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产业园区的类型、特点及管理模式分析

 shijianzaixian 2018-04-12
   摘 要: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工业园区、开发区、科技园区等概念与产业园区交替使用,其中以工业园区与产业园区混淆最为严重。事实上,产业园区与其他几种经济发展模式有很大的区别。根据我国的分类标准,产业这一概念可以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其中第一产业通常指大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等,第二产业通常指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等,第三产业通常指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业、金融业等非物质生产部门。根据这一标准,工业、技术开发等仅仅是产业中的一个部分,因此,产业园区也就包含了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开发区等。
中国论文网 http://www./3/view-3913150.htm
  关键词:产业园区、类型、特点、管理模式
  一、产业园区
  目前,关于产业园区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综合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产业园区进行的界定,本文认为产业园区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政府主导力量干预形成或通过市场机制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区域,区域内具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产业集约化程度高、特色鲜明、企业之间具有明显的产业关联,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产业园区包括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特色产业园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
  二、产业园区的类型
  (一)工业园区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认为,工业园区是在一大片的土地上聚集若干工业企业的区域。它具有如下特征:开发较大的面积;大面积的土地上有多个建筑物、工厂以及各种公共设施和娱乐场所;对常驻公司、土地利用率和建筑物类型实行限制;详细的区域规划对园区环境规定了执行标准和限制条件;为履行合同和协议、控制和适应公司进入园区、制定院内长期发展政策与计划等提供必要的管理条件[1]
  (二)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在经济体制转型期间出现的一种通过采取特殊政策、营造优良环境,吸引国外资金和技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区域,具有“企业结构以外商投资为主、产业结构以现代工业为主、产品结构以出口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的特点[2]。
  (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指性质和功能相似的一类地域组织,即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在一定地域内的相对集中,其任务是研究、开发和生产高技术产品,促进科研成果商品化、产品化,我们把这类科技—工业综合体称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世界各国对高新区的称谓不尽相同,但它们一般都是一种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以开发新产业为目标,促进科研、教育和生产相结合,推动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地域[3]。
  (四)特色产业园区
  特色产业园区是指以本地特色资源为基础进行深加工为主导产业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而加快本地经济发展的一类产业园区。
  (五)其他类型
  除了上述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特色产业园区等类型,产业园区还包括出口加工园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类型。
  1、出口加工园区
  出口加工园区是指经国家批准设立的,在港口、机场附近或其他交通便利的地方开辟一定的区域,并提供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用优惠政策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发展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出工加工工业的特殊区域[4]。
  2、保税区
  保税区是指以海关保税政策为基础,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海关实施特殊监管,以发展国际贸易、加工以及仓储、商品展示等服务行业为主的特殊经济区域[5]。如深圳保税区、宁波保税区等。
  3、边境经济合作区
  边境经济合作区是指我国沿边开放城市发展边境贸易和加工出口的区域[6]。如云南省的瑞丽、畹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
  三、产业园区的特点
  (一)以发展经济为目标
  从各个国家和地区建设发展产业园区的初衷来看,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都是以发展经济为目标的。尽管大部分园区对园区内的企业实施土地优惠、税费减免等政策,但是从全局来看,收益远远大于支出。
  (二)特定的地域范围实施大量的优惠条件
  产业园区是在一定地域空间内集群大量企业、吸纳生产要素集中投入而产生的经济体系,是一种地域空间的实体经济,有一定的边界范围,其特殊的优惠政策、产业布局、管理制度等都只适用于这一特定的区域范围,即产业园区内。
  为了鼓励企业入驻产业园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加快园区的建设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园区制定大量的优惠政策,因此产业园区内的企业可以享受到价格相对低廉的基础设施和政府转移支出给企业带来的利润,如园区内的企业可以以相对较低的价格使用标准化厂房等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获取一定的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
  (三)集群效应和生态效益明显
