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盾构施工测量控制技术的应用
2018-04-13 | 阅:  转:  |  分享 
  
学号:3120101023

密级:无











本科毕业论文





盾构工程控制测量技术的应用





狄鹏伟





指导教师姓名:殷忠(副教授)耿俊(高级工程师)

班级:测绘工程BH1001专业名称:测绘工程

论文提交日期:2012年5月3日论文答辩日期:2012年5月4日

2012年5月2日

中国·开封



目录

1.概述 -1-

2.贯通误差 -1-

2.1横向贯通误差分析 -2-

2.2纵向贯通误差分析 -3-

3.地面控制网测量 -3-

4.盾构始发测量 -6-

5.竖井联系测量 -6-

6.洞内控制测量 -9-

6.1导线测量 -9-

6.2高程测量 -10-

7.盾构施工测量 -11-

7.1定义 -11-

7.2掘进过程中TBM的姿态 -12-

7.3主屏幕信息 -13-

7.4姿态控制 -14-

8.参考点测量 -15-

9.监控量测 -16-

10应用实例 -17-

11结论与建议 -20-

致谢 -21-

参考文献: -22-

















摘要

盾构隧道都属于单向掘进隧道,起始边受始发井限制,只能采用单井定向的测量方法,而接收井受接收钢环限制,贯通精度要求甚高,洞内导线测量只能通过支导线延伸,累计误差不可避免,所以怎么提高支导线精度和单井定向精度一直是控制测量的难题,通过西江盾构穿越工程的施工经验,运用了新的方法进行支导线控制测量和单井定向,大大提高了定向精度和支导线精度,使盾构顺利贯通。

关键词:盾构控制测量;导线测量;盾构姿态;单井定向





























不显示

盾构工程控制测量技术的应用

1.概述

盾构法隧道施工具有高自动化、高适应性、快速、安全、环保等优点,目前越来越多被用于城市地铁和地下穿越工程。在隧道的掘进过程中,为了避免机(TBM)发生意外的运动及方向的突然改变,必须对TBM的位置和DTA(隧道设计轴线)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持续地监控测量TBM能够按照设计路线精确地掘进,

测量导向系统的精度取决于施工控制导线的精度,由于盾构掘进是单向掘进,洞内施工导线只能以支导线布设,且盾构出洞受接收钢环限制,因此,对施工控制网精度要求非常高。

2.贯通误差

由于测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误差,因此贯通实际上总是存在偏差的。隧道贯通接合处的偏差可能发生在空间的三个方向中,即沿隧道中心线的长度偏差,垂直于隧道中心线的偏差(水平面内)和上下的偏差(竖直面内)。第一种偏差只对贯通在距离上有影响,对隧道的质量没有影响,而后两种方向上的偏差对隧道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所以这后两种方向上的偏差又称为贯通重要方向的偏差。贯通的容许偏差是针对重要方向而言的



贯通误差示意图

2.1横向贯通误差分析

本工程是通过竖井进行贯通,竖井定向误差要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参与贯通中误差的分配。竖井定向引起的横向贯通中误差按照下式计算:

my0=

式中,my0——井下基边的定向中误差,“″”;

——井下基边至横向贯通面的垂直距离,“mm”。

地面控制按照导线进行布设时,用下式计算地面控制测量误差在贯通面上的横向误差:







式中,My——横向贯通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测边中误差;

——导线测角中误差“″”;

——导线边长相对中误差;

Rx——导线点至贯通面的垂直距离“m”;

Dy——导线边至贯通面的投影长度“m”;

n——测量组数;

ρ——常数,206265″。

洞外、洞内控制测量误差对贯通横向中误差总的影响为:



2.2纵向贯通误差分析

洞内、洞外高程控制测量误差对贯通纵向中误差影响按照下式计算:







、、洞外、洞内、竖井传递高程测量中误差,“mm”;

、洞外、洞内1KM路线长度的高程测量高差中数中误差,“mm”;

、洞内、洞外两相邻洞口间水准路线的长度,“KM”。

根据隧道长度和中误差计算,2公里的隧道在横向贯通误差影响最大,定向精度5″,测角中误差2.5″,投点误差2mm,横向误差仍有14.9cm(取2倍中误差),而纵向按每公里高差中误差18mm,投点误差2.5mm,洞内高差中误差5mm,纵向贯通误差为30mm,这个精度容易达到,可以满足高程精度要求。最重要的就是横向贯通误差,如何提高单井定向精度和洞内支导线精度是最重要的。

