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外硬币的防伪技术与应用

 七彩阳光3109 2018-04-12

硬币的防伪技术主要体现在硬币的材质、形状和铸造工艺三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造币生产过程中应用了许多新的工艺和技术,使世界铸币材质丰富,形状各异。


除了传统的平边、丝齿外,还出现了多边形、异性、圆形中间打孔、间断丝齿、连续斜丝齿、双金属镶嵌、三金属镶嵌、局部镶嵌、边部滚字、边部凹槽滚字、丝齿滚字、隐形雕刻、激光全息、彩色、微粒细点、高浮雕、反喷砂等等全新概念的新工艺、新技术。


在造币材料的选用上也突破了以往传统的观念,除了金、银、铜、镍、铝及其合金等传统的造币材料外,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出现了三明治式的铜——铁复合、镍——铁复合造币材料和钢芯镀铜、钢芯镀镍、锌芯镀铜等等包覆材料,不锈钢也应用于制造流通硬币。


这些造币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广泛采用,大大地增加了金属硬币的铸造难度,提高了金属硬币的防伪性能。硬币一般采用以下几种防伪措施:

多边形和异性币 

为了适应机器高速压印金属硬币的要求,传统的机制币主要为圆形,大多数金属硬币的边部都有连续丝齿,少数为平边无丝齿。为丰富金属硬币的形制,提高硬币的防伪难度,又研制开发出非圆形的硬币,从三边形到十几边形都有。


而应用于流通硬币的形制主要有七边形、十边形等,如英国的20便士硬币、塞浦路斯的50分币就是七边形;伊拉克的1第纳尔币、菲律宾的2比索币为十边形。用于流通的异性币,主要边部形状为波浪形(亦称梅花形),其他用于制造金、银、铜纪念币的异形币有三边形、长方形、环形、扇形、椭圆形、盆形及镶拼式等。 

               

圆形中间打孔币

严格地说,圆形打孔币也属于异形币。目前,世界上采用圆形中间打孔方法制造流通硬币的国家不多,主要有日本的5日元币、黎巴嫩的1皮阿斯特币、丹麦的25欧尔币和5克朗币。


我国古代的铸钱中间都有一个方形孔,象征着“天圆地方”,民间称这种铸钱为“孔方兄”,但出现机制币后,就不再采用这种中间打孔的钱币形制了。前些年,我国造币厂采用压印后再冲孔的工艺技术仿制古代的方孔钱,制造出“大唐镇库”等圆形方孔金银纪念币,以满足钱币爱好者的收藏需要。


                        间断丝齿币 

间断丝齿,是指金属硬币的边部在一定等分角度上出现一组丝齿,并由平边加以间隔。采用间断丝齿形制制造流通金币是对连续丝齿形制的发展,提高了流通硬币的技术含量。我国上个世纪90年代初推出的5角流通硬币,就是采用的间断丝齿形制。间断丝齿形的种类有两种:一种是凸缘丝齿,即每组丝齿的高度大于间隔平边;另一种为凹缘丝齿,即每组丝齿高度与间隔平边相平齐。目前,世界上采用间断丝齿形制制造流通硬币的国家亦不很多。

连续斜丝齿币 

通常金属硬币边缘的连续丝齿均是与硬币轴径相互垂直的。而连续斜丝齿却与硬币的轴径有一个交错的角。由于有了这个角度,这就给金属硬币的压印带来了很大难度,增大了硬币的制造难度,提高了硬币的技术含量和防伪水平,非常适合制造高面额的流通硬币。目前,世界上采用这种工艺技术制造流通硬币的国家很少,2000年8月发行的新版500日元流通硬币就采用了这种边部连续斜丝齿的工艺技术。


5

双金属、三金属镶嵌币 

最早采用双金属镶嵌工艺技术制造流通硬币的是意大利造币厂。1982年,意大利造币厂就推出了用不锈钢作外环、铝青铜为内芯镶嵌的500里拉流通硬币,这是一种新的风格的流通硬币,一发行就取得了成功,在世界造币行业引起很大的反响。


接着各国造币厂纷纷研究双金属镶嵌流通硬币的制造工艺技术,并在金银纪念币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今,在双金属镶嵌的基础上,有些国家研制开发三种不同色泽组合的三金属镶嵌流通币,但由于受到造币压印设备和镶嵌工艺技术不成熟的限制,这种三金属镶嵌币未能得到很好的应用。