  产业园区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产业关联的大量企业入驻园区,使得企业集聚,最终形成产业集群,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产业关联各环节衍生出一批具有分工协作关系的关联企业,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园区内的企业之间相互竞争、合作,进而实现知识、信息的共享,从而实现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产业园区把分散的企业集中到园区,让企业摆脱狭窄产业化空间束缚的同时提高了区域的产业联系度,下游企业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有效利用上游企业的生产残余物,有效利用资源、降低企业部分成本,同时也更好地保护了生态环境为区域产业机构的升级创造良好的条件。
  我国产业园区管理模式
  我国各地方政府在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园区管理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政府主导型
  政府主导型管理机制是我国大多数产业园区选用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一般成立以地方政府相关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产业园区发展重大决策和重大问题的协调,但不插手园区内的具体事务,让园区有一个宽松的管理环境。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简称管委会,下同)作为园区所在地政府的派出机构在园区内行使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行政管理权限,包括项目审批、规划定点等。在机构设置上,设工委(或党委)与管委会两套班子合署办公。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产业园区对企业实行间接的法制化、政策化管理,主要职能是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   政府主导型管理机制可以充分利用我国强势政府的特点建设发展产业园区。一是地方政府可以利用宏观调控手段对园区的进行整体规划和布局;二是有利于园区争取到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财政资金,为园区积蓄更多的发展基础和资本实力;三是便于利用政府权威协调园区与外部单位和部门的关系,在土地征用、项目审批等工作上有效疏通渠道,提高办事效率;四是由地方政府出面招商引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投资方的顾虑,提高项目落地率;五是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健全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便利。另一方面,政府主导型管理机制也存在弊端。首先,尽管人们习惯于把管委会看作是一级地方政府,但是我国法律体系中并没有关于管委会性质的立法界定,因而管委会也就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和行政主体资格,这样就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其次,由于政府各部门派驻在园区的机构逐渐增多和部门自利性的存在,管委会往往会走向膨胀,背离精干高效的“小政府、大社会”管理体制。
  2、开发公司主导型
  开发公司主导型管理机制是指完全用经济组织方式管理产业园区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的管理机构的主体是营利性的公司——园区开发公司,担负着管理与开发的双重职能,包括园区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土地征用、园区管理等方面。这种模式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招商局蛇口工业区为代表的国企型,这种园区的开发公司是国有企业,拥有较多的管理权限,虽设立管委会,但仍以开发公司为主进行经营管理,而管委会与国有企业的党委有类似的功能。二是以上海漕河泾微电子高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外商型,这种园区不设置管委会,只指定区外主要管理部门协调或只派驻办事处。三是以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为代表的联合型,这种园区以国有企业为主,由中外企业参股组建联合公司对园区进行经营管理。
  采用开发公司主导型管理模式首先可以使园区的开发管理工作实现专业化,便于提高运作效率,也有利于提高管理机构对市场信息的敏感度,使园区企业更及时地跟上市场需求,还可以运用经济杠杆进行园区管理,有利于提高开发建设的效益。当然,开发公司主导型管理模式也存在一些弊端。譬如,开发公司不具有政府职能,缺乏必要的政府行政权力,容易影响整体管理能力的发挥;开发公司的管理属于企业行为,可能过于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偏离园区设立的初衷;开发公司承担部分社会管理职能,将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负担。
  3、政园合一型
  政园合一型管理模式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采用这种管理模式的产业园区不同于一般的园区,也不同于一般的行政区,而是综合两者的功能,既承担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任务,也承担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园区管委会主任同时也是地方政府领导。
  政园合一型管理模式综合了一般产业园区和行政区的优势,使产业园区形成了集行政、经济、社会于一体的综合发展区域,这样有利于整合、发挥园区与政区的资源与创新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为园区经济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发展动力,更有能力兼顾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但是这种模式的管理面过于宽泛容易干扰和冲击园区的经济开发管理的主要功能,造成目标偏移,弱化园区的示范带动效应。(作者单位:1.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2.甘肃能源庆阳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 顾强,王缉慈.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发展与新型工业化[J].国家经贸委行业规划司:《新型工业化研究报告之六》.2003.
  [2] 陈益升,湛学勇,陈宏愚.中国两类开发区:比较研究[J].中国科技产业,2002(8).
  [3] 科技部火炬中心定义,转引自陈家祥.中国高新区功能创新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6页
  [4] 转引自陈家祥.中国高新区功能创新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8页.
  [5] 阎兆万等著.经济园区发展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14页.
  [6] 转引自陈家祥.中国高新区功能创新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8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