3.地面控制网测量

地面控制网在设计提供的交桩基础上进行加密,由于设计提供的控制点精度过低,必须建立更高精度的施工控制网才能保证洞内导线的精度要求。由于江面宽度有1.6公里,水准测量无法联测至接收井(陆地需要62公里),决定采用跨江三角高程测量建立施工控制高程网,与平面网同步测量,控制网测量按三角网施测,使用0.5秒TCA2003全站仪配合多测回测角软件进行,每个测站12测回,经测量平差计算,三角形闭合差最大6.6″,测角中误差1.68″,达到国家三等控制测量技术要求(三角形闭合差限差7″,测角中误差1.8″),为保证洞内施工精度要求提供有力保障。



地面控制网图





4.盾构始发测量

盾构始发阶段,隧道还未掘进,不具备竖井联系测量条件,只能通过投点引测坐标至井下指导盾构始发,盾构始发段有250米,所以要保证投点的精度,不至于掘进250米产生大的偏差,投点方法有钢丝绳投点和激光垂准仪投点,根据现场条件使用吊钢丝的方法投点,井口布置3个投点装置,采用“十字丝交会法”提高投点精度。

方法是在一条钢丝绳稳定后(井上坐标已精确测定),井下两台全站仪成90度架设,然后整平后同时瞄准钢丝绳,精确瞄准后,同时移动垂直微动,使两台仪器的十字丝交会在地面投点钢板上,由于是两个方向确定钢丝绳中心位置,从而大大提高投点精度,然后对每条钢丝绳均采用此方法进行。

经过实测井下投点点位边长误差小于1mm,角度误差小于3″,投点精度可靠。

5.竖井联系测量

在盾构掘进250米后,去掉盾构机长度100米,洞内定向边长度可达到150米,满足竖井联系测量要求,就采用竖井联系测量方法确定定向边的坐标方位角,替代投点坐标。



竖井联系测量示意图

根据联系三角形的精度评定,竖井联系测量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1)联系三角形应为伸展形状,角度α及β应接近于零,在任何情况下,角度α都不能大于3°;

(2)的数值应大约等于1.5;

(3)两个吊线之间的距离a,应尽可能选择最大的数值;

(4)当联系三角形未平差时,传递方向应选择经过小角β的路线。

测量方法是通过井内吊钢丝绳(0.5mm),通过三角形传递的原理将地面控制点坐标传递至井内定向边,从而确定定向边的坐标方位角。

首先在地面确定一条稳定的导线边AT,洞内做一条稳定的定向边A′T′。在始发井的轴线方向两边安装吊钢丝装置,井下使用10KG的重锤和废油桶使钢丝绳完全稳定。然后使用0.5秒高精度全站仪测量导线边至两条钢丝绳的夹角和距离,使用测回法测量12测回,2C差小于5秒,距离差小于1mm。测距采用钢丝绳贴反射片使用全站仪RL(免棱镜)模式测量,同时根据反射片厚度和钢丝绳半径将距离改正至钢丝绳中心,避免井下反方向测距产生误差。

两条钢丝绳的测距使用“差距法”测量,可消除各种改正。即在两条钢丝绳的延长线上架设仪器,慢慢调整仪器使仪器十字丝与两条钢丝绳a、b完全吻合,此时两条钢丝绳和仪器十字丝就在一条直线上,然后测量仪器至两条钢丝绳a、b的距离,距离之差就是钢丝绳距离d。此方法避免了钢尺量取的各种改正,也避免了余弦定理计算的小数取位误差,从而大大提高测距精度。

差距法距离测量示意图



井下测量方法与井上完全相同。

竖井联系测量独立测量不少于三组,每次只要稍微移动钢丝绳位置,整个网形完全变化,测量方法完全一样。对比定向边较差,当较差大于10″,则去掉最大值或重测一组数据,尽量保证定向边较差达到5″,使定向精度达到最高。





规范的定向精度是方位角较差20″,方位角中误差±12″,但是使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和严密的测量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定向精度,方位角较差5″,方位角中误差±5″.

