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溪鲤鱼洞探奇

 磊石山人 2018-04-12

(原标题:陈溪鲤鱼洞探奇)

陈溪,山逶迤,水清秀,谷幽静,木葱茏,景色之秀已闻名遐迩,可塔溪村的鲤鱼洞却鲜为外界所知,它在浪撞溪上,大岩下(土名)下,距塔溪村约2公里处,村公路直达大岩下,有蜿蜒石弹小径通往鲤鱼洞。

山川之美,犹如人脸,各不相同。若拿陈溪小有名气的雪花潭跟鲤鱼洞作个类比,雪花潭隐匿在狭谷之底,两山对峙,天似一线,沿途谷风清凉,水声叮咚,竹翠树绿,尽显幽谷温馨婉约之美;鲤鱼洞在村旁,鸡犬相闻,溪床宽阔,沿途梯田环山,果木联片,鸟语花香,呈显豁达大度阳刚之美。若论人文历史,鲤鱼洞略胜一筹。

明朝大儒王阳明祖籍虹桥,旧时从虹桥去余姚,需溯浪撞溪蜿蜒而上,时而石阶,时而石弹路,这条“阳明古道”,其作用不逊于现在的“国道”。鲤鱼洞就在古道下50米处。王阳明多次回乡祭祖,留下不少吟咏陈溪的诗文,想必浪撞溪畔一定留过他的足迹。清王稼轩《石界趾颂》曰:下临浪撞溪,奔腾出山来。两溪交西北,谓盖子孙财。俱往矣,古人已逝,山川依旧。

鲤鱼洞妙趣是:洞奇,石怪,水静,崖陡。

先说鲤鱼洞之奇。大岩下山脚有一巨石,上面大部分被山土小石覆盖,有藤蔓小竹之类,露一尖角于溪边,尖角下有一天然洞穴,极像一条将要出洞的鲤鱼,张着大嘴,向溪潭探望。鲤鱼何以小心翼翼?村人说,因一山之隔的黑龙潭,黑龙潜踞,他性情粗暴,爱生事惹非,危害周边生灵,连大庙菩萨都让他三分。鲤鱼怕遭横祸,白天深居洞府,月明星稀的夜晚才出来飞跃游弋。

鲤鱼洞洞口高2米,宽约1.8米,洞长约3米,呈倒置U字形, 前高后低, 前宽后窄,为整石而成,洞壁呈灰白色,圆润光滑,有几处细小裂痕。奇就奇在一块完整的巨石是谁雕琢出这么一张鲤鱼嘴呢?只能是自然的伟力,所谓鬼斧神工吧!

游人进洞,先可直着行走,约六七步后,需低头弓背前行,至洞底,有一凸出岩石挡住去路,又一个略显阴暗洞穴呈现在眼前。人需蹲着跨过一块凸出岩石,进入里洞。里洞因数石所叠、所依而形成的空隙,较为高大宽敞,可放一小桌,四人品茶娱乐绰绰有余。里洞四周亦有几处空隙, 阴森恐怖,至今无人涉足。里洞阴暗潮湿,却清涼无比,洞底为细沙泥,不陷脚不粘泥。村人又说:这个湾是个石浪, 有的被山土覆盖,有的显露地面上, 上面竹山里,还有许多巨石,最大一块,有两间楼房那么大,是村人堆柴木的“储藏室”,大岩下之名也由此而来。

再说溪床石怪。鲤鱼洞上下溪床宽阔,满眼都是乌黑的巨石,形状不一、大小各异,有石支石、石依石和石叠石的,也有单独屹立的。虞南山区溪流大都多石,以浪撞溪为最,何为“浪撞”?浪哉,石浪也,石与石相碰,故为浪撞。浪撞溪是溪石的博物馆,此石应在天上有,难得人间几回闻。村里的老人说,这是 “天人聚会”, 一块块巨石就是一个个神仙。不远处一块悬空突兀的巨石,说是二郎神杨戬。仔细一端详,哮天犬就蹲在身边。人们攀爬在溪床,观赏溪石,妙不可言,不同的角度呈现出不同的物件:如人物、动物、器皿等。其石块共性是向阳面均为黑色,圆滑丰满慈祥,无一有棱有角, 凶相毕露的。

溪床水静。鲤鱼洞上下溪床,上者为缓坡,见数股水流静静的、柔柔的,在阳光的映照下,犹如几条彩带铺晒在溪床。溪水在石们的呵护下,一路欢歌笑语,东折西拐,叮叮咚咚。忽儿销声匿迹,在岩洞里潜行,隔数丈,见下游溪潭里侧,泉水般地咕咕地冒出大大小小的气泡,好听又好看。下者为陡坡,水流湍急,却无壮观飞瀑。鲤鱼洞上下有众多形状各异的溪潭,难见浪花拍岸, 亦无涟漪,好像静止不动,清澈得犹若一面面镜子。您若站立良久,定会发现潭中小鱼倏而远逝,往来翕忽,数只石蟹伏于潭底。这些可怜的小生灵啊,是前些年电捕的幸存者。如今达溪,禁牌高悬,数年后,锦鳞满潭的壮观定会重现。

北侧崖陡。鲤鱼洞对面崖壁陡立,人迹罕至,有的岩壁上悬挂着睏倒毛竹,已成燥竹无人收入;有的藤蔓攀互,野花点点;有的岩壁呈现出层层黑色纹理,亦有片片绿色苔藓,彰显出原始荒凉的阴气。

其实最可圈可点的倒是鲤鱼洞周边的生态环境。您最好先在村口公园处下车,在“达观亭” 小坐片刻,读一读《塔溪赋》,浏览一下宣传窗,了解塔溪地处管溪之源,立足“保护源头生态、治理源头环境”, 全力打造“大观园式”的生态示范村的宏伟蓝图,然后漫步溪畔,过桥溯浪撞溪而上,徒步去鲤鱼洞。你定会惊讶地发现:山洁、溪洁、水洁、路洁,沿途清风相随,芳香扑鼻,山野景物,扑面而来:翠竹、茶园、果木、野花、山岩……这才是当今的世外桃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