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蜀道

 黑龙江波涛 2018-04-12

IMG_7781副本


1S1B1036 
1S1B1043 
20140327-IMG_0301_HZP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的诗句,将唐玄宗为杨贵妃运送荔枝而专门开辟的驿道——“荔枝道”呈现在世人面前。

关注穿越崇山峻岭的古蜀道

“荔枝道”上的摩崖石刻

近期,考古调查首次较完整地确定“荔枝道”走向为:经重庆涪陵至垫江,经梁平,进入四川大竹、达川区,经宣汉(大成乡瓦窑坝折入三桥、隘口、马渡),过平昌县、万源市(鹰背乡、庙垭乡、秦河乡、玉带乡、魏 家乡),进入通江县,再入万源市(竹峪乡、虹桥乡),抵达镇巴县,共经过10多个县市,最后进入西乡县子午道,到达西安。

在此基础上,专家们做出了“贵妃荔枝蜀地来”的推测,而这场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牵头,邀请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等学术机构的专家进行的考古调查,发现了大批相关文化遗存,为古蜀道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拨开历史见古道

自古以来,巴蜀虽与中原重山阻隔,但一直不乏交流,保证这种联系的便是穿梭于崇山峻岭中的古蜀道。

古蜀道,从广义上说,南起成都,过广汉、德阳、罗江、绵阳、梓潼,越大小剑山,经广元而出川,在陕西褒城附近向左拐,之后沿褒河过石门,穿越秦岭,出斜谷,直通八百里秦川,全长约1000余公里。

关注穿越崇山峻岭的古蜀道

狭义的蜀道,是指翻秦岭过巴山、连接陕西西安和四川成都的道路。由关中通往汉中的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故道以及由汉中通往古代巴蜀地区的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等组成。'栈阁北来连陇蜀'的诗句,就真实的记录了古代蜀地陆路交通的景象。

家族成员——七条通道

关注穿越崇山峻岭的古蜀道

故道

穿越秦岭的秦蜀古道的七条线路的开辟时间各有先后。故道在七条道路中的开辟年代最久远,应在殷周之际。故道之名,始见于秦汉之际。

关注穿越崇山峻岭的古蜀道

褒斜道

在一些史料中,褒斜道亦称为斜谷道,最初建设的确切年代未见史籍记载。但从一些间接证据可以推断,至少西周末期,褒斜道已经在使用,是关中和汉中间的重要通道。

关注穿越崇山峻岭的古蜀道

傥骆道

傥骆道的得名,在于穿越了秦岭南坡的傥水河谷与秦岭北坡的骆水河谷,有些史料又称傥骆道为骆谷道。作为驿道之一,傥骆道在唐中期以后使用最为频繁,商旅、赴任、人员交往等多经此路,五代时期逐渐荒塞不通,元明清时期失去官驿大道地位。

关注穿越崇山峻岭的古蜀道

子午道

子午道名称的历史渊源追溯,目前能确认的最早的史料记载是《汉书》。子午道被开辟和利用的时间至少在秦汉之际,甚至在秦代之前。

关注穿越崇山峻岭的古蜀道

金牛道

从汉中入巴蜀的金牛道、米仓道和荔枝道主要翻越巴山。有许多学者认为,早在战国中期以前,蜀汉之间的交通已经开始。而公元前316 年,秦惠王派兵经由金牛道灭蜀,表明秦蜀古道正式开通。

关注穿越崇山峻岭的古蜀道

米仓道

米 仓道是从汉中通往巴中的道路,米仓道的得名源于道路翻越了米仓山。米仓道何时开辟尚未确定,一种观点认为自秦、汉已经开通,但是无具体史料支持;不过至少 在三国时期应已开辟。唐末五代,米仓道成为汉中、巴中两地之间官商通行之道,颇为重要;古道一直沿用到明清,并置有关卡和巡检司。

关注穿越崇山峻岭的古蜀道

荔枝道

荔枝道修建于唐代,据《旧唐书》《新唐书》等史籍记载:唐天宝年间,唐玄宗为满足杨贵妃食新鲜荔枝的喜好,建起了一条专供荔枝运输的驿道,从四川涪州置专驿传送至长安,所谓“置骑传送”,因而该道被称作“荔枝道”。

国之瑰宝古蜀道

古蜀道历史悠久,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保存至今人类最早的大型交通遗存之一,比古罗马大道的历史更为悠久。有专家指出:古蜀道不仅是中国唯一,也是世界唯一。