6.洞内控制测量

6.1导线测量

随着盾构掘进的延伸,要及时延伸导线点,进行导线测量,对于支导线延伸,为保证支导线精度,多数采用布设双导线的方法提高精度。但是对于小洞径盾构,洞内空间狭小,布设双导线难以实现。后经考虑,双导线布设是为了增加校核条件,那么在支导线测量时,也可以增加校核条件,那就是三角形闭合差,当每三个连续的导线点形成一个三角形进行测量时,根据进行闭合差来增加校核条件,同样可以提高支导线精度。于是创新采用“多余观测延伸法”进行洞内导线测量。

首先,盾构隧道洞内环境较好,布设导线点时全部设置强制对中盘,消除对点误差,同时保证连续的三个导线点相互通视,导线点布设距离为150-180米,导线测量时,如导线点KZ01、KZ02、KZ03、KZ04…,在KZ01点测设KZ02、KA03,在KZ02点测设KZ01、KZ03、KZ04,在KZ03点测设KZ01、KZ02、KZ04、KZ05,以此类推一直联测至最后一个导线点。

这样测量完成后,就形成了123、234、345、456、567…的连续不间断闭合三角形,一个支导线就形成了一个直伸形的三角网,增加了很多校核条件,三角网已知边为单井定向边,每条导线边都被多余观测一次,直到多余观测延伸至最前面,然后边角数据经三角形闭合差调整、投影改正和网平差,就得到了导线点的坐标数据。而每次测量对比一下每个三角形的闭合差和边长,就能判断点位是否位移,通过“多余观测延伸法”可以极大的提高支导线的精度,为盾构顺利出洞提供有力保证。



导线测量示意图

因为每个测站都有多个方向进行观测,每个测站不少于6测回,人工测量工作量较大,而采用leica(徕卡)TCA系列的仪器(TCA2003、1201等)和多测回测角软件测量就格外轻松,leica(徕卡)TCA系列全站仪有马达驱动和ATR自动照准功能,配合内置的多测回测角软件可以完成每个测站的自动观测,再用后处理软件LGO即可得到每个测站的测量报告。每个测站只需要10多分钟即可完成测量工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具体操作方法可参阅徕卡仪器操作说明书。

6.2高程测量

洞内起始高程使用高程传递的方法引测,通过悬挂钢尺和水准仪测量,先用水准仪读取地面高程点A的高差a,然后读取悬挂钢尺刻度m,井下读取钢尺读数n,然后读取井下高程点B的高差b,则理论井内B点高程:

Hb=Ha+a-[(m-n)+Δt+Δk]-b

式中Δt为钢尺温度改正数,Δk为尺长检定改正数。



高程传递示意图

经贯通误差评定,采用高精度的三角高程测量可满足贯通要求,三角高程测量与导线测量同步进行,每站测量都精确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棱镜全部加砧板),由于每条导线边都有多余观测,三角高程也同样有较多校核条件,可以保证高程精度。

但是为保证过程中三角高程出现异常误差,可采用水准测量进行校核。在洞内每500米布设一个水准点用于校核三角高程点。

7.盾构施工测量

在隧道的掘进过程中,为了避免机(TBM)发生意外的运动及方向的突然改变,必须对TBM的位置和DTA(隧道设计轴线)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持续地监控测量TBM能够按照设计路线精确地掘进,

SLS-L导向系统是由激光全站仪(TCA)、中央控制箱、ESL靶、黄盒子和计算机及掘进软件组成。



偏差:前参考点、后参考点和盾头的偏差是相对于DTA或者纠偏曲线的。水平方向为正表示在轴线的右方,为负在轴线的左方。在垂直方向上,正表示在轴线的上方,负表示在轴线的下方。



滚动角:当前TBM的滚动角显示在SLS-的主界面上,正表示向右滚动,负表示向左滚动(面向掘进方向)。







趋向(水平和垂直):趋向是TBM和刀头位置的另外一个重要信息,在水平方向上,趋向为正表示TBM相对于DTA向右转,负表示向左转。垂直趋向为正表示TBM前面向上,为负表示向下。



平面视图(水平趋向)





7.2掘进过程中TBM的姿态

TBM的位置是由两个已知大地坐标(X,Y,Z)的点来确定的,全站仪被放在可以通视激光靶的一个点上,通过照准第二个已知点(后视点)来确定方向,这能够被用来确定北向。

