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祝应龙,男,出生地、出生日不详,系新中国成立后江西省首任省长邵式平的战友、赣东北赤色警卫师师长。1932年6月22日,他与邵式平率赤色警卫师从贵溪到东乡开辟革命根据地,途中俘获国民党贵溪县县长,行至余江又俘获该县靖卫团116人。到达东乡境内后成功袭击小璜区公所。1932年6月27日,他在下湖徐家村战斗中抢占鸡公山制高点时壮烈牺牲。 在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珀玕乡党委、政府驻地院墙东侧约200米处,有一座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烈士纪念园。园内安葬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民族解放英勇捐躯的革命烈士、赣东北赤色警卫师师长祝应龙。园内矗立两座碑,一座静立于烈士坟冢前,上书“祝应龙烈士之墓”,另一座安立于纪念亭中,上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两座碑铭均由新中国成立后江西省首任省长邵式平题写。数十年来,每逢清明节、“七一”、“八一”等重要时间节点,都有不少干部群众、教师学生前往凭吊。 珀玕乡烈士纪念园 祝应龙是谁?他为什么能连续几十年赢得干部群众的由衷爱戴、深深怀念?《东乡县志》记载:20世纪30年代,在为求得人民自由解放的残酷斗争中,珀玕苏区干部和广大群众坚贞不屈、百折不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轰轰烈烈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运动,极大地冲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封建势力的统治基础。为了扩大根据地范围,巩固已经取得的革命成果,1932年6月,时任中共赣东北省委巡视员的邵式平和红军赤色警卫师师长祝应龙率领800余名官兵,挺进东乡、余江周边地区。1932年7月,东乡县苏维埃临时政府成立。到当年年底,珀玕乡以弄里艾家为中心的周边30多个村庄,红军游击队发展到2000余人。 接连取胜后,率兵驻扎下湖徐家村 1932年6月中旬,邵式平、祝应龙率领赣东北赤色警卫师在珀玕周边地区先后3次与敌人交火,接连告捷。但在接下来的下湖徐家村战斗中却差一点全军覆没。资料表明:1932年6月中旬,邵式平、祝应龙率领赣东北赤色警卫师从横峰葛源出发,途经余江县时,与当地反动势力倪亚彬靖卫团遭遇,双方展开激战。战斗中,邵式平有勇有谋,祝应龙一马当先,官兵们同仇敌忾,敌人很快被击溃。这次战斗共歼敌106人、俘敌116人,缴获枪支200余支。6月22日,邵式平、祝应龙顶风冒雨率领800余名官兵进入东乡县境内,受到沿途群众夹道欢迎。当晚,他们把国民党小璜区公所包围得水泄不通。国民党小璜区区长刘致安及其武装力量早就逃之夭夭,祝应龙带领部队和革命群众冲进区公所,活捉了土豪徐墨清、徐彦生、何元旦等人,缴获步枪3支。次日,他们乘胜前进。听说东乡县城只有一个连的兵力,决定攻打县城。当警卫师到达离县城约10公里处,群众前来报告说:“今天上午,敌人向东乡新增两个团的兵力。”邵式平与祝应龙商量,赣东北赤色警卫师是地方部队,要吃掉两个团的敌人正规军,非常困难。于是,他们放弃攻打县城,取道珀玕并在珀玕召开群众大会。祝应龙在会上讲话,声若洪钟:“同志们!父老乡亲们!红军是工人、农民自己的军队,是来消灭反动派的,只有消灭反动派,穷人才能翻身过上好日子……”此时,小璜下湖徐家村已经建立苏维埃政权,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会后,在贫农团团长徐接良的引领下,部队驻扎在下湖徐家村。 6月24日,雨还下个不停。当晚,赤色警卫师侦察员获悉国民党县长戴森荣在老家为父亲做寿辰。为生擒戴森荣,警卫师冒雨出征东乡瑶圩河渡,攻打戴森荣的老家(今瑶圩乡河渡村委会赤岭村小组)。可是,正当部队士气高昂行至黄柏桥时,却遭遇了长时间的强对流天气,狂风猛刮、暴雨倾盆、电闪雷鸣,瑶河水位猛涨,难以过河。因此,邵式平、祝应龙果断决策,放弃原先目标,再次返师徐家村,寻找战机。 烈士纪念园邵式平题字 敌众我寡,祝应龙主动请缨掩护主力突围 6月27日,得知赤色警卫师扎营下湖徐家村后,国民党部队第53师和第5师两个师的兵力,采取分进合击战术,包围东乡东部地区,企图在下湖徐家村消灭赤色警卫师。 