无论古代与现代,蜀道在我国历代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海上交通不发达的周、秦、汉、南北朝的漫长历史时期里,蜀道是历代王朝政治中心——京都通往西南乃至通往与西南临近国的要道,她与连接东西的丝绸古道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蜀道本身在历史上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民族的团结、文化的交流和政权的巩固都曾起过重大的作用,而蜀道沿线的历史文物更是国之瑰宝。

关注穿越崇山峻岭的古蜀道

位于达州市达川区大风乡的高拱桥

蜀道沿线不仅以奇险栈道著称于世,也以其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奇特珍贵的自然景观及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为海内外游客所向往,此外千里蜀道还是我国当代西部开发中重要的工业科技走廊,沿途的古蜀、民俗文化也独具特色,有重要的旅游文化地理价值,这些都为蜀道旅游的可持续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

现状:古蜀道急需更多保护

“蜀道文化线路,是现今中国乃至世界保存最为完好的文化线路之一,创造了中国古代交通史上的奇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李毓芳认为,虽然蜀道具有的珍贵文化遗产价值毋庸置疑,但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道路尚不平坦,申遗面临诸多难题。

另外,目前还有大量蜀道文化线路沿线的文化遗产尚未纳入保护视野。在保护蜀道文化线路专项法规的制定、蜀道文化线路遗产资源的详细普查等方面也待完善。加之数千年风雨飘摇,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令人堪忧

达州市博物馆馆长王平认为,古蜀道的文化遗存分布广,又处偏远的山区,有的人迹罕至,实施适时有效保护与监测难度较大,保护资金缺口大,需要各界更多关注。20140327-IMG_0310_HZP


题记:古蜀道,从广义上说,南起成都,过广汉、德阳、梓潼,越大小剑山,经广元而出川,在陕西汉中褒城附近向左拐,之后沿褒河过石门,穿越秦岭,出斜谷,直通八百里秦川,全长约1,000余公里。

广义上的蜀道,既包括自三峡溯江而上的水道,由云南入蜀的樊道,自甘肃入蜀的阴平道和自汉中入蜀的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等,也包括蜀地范围内的道路。

通常学术研究中提到的“蜀道”,则是指狭义的概念,即由关中通往汉中的褒斜道子午道、故道、傥骆道(堂光道)以及由汉中通往四川的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等。

秦岭古栈道

栈道:是指在悬崖峭壁的险要地方凿孔支架,铺上木板而建成的通道,可以行军、运输粮草辎重,也可供马帮商旅通行。又称阁道、复道,这是我国古代交通史上一大发明。战国时期,我国已修建栈道。

褒斜道:南口在汉中以北的褒谷,北口在眉县的斜谷,通称褒斜谷,全长470公里。栈道南端叫小石门,北端叫大石门,两个石门通长16.3米、宽4.2米。南口高3.45米、北口高3.75米。褒斜道的开创可能始于战国,《战国策·秦策》里有“栈道千里,通于蜀汉”的记载。以“火焚水激”之法开凿的石门隧道,为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隧道。两汉时代,驿路均设在褒斜道,褒城驿天下闻名。成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即指褒斜道。唐天宝十五年(755年)玄宗李隆基入蜀,即取道褒斜。

子午道:又叫子午谷。北口在长安县,叫子口;南口在洋县,叫午口,全长 420公里。鸿门宴后,刘邦被项羽贬到巴蜀地带做汉王,就是沿子午道返回汉中。途中他听张良的主意,烧了走后的栈道,以防止项羽南侵,又可使项羽不疑心刘邦北上。唐代“涪州贡生荔枝,取道西乡驿沿子午河入谷,至长安不过三日”。天宝年间从四川涪陵运送新鲜荔枝到长安,为使荔枝色香味不变,即取捷近的子午道。子午道的沿途有东汉发明造纸的蔡伦墓地和西汉出使西域使者张骞的墓地。

陈仓道:即故道、嘉陵道,从陈仓(宝鸡)沿千水(今清姜河)经大散关上行至秦岭,又沿着嘉陵江支流下行到凤州,经褒城到南郑(汉中),全长535公里。“汉王北定三秦,用韩信计,出故道(凤县),战陈仓、好畤(干县),又战废丘(兴平),遂东至咸阳”,就是取此道北上的。这条道路最长,但比较平坦,且有嘉陵江水运之便。

傥骆道:从周至骆峪口沿骆峪、经厚畛子,越兴隆岭,沿酉水河经华阳至洋县,全程425公里。这条路线主要用于军事活动。建安四年(783年)德宗避乱南郑,广明元年(880年),僖宗去蜀,都取道傥骆。

