食实行“保护价”收购,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农民利益,在歉收年,则平价抛售政府收储的粮食,以稳定粮价;大力发展渔业、盐业、矿业和集市贸易,鼓励对外贸易;规定只有国家才能铸造、发行钱币的金融货币政策,保证了市场物价的稳定。特别要注意的是,此后,齐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工商业,而不是农业。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鼓励商贸业的发展,管仲还在九大商贸中心区设立了“女闾”,就是夜总会性质的娱乐场所,以聚集人气。据说,此一举措,吸引了秦国、晋国等大量的“外商”前来投资、经营,既活跃了市场,又为国家带来较大的税收。管仲因此被人称为色情业的开山之祖。真是“娼盛”才能“繁荣”。 


    与此同时,管仲十分重视举贤任能。管仲任相三个月后,就向齐桓公推荐了隰朋、宁戚、王子城父、宾胥无和东郭牙五位各有专长的贤者,让他们分别担任大司行、大司田、大司马、大司理和大司谏等“五官”之职。此后,又出台了选拔人才的“三选”之制,即乡长进贤、官长选贤、国君考察用贤的三级举贤制度,并规定各地有好学、慈孝、聪慧或者武力出众者,当地官吏都有责任推荐,否则就要追究其“蔽贤”之罪。 


    管仲的改革与发展政策实施不到五年,齐国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就大变样了:政局稳定、政令畅通,百姓富裕、财政充盈,军队装备优良、训练有素。 


    “我们要称霸” 


    对齐桓公个人而言,他“民富国强”的目的,就是一句话:“我们要称霸!” 


    可是,由于齐桓公性急,在国未富、兵未强的时候,他就急于称霸,结果,这事一开始就很不顺利。史载,齐桓公在上任后的第二年,就以当年鲁国曾收留公子纠为借口,出兵伐鲁,结果,鲁国冒出个民间军事家曹刿来,两国战于长勺,齐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终至大败。 


    管仲一看齐桓公太想搞扩张了,就出了个“柿子拣软的捏”的策略,建议派兵灭谭,理由是:当年齐桓公出奔时经过谭国受到谭君的不礼貌待遇,而齐桓公继位时,谭国又没派遣使臣来祝贺,很失“礼”。结果,齐国没费力气就消灭了谭国,扩大了国土。齐桓公一高兴,在外交上,也完全听从管仲的了。于是,管仲提出了一整套外交方略,其指导思想是: 


    以方行于天下,以诛无道,以屏周室。 


    这就是典型的“大国外交”! 


    “以方行于天下”,就是对各诸侯国“拘之以利,结之以信,示之以武”,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以利益笼络、以信誉结交、以武力威吓,三者要结合使用,缺一不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要让各诸侯国“趋其利,信其仁,畏其武”。 


    “以诛无道”,就是找借口,恩威并重,在笼络一批铁杆盟友的同时,打击一批不听话的弱小国家。 


    “以屏周室”,就是高举“尊王攘夷”的大旗,以保卫周王室为由,以便师出有名、名利双收。其中,“尊王攘夷”是管仲的一大创举。“尊王”即尊崇周王室,当时周王室虽然已经衰微,但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的观念仍然深入人心,所以,一方面,周王室是一个现成的“联合国”,是实施霸业最好的旗帜;另一方面,衰弱的周王室,也正热切巴望着有人来保卫它。“攘夷”,就是抵御夷狄入侵周王室分封的国家。周朝分封之初,中国一直是“华夷”杂处,夷是统称,指没有被中原文化开化的民族。春秋时,全国境内主要有东夷(齐国东边)、淮夷(淮河流域)、南蛮(楚国及其南方)、西戎(周王室镐京西北,秦国及其西北方)、北狄(燕国北方)。当时,夷狄不断进犯中原,“攘夷”,既符合周王室的面子需要,也符合各华夏诸侯国的利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