激光束指向激光靶,激光靶可以确定出激光束相对于激光靶平面的偏航角。被测量出的参考点与激光靶之间的反射角和入射角被用于确定TBM相对于DTA的偏航角。

滚动角和仰俯角则是由安装在激光靶里的倾斜仪直接测量出来的。这些数据按大约每秒两次的频率传输到计算机。全站仪和激光靶之间的距离也是由全站仪直接测量出来的,或可以由已经安装的全部管环数量及推进油缸的平均行程得到。这个数据可以用来确定沿DTA的TBM的里程。

综合以上这些测量数据,就可以确定出TBM准确的位置。TBM的位置是通过TBM轴线上的两个基准点的位置来显示的。





描述

(1)水平和垂直偏差[mm]

(2)水平和垂直趋向[mm/m]

(3)前参考点里程[m]

(4)当前推进环号

(5)图示TBM状态默认比例是垂直方向上60mm,水平方向上100mm,如果偏差值超出这个范围则比例自动调整,但是表示TBM的图标大小不改变

(6)滚动角[mm/m]正值=向右滚动负值=向左滚动

(7)绝对仰俯角[mm/m]正值=TBM向上前进负值=TBM向下前进

(8)目标靶信号强度,表示激光打在激光靶上的强度,这个值应该总是介于250和1000之间。如果不是,则激光或者激光靶需要擦干净。浑浊的空气(如柴油机、焊接所产生的烟等等)也有可能减弱激光强度。

激光强度表示当前激光的发射强度,激光靶接收强度和激光强度有直接的联系。

电脑上显示的日期及时间

通讯状正常态显示。绿色表示工作,黄色表示在等待状态,红色则表示有问题。点击此符号则会弹出一个包含当前工作状态信息的窗口。

项目名称

(13)显示当前程序运行模式(推进,管片拼装)。



可以通过鼠标或键盘操作这些功能键。

对话窗口信息窗口。下拉滚动条可以使信息上下移动,以便浏览(右侧)。

信息上一次姿态确定至今的时间间隔表示最后一次确定TBM姿态是在什么时候,这对于操作手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



姿态控制主要有盾构机操作手根据导向系统的屏幕信息进行控制,当姿态沿着TDA设计轴线掘进时,水平姿态与垂直姿态接近于零,当偏离DTA轴线时,会显示偏差值大小与趋向,此时要根据姿态偏差数据进行纠偏,姿态出现偏差时,主要有以下9种情况:



纠偏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推进速度不易过快

当出现偏差时,由于盾头与盾尾不在一条直线上,会产生一个折角,推进速度过快时,使盾头与盾尾之间折角增大,导致盾尾一侧间隙过小,管片拼装困难,易破裂,而且会使成型断面成蛇形等不好形态。

(2)推进油缸压力调节

纠偏过程中,每一环都要精确量取盾尾间隙,在保证盾尾间隙的情况下,调整油缸产生侧压,使盾构朝轴线方向缓慢行进,此时需密切关注屏幕信息,查看水平趋向和垂直趋向值,趋向值不易过大,否则会造成盾尾间隙不足,导致管片拼装困难,管片也易破损。

(3)盾体铰接油缸调节

当偏差过大时,在调整推进油缸压力的同时,调节铰接油缸伸长量,铰接油缸位于前盾和中盾连接处,共有4组,当调节铰接油缸时,根据轴线偏差趋向调节油缸伸长差值使折角随着推进逐渐减小,但不易调节差值过大,否则会由于纠偏过快无法保证盾尾间隙。

(4)利用导向系统纠偏曲线

导向系统在轴线偏差时,会自动生成一条平滑的纠偏曲线,点击相对CC偏差,屏幕显示蓝色,显示信息表示相对于纠偏曲线的偏差,纠偏曲线首先考虑的是盾尾间隙,然后再进行方向纠偏,所以在盾构偏右时,也可能显示继续偏右的趋向值,然后再慢慢向左纠偏。盾构操作手也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在纠偏过程中掌握好油缸推进压力和铰接油缸伸长量,使盾构机能够比较平滑的完成纠偏过程。

