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光向韩宝强颁发东方音乐研究院院长聘书 “今日世界主流话语中的‘东方音乐’(TheOriental Music)是西方音乐家眼中的、来自西欧以东地区的音乐,带有较强的片面文化色彩。在一些浪漫派和印象派的音乐中所体现的所谓‘东方色彩’,不过是对五声调式和东方民间曲调的简单引用而已。东方音乐果真如此吗?”东方音乐研究院院长、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韩宝强表示,东方音乐研究既要立足于中国乐派的建立,又要放眼于世界乐坛,呈现一个完整、真实、充满魅力的“东方音乐”全貌。 3月24日、25日,由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主办,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东方音乐研究院承办的2018年东方音乐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国内外从事东方音乐研究的学者、专家汇聚一堂,以东方音乐研究为主题作学术报告,对东方音乐研究院正在编纂的《东方音乐》多媒体丛书的出版工作进行研讨。 自我陈述真实的东方 “东方是个地理概念,又是一个文化概念。按季羡林的说法,当今世界上有四大文化体系,即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和西方欧美文化体系。前三个文化体系均属于东方。”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陈自明说。“东方文化和音乐,与西方有很多不同之处,它更深邃,更深厚,更长远。”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介绍,2015年,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在中国音乐学院成立。以中国音乐元素为依托,以中国风格为基调,以中国音乐家为载体,以中国作品为体现是中国乐派目前起步和发展的方向。东方音乐研究院的根本在于,从东方音乐角度去论证中国乐派的存在价值,为中国乐派的建设建立一个最为重要的平台和渠道。 “限于研究条件,目前对包括中国音乐在内的东方音乐本体的研究还远未达到丰富、成熟的地步。中国音乐是东方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乐派的建立应基于对东方文化的深刻认知和对中国音乐形态本体的详尽了解基础上。”韩宝强说。东方音乐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付晓东提出:“避免被转述、被表述的东方音乐,我们应自我陈述真实的东方,真实的东方音乐。” 西方的“傲慢与偏见” 付晓东介绍,1978年,美籍巴勒斯坦学者萨义德的著作《东方主义》(Orientalism)出版,学术语言开始使用“东方主义”这个名词来指向西方对于中东、亚洲与北非社会的态度。萨义德分析指出,西方对东方之描绘,沉迷于对异文化的猎奇品味,凸显其静止与落后,由此编造出一种东方文化可以被研究、描述与复制的观点。这个观点背后,实际隐藏着一种心态,即西方社会是发达的、理性的,灵活的与高级的。 “西方对东方的大量研究的确与殖民主义有关系,虽然所言不少是事实,但也有充满傲慢与偏见的著述。这些书有意把东方描绘成淫逸、墮落、落后、专制、愚昧的地方,处处体现出西方的优越,殖民的合理和权力的合法化等。”陈自明说,他们蔑视东方音乐。有的西方人认为“中国京剧中的歌唱是尖叫音乐,令人难以忍受”。近百年前初到印度的殖民者,听到印度人唱的歌后,称之为“他们唱歌像猫叫一样,使我身上的汗毛都竖了起來”“印度人唱歌像漱口一样,很古怪”。他们认为西方文化、音乐都是最优越、最高级的,东方文化、音乐都是落后、低级的。东方要逐步进化到西方才能跟上时代,赶上西方。因此,在中国,提琴类乐器必将代替二胡类乐器,长笛必将代替竹笛、小号会代替唢呐,吉他会代替琵琶。西方歌剧会代替中国戏曲,交响乐队会代替民族乐队……“今天我们来研究东方音乐,必须消除头脑中的欧洲中心论影响,认真学习东方文化,以客观、平等、冷静、同情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的研究对象。”陈自明认为,东方音乐研究要警惕傲慢心态,“印度文化对古代中国影响深远,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与西方世界的文化联系同样久远。因此,中国等于东方或代替东方都是不明智的傲慢心态。” 东方思维兼具综合与分析 “季羡林曾经说:思维模式是一切文化的基础,东方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照顾了事物的整体,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而非只注意个别枝节。西方的思维模式是分析的,分析到极其细微的程度,忽略了整体联系。从宏观上來看,这两种思维模式还是有地域性区别的,东方以综合思维模式为主导,西方以分析思维模式为主导。我基本同意季先生关于东西方思维方式的观点。”但是在研读《印度古典诗学》《印度古典文艺理论选译》之后,陈自明发现,东方人、印度人的思维除了有综合思维方面外,在分析思维方面也很发达,不见得比西方人差。他主张,对东方人的思维也要具体分析,实事求是,不要绝对化。 “探讨不同地域的不同音乐思维将是《东方音乐》多媒体丛书的特色之一。”韩宝强介绍,《东方音乐》具有新颖独特的研究视角。作为多媒体音乐辞典,《东方音乐》以客观角度写作,不修饰不渲染,文字精炼,内容全面,除了介绍各地区地理环境、历史、国家民族、文化、音乐种类、艺术家等内容之外,还着重介绍该地区乐器的形制、音响、演奏方法等。为了方便音乐专业师生、东方音乐演奏者、东方音乐爱好者等读者使用,丛书将配有字母顺序、笔画顺序、关键词等多种检索方式,帮助读者从书中找到研究东方音乐的路径入口。 “《东方音乐》丛书是东方音乐研究院奠基性的学术项目。”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中心研究员冯光生建议,丛书的功能需兼顾教学、研究及文化普及;通过丛书的内容架构,建立东方音乐研究院的学术体系;通过丛书,初步形成东方音乐的知识谱系框架;通过各支课题成果的接通,从地理连接的空间关系到纵向的历史轴线,提出串联逻辑和方法,在统一的述说体系和整体架构下附加问题链,强化丛书的原创性。 研讨会上,王黎光还向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东方音乐研究院专家颁发了聘书。“各位专家在各自研究领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如果大家都是以个人方式,就像千条小溪不能汇成大河一样,无法形成文化力量。一定要把我们的研究不断地开放、包容、吸收、互鉴、交流,最终形成学术大河。当我们的研究成果走向世界的时候,世界各学界才会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简简单单地看到中国音乐、东方音乐研究,是准确的,科学的。”王黎光说。 文 | 卢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