入川古蜀道

金牛道:又叫剑阁道、蜀栈,金牛道是古代川陕的交通干线,北起陕西汉中勉县,南至四川巴中大剑关口。此道川北广元到汉中宁强一段十分险峻。诗人李白赞叹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就是指的这一段。

米仓道:北起汉中南郑县,南到四川巴中、渠县、合川至重庆,因穿越米仓山而得名,全长250公里。三国时期,魏将张郃即从米仓道伐蜀,与蜀将张飞在阆中大战失利后又从米仓道败退。

连云道:北从宝鸡凤县,南到汉中褒城。

祁山道:北从甘肃天水,南到陕西汉中。

荔枝道:从汉中西乡县出发,翻巴山,到汉中镇巴县(定远厅),再到四川万源、宣汉到达州直到邻水,全长1,000多公里。

古蜀道申遗

 
20140327-IMG_0348 
20140327-IMG_0359_HZP 
20140327-IMG_0399_HZP 
20140327-IMG_7367_HZP 
20140328-IMG_0640_HZP 20140328-IMG_0673_HZP
20140328-IMG_0774_HZP 
20140328-IMG_0804_HZP 
20140328-IMG_0917_HZP 
20140328-IMG_0947 
20140328-IMG_0998 
20140328-IMG_1032 
20140328-IMG_1042 
20140328-IMG_1098_HZP 
20140328-IMG_1238 
20140328-IMG_1243 
20140328-IMG_1367_HZP 
20140328-IMG_1380_HZP 
20140328-IMG_1451_HZP 
20140328-IMG_1503_HZP 
20140328-IMG_1626 
20140328-IMG_0921 
20140328-IMG_1230_HZP 
20140328-IMG_1596_HZP 
20140328-IMG_7693_HZP

20140328-IMG_1247_HZP 
20140328-IMG_1650_HZP

1S1B1056 

1S1B1061 
1S1B1063 
1S1B1067 

  秦岭古栈道自西向东逶迤千里,沟通南北,宛如中国的血脉。“栈阁北来连陇蜀”的诗句,记录了古代秦岭的陆路交通景象。如今,拂去岁月的尘埃,沉睡在萋萋荒草中的秦岭古栈道仍在诉说着沧桑的过往。

  秦岭古栈道,蜿蜒在秦岭山脉,贯通南北,被誉为中国古代山区的“高速公路”,见证了中国古代的战争、融合、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

  “栈道”一词,最早出现于《史记》。栈道泛指关中巴蜀通过秦岭、巴山的道路,诸葛亮谓“其阁梁一头入山腹,一头立柱于水中”。汉中博物馆原馆长、被誉为“石门守望者”的郭荣章先生则说:“何谓栈阁,即在陡峭的山崖间,凿石架木、下撑以柱、上覆以板所构成的通道。”

  据《唐代交通图考》载,大的秦岭古栈道有5条,包括秦岭蓝田武关驿道、子午谷道、骆谷驿道(也称“傥骆古道”)、汉唐褒斜驿道和汉中通秦川驿道。历经风雨沧桑,秦岭古栈道如今安在?早春时节,本报记者前往莽莽秦岭中找寻先人的足迹,踏访曾辉煌一时的秦岭古栈道。

  褒斜栈道重现历史沧桑

  记者一行从西安出发,沿西汉高速,探访古道最为集中的汉中市。

  在当地人的指引下,记者来到距汉中市北18公里的褒河谷口,也即褒斜道的起点。据介绍,褒斜道兴建始于殷周,是古时关中通往汉中、四川最著名的交通要道,是中国最早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的道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事据传就发生于此。

  记者沿蜿蜒的山路前行。河水的另一侧矗立着陡崖,远远可以望见凿石架木修建而成的木质栈道。这些仿古栈道重现了千百年前伟大建筑的奇崛。整个栈道上面为绝壁,下有滔滔不绝的褒水。在悬崖峭壁上遍布形状、大小不同的方孔。在询问当地的百姓后,记者了解到,大方孔为铺设栈道路面所用,小方孔则用来安放支撑路面的支架,形成了中国最为壮观的“空中走廊”。

  在褒斜道上,石门是栈道最险最奇的地方。据当地人介绍,石门是东汉年间采用“火烧水激”方法开凿成的隧洞,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通车隧道,是沟通中原、西北与西南的交通要冲。现在的石门水库是以灌溉、发电为主的大型水利工程。石门附近有汉代以来文人墨客题留的摩崖石刻一百多处,最为著名的国之瑰宝“石门十三品”,被日本书道界称为“汉中石门,日本之师”。