(5)考虑盾体的滞后性

由于盾体较长,在纠偏过程中,当盾头已经在轴线上时,盾尾可能还偏离轴线,因此当盾头接近轴线时,应注意导向系统上刀头、前点(中盾)、后点(尾盾)的偏差值,需要调整铰接油缸伸长量,使整个盾体往轴线上推进。

(6)注意地质条件的变化

不同的地质条件对盾构机影响较大,在泥岩、硬岩、粘土层中推进时,盾构机稳定性较好,当在砂岩或者过渡段时,会造成盾构机突然下沉或者震动,此时需要实时根据导向系统姿态掌握推进信息,也需要盾构操作手的经验和技术水平。

(7)根据偏差的大小进行调节

当偏差小时,一般在10cm之内,利用推力油缸和铰接油缸进行调节,当偏差较大时,一般大于10cm时,需要使用转弯环管片来调整。转弯环管片拼装后圆周长比标准环大2cm,可以为下一环管片拼装提供更大的盾构间隙,从而调整偏差。

8.参考点测量

TBM的姿态可能受系统自身影响而与实际DTA产生偏差,为校核盾构姿态,需要进行人工姿态测量校核导向系统姿态数据的正确性,通过测量TBM上的参考点,经过三维坐标转换计算刀头、前点、后点坐标,计算DTA偏差。然后与导向系统偏差比较,偏差在±10mm之内,认为导向系统姿态是正确的。

TBM有自定义的坐标系统,参考点在工厂有VMT公司技术人员测定。TBM参考点坐标是在该坐标系统下测量的,我们需要用施工坐标去测量参考点,由于相对位置是不变的,通过空间转换即可得到施工坐标系的坐标。



TBM坐标系统

参考点测量在盾构始发段不满足导向系统安装条件的情况下要每两环测定一次,指导盾构掘进。在导向系统正常的情况下,一般每200环校核一次,异常情况则根据情况实时测量。导向系统在VMT技术人员测定后,只要输入导向系统的测量数据正确,一般不会有较大偏差。

导向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异常情况,如无法供电、超时、方位检查超限、TCA超限等情况,故障原因多数在TCA站,TCA会出现黑屏、死机、传感器无效等情况,注意TCA的保养和检校非常重要。

9.监控量测

盾构施工时,会引起地层移动而导致不同程度的沉降和位移。为控制周围地层位移变化量,确保邻近建筑物安全,必须采取必要的监控量测措施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监测,从而保证施工安全。

监测内容主要有土体介质的监测、周围环境的监测和隧道变形监测。

土体介质的监测包括:地表的沉降监测、土体分层沉降和深层位移监测、土体回弹监测、土体应力和空隙水压力监测。

周围环境监测包括:相邻房屋和重要结构物的变形监测、相邻地下管线的变形监测。

隧道变形监测包括:隧道沉降和水平位移监测、隧道断面收敛位移监测、隧道应变和管片接缝法向应力监测。

对于监测项目的选择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1)正常施工情况下的具体监测要求,如不同的施工工艺对各项变形的限差等。

2)施工区域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情况。

3)隧道施工范围内现有房屋建筑、各种构筑物的形状及尺寸与隧道轴线的相对位置关系。

4)隧道的埋深。

5)隧道周边大型、重要公用管道的间距。

6)隧道设计的安全储备系数和设计要求等。

本工程属于盾构河流穿越工程,周边没有大型建筑物、管线等设施,主要监测内容有竖井周边地表沉降(始发井和接收井)、南北两岸大堤沉降和隧道变形监测。

根据工程具体要求,编制监控量测方案,在竖井周边、大堤轴线布设地面监测点,并按频率及时监测。超出预警值以及上报并采取相关措施。

洞内监测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及时布设管片监测点,使用三维坐标数据进行,超出预警值立即上报并采取措施。

本工程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及时进行了各项监测,均未超过预警值。

10应用实例

西江隧道属于水下圆形断面单管盾构隧道采用泥水盾构掘进,隧道内径Ф3.08m,外径Ф3.58m。始发井直径为Ф14.0m,接收井直径为Ф10.0m。隧道从始发井开始以3.0%的下向坡度前进m到达水平段,经过m的水平段后,沿坡度为3.0%的上向坡前进m后到达盾构接收井

