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专家支招如何预防?

 xiaotunwh 2018-04-12

手足口病是5岁以下儿童常见的急性传染病,3岁以下发病最多。多数手足口病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和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病例,特别是EV71感染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神经源性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后遗症。因此,宝爸宝妈切不可大意。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手足口病已经进入春夏高发期,专家教你如何做好预防。




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的?

手足口病患儿和手足口病隐性感染者均是本病的传染源,患儿和隐性感染者鼻咽部、粪便、疱疹液中都可检出病毒,手足口病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 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通过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患者在发病前数天就有传染性,发病一周内传染性最强。手足口病隐性感染比例大,成人以隐性感染为主,传播途径复杂、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容易出现暴发和短时间内较大范围流行。




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有哪些?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要勤洗手。常用清水和皂液给宝宝洗手,特别外出回家、饭前便后,还有手在接触口鼻前或手接触过水疱或呼吸道分泌物时;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居室要常通风,衣被要勤洗晒。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卫生,尤其是家中物品表面(如家具、玩具和共用物品)。


餐具要清洗消毒。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要充分清洗、消毒。


不要与宝宝共用毛巾、餐具等个人物品。


不要让宝宝喝生水,吃生冷的食物。




提高抗病能力


做到平衡膳食、经常参与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睡眠。


远离传染源


流行期间不带宝宝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


接种手足口病疫苗


建议5岁以下宝宝尽早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很多,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接种EV71灭活疫苗可以预防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特别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重症及死亡病例的发生。EV71疫苗适龄儿童为6月龄-5岁儿童,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1岁及以上儿童越早接种越好。对于5岁以上儿童和成人,多数已通过自然感染获得免疫,一般不再推荐接种EV71疫苗。


消毒隔离


 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宝宝一旦患病,遵照医嘱居家隔离或住院隔离,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不去学校或幼儿园上学以免传染他人,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家中物品、餐具、玩具等做好消毒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