  很多著名的石刻现收藏于汉中博物馆。馆内设有褒斜古栈道专题陈列室,全面形象地展示了褒斜道的概况,在陈列室内有古栈道的文物以及考古发掘现场的照片。关于褒斜道的情况,馆长冯岁平给记者作了详细介绍:褒斜道纵贯秦岭,约三分之一路段为栈道,其修建规模之大、沿用时间之长,当为栈道之冠,其与长城、大运河同被誉为中国古代土木建筑工程的奇迹。如今这里残迹不存,为修建水库,百里绵延的褒斜古栈道尽淹没水中,只剩下西崖半山上的鸡头关因地势高且是坚岩巨石而得以保留。在大坝外用现代手段复原了一段古栈道,可以清晰地看到木桩、木板、索桥和隧洞。

  在出秦入蜀的栈道沿线峭壁上,有相当数量的摩崖石刻,大多记载了当初栈道修治的实况。其中尤以中国历史上开凿时间最早的人工穿山隧道之一、陕西省南部汉中褒成褒斜栈道南口——汉代石门隧洞内外的摩崖石刻群最为集中。这些石刻文字现保存在汉中博物馆内。陈列室的管理人员介绍道,这些石刻是中国书法艺术最伟大的宝库之一,曹操的《衮雪》字迹清楚、神韵依旧,《石门铭》则凸显了石刻的书法艺术价值。石刻长廊穿越历史隧道,流传下来,铭记着古代先民在这条古道上千百年来不断进取的业绩。石刻为研究汉魏时期蜀道走向、治理规模等情况,提供了珍贵的历史文献,对于文学史和文献学的研究,以及对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的探索均有重要价值。

  离开汉中前,记者拜访了郭荣章老先生。谈到古栈道的作用时,他提到,古栈道使秦岭天堑得以跨越,沟通了关中与巴蜀,把八百里秦川与四川盆地连接起来,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秦岭古栈道为中国古代文明的交流、融合和多元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傥骆古道记载原始风貌

  从汉中坐县际大巴,约1小时就到了洋县,傥骆道南口就位于洋县傥水河口,经佛坪县,至傥骆道北口周至县西骆峪,长约240公里,是长安城到汉中的诸条古道中最快捷险峻的一条。据说,这条奇险的山路,翻过了五六座海拔近3000米的高山,从老君岭到都督门之间,道路一直沿太白山南侧迂回,上上下下,极为艰难。

  据洋县文史馆工作人员介绍,李白诗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所指就是傥骆古道。这条古道上留有历代文人的文墨,周边地区也流传着关于栈道和文人的典故。陆游曾为此写下“千艘漕粟鱼关北,一点烽传骆谷东”的诗句。

  在交通高度发达的今天,傥骆古道是秦岭古道中唯一没有被现代化公路和城镇淹没的,至今仍保留着原始风貌。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在明介绍,傥骆古道上至今仍存有大量文物古迹。记者一路探寻,在周至县关岭梁以北的西骆峪河谷段,八斗河、大蟒河、父子岭段、厚珍子一带黑河上游河谷段和都督门胥水上游段等处,多有栈道、栈孔、石砭路、栈桥等遗存。鼓轰潭附近的大蟒河两岸,分别有1米多高的石桩3个。大蟒河公路桥旁河床两岸及河心巨石有桥柱孔遗迹数个。

  在漫长的岁月中,古栈道作为我国历史上沟通西北、西南地区的主要交通线路,为使臣赴任述职、商贾南北往还等官方或民间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各种活动在蜀道沿线留下星星点点的遗迹。记者驱车前往傥骆古道北口周至县西骆峪,刚刚进入骆峪谷,就在谷沟狭窄的岸边上发现了一溜小石窝,即是古栈道遗迹。

  作家叶广芩曾这样描述傥骆道:“……著名诗人杜甫留下诗篇说:'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自说二女齿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它凝聚了太多的历史,隐藏了太多的人物故事,不少有文化的人把目光投向了这里,古道却从没有敞开胸怀拥抱容纳过众人,为此,它变得更加神秘莫测,更加悠远缥缈。”

  历史文化积淀千年栈道

  秦岭古栈道多见于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饱受战火硝烟的摧残。李白在《送友人入蜀》中对栈道有这样的描述:“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寥寥数语,栈道之艰险跃然纸上。依山而建、依水而行的秦岭古栈道把中国的南北连成了一线,战争的风云在这里上演,物资在这里流动,文化也在这里交流。1S1B1070

