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橙心夜语|“夕阳如歌”——纪念邓丽君

 kathyyw 2018-04-12

“ 夕阳如歌 ”

嗨!大家好,我是Jason,你是哪一位呢?那今天过得好吗?欢迎收听夕阳再晨“橙心夜语”之“夕阳如歌”栏目,我们将为大家推荐戏曲歌剧,带您走进歌声歌者背后的故事~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篇来自作者王宏甲的文章《歌声启蒙——纪念邓丽君》。


1978年,当我突然听到她的歌声……那样震撼!我第一次听到,也许该说是看到——在故乡群山环绕的天空之外,在我目不能及的遥远地方,还有那样动人心弦而我一无所知的旋律。那旋律是那样抚慰了我疲惫的心,让我感到走在家乡小街上的女子都妩媚起来,或说所有的男人和女人,我们原本都可以温和一些,不必筑起心的壁垒,不必穿上厚厚的盔甲……是的,我对山外广袤的世界还很陌生,但她的歌声已为我提示了去认识的极大的可能性。 



不久,我家领到一笔补发的钱,我用那笔钱的1/3买了一台700元的SONY录放机,就为了听邓丽君的歌。我这行为曾使我的母亲非常伤心,她觉得儿子在生活刚有些转机就变了,变得奢侈和贪图享受了。当邓丽君的歌声在我的小屋响起来时,伴那歌声的是母亲无声的泪水……我无以安慰,只在心里说,亲爱的妈妈,别难过,我已启程,去认识一个我不知道的世界。

  
1978年后的岁月,有这经历的何止是我?孔子曾那么努力地倡导复礼乐。礼,是关系人们赖以相存的社会秩序的东西。乐,能陶冶人的心灵。两千多年后,在“批孔”的声音再一次猛烈响过之后,这位祖籍河北的女子,她的歌声漂洋过海,来到她终其一生都没有踏上的祖国大陆,哪一条乡村小巷没有响起过她的歌声呢?在这历经十年动荡之后的土地上,她的歌声,以近乎天赋的方式,具有可以抚平一切创伤的神奇力量。



我甚至想起一位影响了美国历史的女子。1851年6月,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开始在华盛顿一家周刊连载。当时林肯将军正领导着捍卫美国统一的南北战争,非常需要白人兄弟和黑人兄弟团结起来。这部深情关怀黑人命运的小说,使投入林肯部队的黑人不断增多,比任何军令和政府文件都更有效地扩大了林肯部队“正义之师”的战斗力。1851年斯托夫人40岁。1978年邓丽君才25岁。这是中国改革开放起始之年,她那响遍中国的歌声,上至领袖,下至平民,谁没有为之感动?纵然插队岁月我们已学会不少动人的外国歌曲,但邓丽君歌声中的乡村和小城,那种乡情,那种甜蜜,那种淡淡的忧伤和浓浓的祝福,都是郁郁葱葱的“中国”,给我们了一种追忆、一种寻找,一种团聚,一种向着新生活出发的激励!这是一个拥有十多亿人的东方大国,那影响谁算得清!



不管怎么说,邓丽君歌声传播的分明是浓浓郁郁的中国情怀、中国生活、中国人传承悠久的价值取向。她的歌声能在日本人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融化日本观众和听众,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这里确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东西。
    

1978年,我听到的邓丽君的歌那么浑然天成,让我感到那就是她心的果实,亦如美酒供那么多人醉饮。接着,生活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流行歌曲也衍生出了与邓丽君歌声不同的各路情调。又过了多年,仔细听那愁容满面而又震耳欲聋的歌声,会发现西方文明所追求的竞争,那种以强汰弱的生活方式,正以过去百年都未曾达至的汹涌之势渗透到我们的民族生活,甚则淹没诚信。诚信遭遇沉沦,在茫茫世界里你可以相信谁?人们也许会觉得歌手本身并无那种痛苦,因为他们已是名利双收的很大实惠者,但他们哀伤万种的歌声唱出了很多有着流浪心态的人们的情绪。我们是否需要重新找回我们民族生活中那些温柔淳厚的东西,是否需要找回心中遗落的旋律?我们会不会在猛烈地经历了竞争之后,再次从呼唤重返家园的歌声中去体验启蒙! 



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上,邓丽君的歌声无疑前无古人。一些当今著名的流行歌手声称从未想过能超越邓丽君。事实上,至今也后无来者。今日歌坛谈艺术论风格,不同的风格是存在的,因之才有万紫千红。百姓只记得,邓丽君的名气已经那么大,她的演唱永远没有傲气,始终保持着谦和与温柔。永远给人以笑容,即使人们只是从录音机里听到,也能感觉到她的笑容。她流泪唱的歌,大约只有《再见,我的爱人》,感人尤深,催人泪下。  


她的歌声与舞台形象没有过分包装痕迹,正是由于那份天然纯真,才如此透彻地浸润到人们心田。不论在经历了“文革”之后的日子,还是在经历着激烈“市场竞争”的岁月,这样的歌声都有抚慰创伤、令人反省的精神力量。不论在东南亚各国还是美国,她的歌声都受到热衷喜爱和尊敬赞誉。无论何时何地,她的歌声一响,就是典型的中国艺术、中国文化。 



她拥有中国女子端庄大方的气质,也有仪态万方的尊容,美丽而内蕴着善良,温柔而内蓄着坚强,并有大国风范。她演唱的数百首歌曲,数量之巨,艺术之精,世上的歌唱家罕有人达至。全世界都敬重意大利的帕瓦罗蒂,我们没有理由不珍爱我们的邓丽君。她创造的中国艺术形象,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灿烂部分,播扬的始终是人类情感世界的真善美。

  
我曾经在罗马举办的欧洲第十四届戏剧节上看了立陶宛国家剧团新编排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发现剧中时代变成了工业时代,两位主角的家庭变成了两家面包作坊的平民家庭,但莎士比亚名剧的精神不仅丝毫没有丢失,而且让我们看到,人类的相互仇视心理和偏见,不仅莎翁那个时代存在,在工业时代乃至当今也存在;在贵族中存在,在平民中也存在。而用爱心去相互理解,克服互相残杀,增进人类团结、友谊与和平,才是莎士比亚经典作品超越时代、超越种族、超越阶层的永恒主题。



我相信,只要世界还存在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像邓丽君这般甜蜜、纯真、温柔的歌声,就永远具有启蒙力量。  
    

伟大的艺术和伟大的思想,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独一无二,又分明具有承前启后广阔之影响力的。伟大的艺术和伟大的思想,均因拥有芸芸众生而伟大。  

1995年5月28日,邓丽君的灵柩在国人及全球华人的目送下,被送往台北金宝山墓地长眠“筠园”。她虽然只有42岁,但她是不朽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