盾构机配备了VMT公司的SLS-L激光自动导向系统,该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数据处理迅速、测量精度高,人工只需安装TCA和BT后视托架,通过导线点测量TCA和BT后视托架坐标即可,剩下的全部由导向系统完成。



导向系统工作示意图

西江盾构竖井联系测量使用精度0.5″的徕卡TM30使用全圆观测法独立定向三次,每次12测回,取平均值作为定向边方位角,方位角较差5.35″,方位角中误差2.25″,定向精度远高于规范精度,并用标称精度5″的陀螺仪经纬仪校核,较差为4.5″,说明定向边精度可靠。

洞内导线点除了井口的联系测量点因为联系测量角度要求做在管片底部,其余全部使用强制对中托架,导线点间距160-180米,并保证连续三个导线点相互通视,测量使用徕卡TCRP1201+R400全站仪配合多测回测角软件进行,三角高程测量同步进行,每延伸一个导线点就使用“多余观测延伸法”进行测量,后处理软件使用徕卡LGO软件和科傻平差,经多次测定,导线边三角形闭合差最大5.5″,多数小于3″,边长较差均小于3mm。

在盾构掘进1960米时,为检查支导线的累积误差,使用标称精度20″的陀螺仪全站仪对最前面的KZ11-KZ12导线边进行了校核,经测量,KZ11-KZ12导线边方位角较差为17″,导线边长度128.8米,累计误差计算为1.1cm,那么剩余的200米不管使用陀螺方位角还是导线方位角都能达到贯通要求,后经讨论采用两者的平均值作为新的定向方位角进行掘进。

表10-1

定向边 方位角 较差 KZ11-KZ12(导线测量) 3°21′12.5″ 17″ KZ11-KZ12(陀螺定向) 3°21′29.5″

高程检核使用了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了测量,测量隧道1100米的SZ05点高程与三角高程测量较差为5mm,说明三角高程精度可以满足最后的盾构出洞要求。

2011年12月1日





11结论与建议

盾构施工测量需要较高精度才能满足工程施工要求,因此在整个测量过程中必须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严密的测量方法。要做到“勤测量、勤检查、多校核”,保证点位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对于测量仪器也要按时校准,尤其导向系统的TCA是非同轴激光,激光轴发生微小偏差就会导致测量数据大的偏差。对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避免再次发生。有好的改进方法就进行应用和验证,提高工作效率。

对于长距离单向盾构掘进隧道,采用单井定向和支导线延伸的控制测量时,配合先进的测量仪器和严密的测量方法,尤其对支导线增加多余观测条件,支导线精度就能大大提高,就能达到贯通精度要求。至于精度的评定,需要经过多次(10次以上)的单井定向数据和多次(10次以上)的支导线平差数据进行综合评定,在以后的工作中,积累更多的数据去分析验证。

对于单井定向和支导线测量,非常重要的就是点位的稳定性,由于导线点都是固定在管片上,很可能因为管片的沉降位移而发生微小的移动,这样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偏差。因此要对每次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注意观测角和距离的变化,每延伸一个导线点,支导线测量的三角形网形都会发生变化,切忌借用之前的观测数据对后面新增加的导线边进行平差。



致谢

论文是在河海大学殷忠老师和耿俊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殷忠老师和耿俊老师都是优秀的、经验丰富的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整个论文实验和论文写作过程中,对我进行了耐心的指导和帮助,提出严格要求,引导我不断开阔思路,为我答疑解惑,鼓励我大胆创新,使我在这一段宝贵的时光中,既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锻炼了心态,又培养了良好的实验习惯和钻研精神。在此,我向我的指导老师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从开始选题到顺利论文完成,有不知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数的帮助。感谢黄河水院测绘系全体老师给予我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各个方面的关心和帮助,同时也要感谢单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尤其在使用5″的全自动陀螺仪进行定向边方位角复测,该设备是经过局测量总队的协调下从西安借过来的,为联系测量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感谢水电十四局测量总队队长李兴明、副队长唐先祥、王伟的现场指导和帮助,以及项目部所有测量人员,为测量工作提供了很多好办法提高工作效率,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一个一个克服困难、解明疑惑,直至本文顺利完成,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1】李青岳陈永奇《工程测量学》测绘出版社,1995.6

【2】《水利水电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

【3】《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含条文说明)》GB50446-2008

































河海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3-







献花(0)
+1
(本文系易水翰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