  栈道曾是西部最有影响、最为繁忙的交互传播线路,促进了区域间的物流和人际往来。对于秦岭古栈道在南北方人民交往中发挥的作用,郭荣章解释道,秦岭古栈道沟通南北,融会不同地域的建筑、文化,促进了沿途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交流。

  秦岭古栈道被认为是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传递带。古栈道文化,除了数千年积淀的历史遗存,还包括蜀道沿途摩崖石刻、题名纪事、篆刻书艺等。从曹操在褒斜道上留下著名墨迹《衮雪》开始,历代文人墨客在秦岭驿道留下的诗篇题迹难以计数。这条艰险的栈道上,留下过李冰、蔡伦、文同、陆游等先贤的足迹。

  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栈道使蜀地方言与相邻的汉江上游地区方言在接触与交融中共同发展。关中地区方言通过秦岭南北的交流,深刻地影响着古道沿线地区。例如,今宁强、南郑、西乡、城固部分地区深受西南官话的影响,具有典型成渝片方言的特点。1S1B1075

  栈道写满了历史。“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中的陈仓道曾在秦末楚汉争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烽火戏诸侯,幽王失天下”则发生在褒斜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道因为杨贵妃运送荔枝经过而得名……

  千百年前的荣耀或艰辛,都已湮没在历史尘烟中。

  双重价值复兴秦岭栈道

  记者沿高速公路,穿越隧道、翻越秦岭,古栈道的栈孔遗迹不时映入眼帘。

  今天的高速公路,无论是在线路设计上,还是在整体规划上,都不难发现秦岭栈道的影子。例如,今宝成铁路宝鸡至凤县段和川陕公路凤县至汉中段大致沿陈仓道修筑,今西万公路(西安至四川万源公路)大致沿子午道修筑,西(安)界(牌)公路大致沿蓝武道修筑,周(至)城(固)公路大致沿骆谷道修筑。

  秦岭古栈道兼有人文历史和自然风光两种景观资源。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专家朱立挺认为,开发秦岭古栈道资源要以主题景观为主。修复历史上有记载的部分驿站,复原古道原有的景观,增加可信度;拣选有关古道的文学作品,从文学层面挖掘古道在文化上的内涵,使人们在思想上产生认同感;考察、收集、整理当地的民俗、方言,研究古道文化的形成原因、承传性和连贯性,为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恢复古道沿途和大的节点上的宗教建筑和民居,尽可能复原当时的生活图景。1S1B1081

  此外,秦岭是我国中西部重要的生态旅游资源基地。古栈道大部分蜿蜒于秦巴山区的高山峡谷、激流险江之间,清澈的溪流、雄伟的山水风光使得蜀道具备了优越的生态资源。长安大学旅游系教授席岳婷认为,“栈道是'活态’的大型古代交通系统,沿线分布着众多自然与文化遗产,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不断创造和发展着不同的景观,在时间空间上体现了文化线路遗产的典型特征;栈道文化线路遗产突破单体遗产的范畴,以更具生机的要素和更为丰富的内涵,在更大尺度的自然地理环境中拓展延伸,是在更高的层面上提升与把握栈道遗产的整体价值”。1S1B1082

  秦岭古栈道自西向东逶迤千里,沟通南北,宛如中国的血脉。“栈阁北来连陇蜀”的诗句,记录了古代秦岭的陆路交通景象。如今,拂去岁月的尘埃,沉睡在萋萋荒草中的秦岭古栈道仍在诉说着沧桑的过往。

 
 
1S1B1086

1S1B0828 
1S1B0830 

1S1B0852 
1S1B0857 

1S1B0858 
1S1B0871 
1S1B0874


IMG_7070副本[贡嘎山乡] 
IMG_7073副本 
1S1B0886 
1S1B0896 
1S1B0901 
1S1B0924 
1S1B0929 
1S1B0949 
1S1B0953_副本 

1S1B0954 
1S1B0967 
1S1B0978

IMG_7086副本 
IMG_7087副本[祥云] 
IMG_7137副本[泉华滩远眺贡嘎山] 
IMG_7167副本[泉华滩] 
IMG_7774副本[雅加埂观贡嘎山] 
IMG_7829副本[新都桥] 
IMG_7856副本{新都桥风光} 
IMG_7888副本[新都桥]

IMG_8102副本副本 
IMG_8120副本 
IMG_8280副本[夹金山] 
IMG_7125副本{雅加埂风光}











] 
IMG_7120副本{雅加埂红石滩} 
IMG_7115副本{雅加埂红石滩} 
IMG_7299副本[雅拉雪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