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只有17平米的老房子,房子里居住着荣文臻和她的父母以及女儿共4口人,因为空间有限,荣文臻的丈夫只能一直在外租房。 一门两户,这是荣家所在筒子楼的一大特点,他们与隔壁的邻居,共用一个大门,走进门正对着的是一间10平米两家共用的厨房,而大门的左手边,才是荣家真正的入户门。 筒子楼的卫生间原来是一间,供一层6户人家使用,后来因为不方便,后社区就把大卫生间隔成了6小间,荣家的卫生间在入户门出来,右手边的第三间。 一家四口人睡在一个空间内,家里功能十分混乱。 荣文臻和她的母亲以及女儿,三口人睡在一张床上。 而这个几乎堆满杂物的吊铺,其实是姥爷的床。为了给家人保留一点隐私,年近七十岁的姥爷,每天都要从这个将近90度的铁梯子爬上去。 铁梯子的高度不及隔板,需要用手撑着,凭借臂力才能上去,对于年纪越来越大的老人来说,危险可想而知。 厨房杂乱不堪,足有三分之二的空间都堆满了杂物,看上去就像一个垃圾场。 案板和刀具,甚至碗筷都只能放在屋里,姥姥每次做饭都全副武装。 因为厨房只有一个水池,所以做饭要错开时间,经过协商,邻居家6点做晚饭,荣家7点做饭。 改造过程设计师把原来共用的厨房进行了分割开来,把厨房一半的面积和主屋并到了一起,使房屋的面积增大到22平米。在设计师的巧妙设计下,17平米的空间神奇变身五室一厅。 改造后房门位置改到了厨房正对入户门的位置,原来的房门位置定制了专门的门牌号。 新增玄关 新增客厅 新增开放式厨房 新增老人房间 新增二楼夫妻房 二楼另一侧新增儿童房 新增女儿学习区 新增女儿衣帽间 新增隐藏在吊灯上的餐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