局部镶嵌的双金属硬币,主要应用在金银纪念币方面,根据钱币的设计需要,在银质纪念币上的某部位上镶嵌上部分金箔,以提高纪念币的品位。 
  

6

                 边部滚字、边部凹槽滚字币 

边部滚字,顾名思义,就是在金属硬币边部的圆柱体立面上滚上各种文字和图纹,这种文字和图纹(亦称边铭和边饰)可以是阳文(凸出),也可以是阴文(凹入)。由于硬币边部滚字的工艺技术较为复杂,给制造假币者增加了技术难度。如第五套人民币1元硬币就采用了边部滚子技术,提高了1元流通硬币的防伪性能。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面值流通硬币的安全性,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上出现了凹槽滚字的工艺技术。这种凹槽滚字,又称为安全边形,是指在金属币外边的中心部位切割出一条凹槽,从外侧可清楚地看到金属硬币被“分隔”为三层,上下两层构成硬币的外边。


这种安全边或为平边,或为丝齿。在中间部位的凹槽内,或镌刻上图纹和边饰,或镌刻上边铭文字。这些边饰、边铭的应用,大大增加了制作假币的难度。 


7

                  隐形雕刻、激光全息币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一些国家开始将隐形雕刻工艺技术用于制造金属硬币。运用计算机编程将两个不同图案处理后分别表现在同一部位的两个侧面,造成从某一个角度能看到A图案,而换一个角度可以看到B图案的双重图像雕刻工艺,可以使同一凸纹图案中产生两种不同图像的视觉效果。


隐形雕刻需要具备较精密的加工设备,应用在制造金属硬币上可以提高其防伪水平。我国首次运用这种工艺技术是在1997年铸造发行的第一组“澳门回归祖国”的金银纪念币上。目前,已有国家将此隐形雕刻技术正式应用到流通硬币上,如英国皇家造币厂铸造的2英镑和日本2000年8月推出的新版500日元硬币。 
  

          
激光全息技术在硬币铸造上的应用国外造币厂也有成功的例子,如英国皇家造币厂铸造的用于装帧币的2英镑,就应用了这种工艺技术。 

8

                         彩色币 

彩色金银纪念币的兴起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其打破了传统金属铸币的单一色泽,使得金银纪念币显得色彩斑斓、鲜艳夺目。我国的虎年生肖纪念币上就首次采用了彩色币制作工艺技术。 
       

9

                        反喷砂 
为了突出硬币图案的浮雕效果,往往在硬币图案浮雕部位进行浮雕喷砂工艺处理(币的底面为抛光镜面)。这种工艺处理方法已经运用了数十年。而所谓的反喷砂,就是将图案浮雕部位改用光亮面,而将币的底面进行喷砂处理。这样一反过来处理后,就得到了另一种艺术效果。 

10

                       微粒细点和秘密暗记 


微粒细点和秘密暗记技术的应用,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金属硬币防伪技术。所谓的微粒细点,就是在很小的范围内,利用精细的造币工艺技术镌刻上许多很细小的浮雕粒子,使金属假币的制造者利用一般技术难以仿制。日本新版500日元硬币上就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技术,它在1平方毫米的范围内镌刻了10个浮雕细粒,而在整个硬币表面,到处都镌刻了“NIPPON”的秘密暗记,这些秘密暗记肉眼是看不出来的,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细细观察才能发现。 

11

                         微缩文字 


微缩文字防伪技术就是在硬币上采用特种加工方法雕刻的,用肉眼只能看清轮廓,需借用放大镜才能看清的微小文字的防伪技术。我国在2002年开始发行的世界文化遗产系列和2003年开始发行的宝岛台湾系列普通纪念币上就成功应用了微缩文字防伪技术,2006年开始发行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普通纪念币上也应用了该项技术。 
  

12

                       多层次喷砂 

多层次喷砂即采用不同目数的喷砂效果,在同一造型主体上体现,形成互相对比。这样层次不但比较丰富,而且细腻。我国于2000年发行的敦煌藏经洞发现100周年纪念银币上(正面图案)就首次应用了这一技术。  

13

                       全齿间隔半齿 
全齿间隔半齿技术,即在硬币边部两全丝齿之间,间隔着半齿。虽然该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我国已研发成功,并应用在2006年发行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普通纪念币上,大大地提高了硬币的防伪能力。 


为提高硬币技术含量和防伪性能,还有许多课题需要研究探讨,比如如何将硬币的电导性能和磁感应性能控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如何使纳米技术或稀土元素在造币材料上得到应用,使假币制造者无法掌握和模仿等等。


说明:内容仅供参考

钱币圈  钱币爱好者自己的订阅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