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回顾# 三月初,万科旗下万村发展有限公司举办的《2018年首届城中村居民楼改造设计大赛》最终评审会在深圳万科召开。竞赛采用公开报名形式,面向全国设计团队公开招募最佳方案,最终收到多份参赛作品,其中仅6家团队成功入围。无隐工作室作为唯一的大学生设计团队有幸成为入围团队之一。 无隐工作室 黄玺燕 无隐工作室黄玺燕: “城中村,深圳发展避不开的话题,也可能成为即将踏入深圳这片热土的我们的“未来居所”。 首先,城中村由于其优良的地理位置而伴随着各种隐患让我们产生畏惧:它拥有着的完整生态,却充斥着鱼龙混杂的市井小像。 以待改造59#、60#号楼为代表的城中村居民楼存在的建筑立面老旧、公共空间利用不合理、屋顶空间利用率低等现有问题,是我们思考的出发点之一。” 无隐工作室 廖霞 无隐工作室廖霞: “万科推出的泊寓,意在为城市青年提供优良的居所。我们从各大社交网站调研发现,含泊寓在内的各类青年公寓受到的评价主要可归结为:管理不够系统规范、公共空间使用不便、租金收取不当等。 此类问题让我们直观感受到,可以通过建筑师的作为从侧面提升泊寓的运营效益。这两条问题主线交织,一直伴随着我们设计的进程,以解决它们为目的,得出了我们的策略及对应的设计手段。” 无隐工作室 谢书瑞 无隐工作室谢书瑞: “策略分别针对公共空间、居住空间、形象提升、改善交通四大方面,以达到具有标识性的村中泊寓应该具有的标准。 将传统集中形式的公共空间打散,重组成一个系统:在首层体现为空间利用的复合性、场域感,让人们在其中发生的活动开放交融。结合服务前台的管理,有效提升该空间使用的监管;在居住层贴近交通核心筒处,置入小尺度的公共空间,保证其功能的可选择性,提升利用率,进而促使租户归属感增强以达到减缓管理压力的目的;在屋顶层置入满足晾晒、基础健身、休闲娱乐等功能的,贴近日常生活行为却不乏趣味性的空间,成为“公共系统”的收尾。” 无隐工作室 林业达 无隐工作室林业达: “居住空间同样融入“选择性”这一理念,以空间定义户型,来提供租户喜欢的房间。而非仅用装饰风格来区分;同时确保家具的模数化配置,以达到标准化生产的快捷便利。” 无隐工作室 曾一洋 无隐工作室曾一洋: “局部外挂穿孔板的做法,使得建筑沿街立面规整统一,减少交通污染对室内带来的影响,同时保证了建筑的呼吸通透感;局部明快色彩涂料的应用,增添了的年轻化感受,有力突出了泊寓入口,也使建筑更具有标识性,垂直电梯和连廊提供给租户轻松愉悦的出入体验。以上的结合,意在为公寓带来舒适便利的同时提升城市形象。” 无隐工作室 谢珉 无隐工作室谢珉: “学生阶段的我们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撑,但是万村团队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次设计竞赛为我们提供了公平优秀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行业内的各家优秀团队。通过参与这次汇报,我们深切感受到了自身思考的局限性和细节设计的重要性,在今后的设计道路上我们将充分吸取这次汇报所学的经验。” 无隐 参赛方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长按指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