下湖徐家村四面环山,树林茂密,与遥相对应的桥边村隔着一条不宽的河,河面有座石砌的桥,是两村来往通道。大战当日,汹涌的洪水淹没了石桥。早晨,风紧紧地刮,雨哗哗地下。由于赤色警卫师忽视了对下湖徐家村外围的警戒,加上天降大雨不便行动,所以到9时部队才开早饭。此时,一村民匆匆跑来向邵式平报告:“国民党军队三四百人快到桥边……” 祝应龙立即集合队伍。因红军弹药匮乏,邵式平嘱咐战士们节约子弹,不在有效射程内不要轻易射击。祝应龙带领战士们冲出下湖徐家村。刚冲到石桥边,敌人已扑上村前的鸡公山、汉堂岭,还有一股扑到桥边向红军猛烈射击,密集的子弹打得河水四溅。祝应龙带领战士不顾敌人猛烈的火力和河流的湍急,踩着齐腰深的洪水,手挽手通过石桥。过桥后,祝应龙将队伍分成两路攻击敌人。敌众我寡,兵力悬殊。当时,敌人占领了离下湖徐家村东南约1公里的鸡公山制高点,密集的火力封锁了交通要道,我方部队严重受阻。如果不及时组织部队突围,很有可能全军覆没。在这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祝应龙立即与几位团长商议,由他带领100余名士兵抢占旁边一处制高点,压住敌人火力,部队其余700余名官兵由邵式平指挥往东北方向突围。起初,邵式平不同意祝应龙的策略,可祝应龙坚定地对邵式平说:“革命根据地更需要您,部队不能没有您!保卫您的平安,是我的职责!首长,看我的吧!”说完,他立即带领士兵用手榴弹、机关枪掩护邵式平带领部队主力转移。 纪念碑碑文 祝应龙与100余名战士牺牲 这场战斗从上午10时左右一直打到晚上7时,非常惨烈。当天乌云翻滚,不时下着一阵又一阵的雷阵雨。战斗中,跟随祝应龙的新婚妻子也壮烈牺牲。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不幸,祝应龙强忍悲痛,咬紧牙关,继续坚持冲锋陷阵。为了抢占鸡公山制高点,打掉敌人的火力点,他临危不惧,从身边一个已经牺牲的战士手中拿了一支枪跃出壕沟,冲向制高点去强抢敌人的机关枪。就在接近制高点时,祝应龙不幸身中数弹,英勇牺牲。倒下去的时候,他不是向后倒,而是向前冲,手中紧握着枪支,至死不肯放下。 除了祝应龙外,与他一起担任掩护任务的100余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幸运的是,赤色警卫师700余名官兵成功突围,打下黄金埠,强渡信江,撤回葛源镇,为革命保存了实力。正是因为祝应龙率领部下舍生忘死掩护邵式平,才为突围成功创造了条件,赢得了时间。祝应龙在东乡仅仅6天时间,但他舍生忘死的英勇行为被东乡人民永远铭记…… 继承英烈遗志,建设美好家园 艾水行的父亲艾康山与邵式平有着深厚的革命情谊。艾水行告诉记者:“我父亲艾康山在得知祝师长遗体被10多个国民党士兵抬往余江县报功请赏时,立即组织游击队员30多人提前埋伏在东乡、余江交界处的东岗嘴寺庙附近,开枪射击、扔手榴弹,打死敌军排长,使敌人误以为遇到了红军大部队,丢下祝师长遗体,仓皇逃跑。我方抢回祝师长遗体,先是安葬在鸡公山旁边的汉堂岭山坳中,1956年迁葬在弄里艾家村烈士纪念塔旁边。1962年又迁葬在珀玕烈士纪念亭内。” 目前,珀玕烈士纪念亭已经改建成烈士纪念园,成为抚州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告慰英烈的是,东乡人民继承先烈遗志,发愤图强,改革创新,社会经济稳步发展,人民收入节节攀升。2017年实现生产总值15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11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823元。作为“赣东门户”的东乡,已形成城东商住新区、城北行政新区、城东南旅游休闲区、城南教育运动区“一城四区”的发展格局,城镇人口已达20万,老百姓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学生们在老师带领下向烈士敬礼 注:本文下湖徐家村的战斗过程参考了东乡区小璜镇曹家村曹王英老人的回忆。曹王英于1932年6月加入红军,担任邵式平贴身警卫员8个多月,与祝应龙有过直接接触。 -END- 作者:陈 希 汪梦丹 编辑:徐琦 审核:刘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