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大雅宝--王受之

 老北京的记忆 2018-04-13

说大雅宝

1950年,在大雅宝胡同甲2号庆祝白石老人90岁寿诞时合影,前排从左至右为:齐白石、李苦禅、李可染(抱女儿李珠)、邹佩珠(李可染夫人),滑田友;后排从左二起至右依次为:解驭珍之母(王朝闻岳母)、李慧文(李苦禅夫人)及女儿李琳、齐良迟(齐白石四子)、范志超、廖静文、徐悲鸿、齐良巳(齐白石五子)、王朝闻、滑田友之弟、李瑞年、叶浅予 


       大雅宝胡同其实有点像一条尾巴,向东到城墙就完了,1960年开始拆建国门到朝阳门这一面的北京古城墙,先在大雅宝到日坛使馆区的城墙上挖开一个口子,我们去光华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都从这个豁口出去,再骑车走。但是大雅宝反而越来越破落了。北京人管尾巴以巴(写还是尾巴),我寻思原来这里两条盲肠一样的胡同给人家叫做“大尾巴胡同”、“小尾巴胡同”,不雅,给政府那些略懂文墨的人大笔一挥,改为大雅宝小雅宝胡同,就不同了。这两天胡同现在一点痕迹都没有了,却是我认识北京胡同、四合院生活的重要开始。

        这样说,我是有点犹豫的,因为现在很多在这里住过的人都拿这里开写,黄永玉写了很长的一篇,是最有权威的一篇,之后张仃的儿子张朗朗也写了一本,就叫做《大雅宝胡同甲二号》,从一个孩子角度基本写完了。最近在香港还举办了大雅宝胡同甲二号展览,我再写就有点跟风的嫌疑,但是从我自己对院落的认识来说,也实在跳不过这个院,因此还得写几句。

     我对大雅宝胡同甲二号的印象很深,这是一个曾经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金宝街与二环路相交之处的四合院,大约有二十多间房子。现在这个门牌号在北京的地图上已不复存在,大雅宝、小雅宝胡同也没有了。它作为老北平艺专的宿舍,解放后这里是中央美术学院宿舍,曾经住过好多国家最杰出的画家、设计师。因此,报导说:这个大院在中国美术史上却是一个永远不会消失的传奇之地。在这个普通的北京大院里,曾经住过叶浅予、戴爱莲、李苦禅、李可染、邹佩珠、董希文、祝大年、吴冠中、张仃、陈布文 、程尚仁、黄永玉、周令钊、陈若菊、侯一民、邓澍等诸多国际知名艺术大师。这个中央美术学院的家属院,也记录了这些艺术家们鲜活的个性与人生,他们的深厚友情,相互的尊重与理解,故此使得这里成为一个令人称奇的圣地。在这里住过几年的黄永玉说:“大雅宝胡同甲2号里的一圈老老小小有意思的生活,老的凋谢,小的成长,见了面,免不了会说:‘我们大雅宝如何如何……’” 

说大雅宝

 齐白石与李可染合影(摄影:黄永玉)

        北京画院院长也说:从上世纪4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大雅宝胡同甲2号的三进院子,二十多间房子与中央美院的渊源超过40年,大雅宝胡同的人物,涵盖了中央美院学科建制的各个门类,包括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艺术史甚至是工艺美术。这里不仅是一个美院的宿舍,更是一个艺术圈、文化圈。它所建构出的小生态正是一处中国近现代美术史演进的历史的现场”。

       我从1954年来北京过一个月的暑假,住在帅府园的中央美术学院舅舅周令钊家里,后来他们当了教授,就不住最北头那两排筒子间宿舍楼,先迁去无量大人胡同,也还是逼窄。1964年搬到大雅宝胡同甲2号,他住的是四合院第一重园的正房,早先是黄永玉住的,黄永玉以前是张仃住的,和董希文先生的西厢房形成一个L型的对角,周令钊、陈若菊两位先生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的1985年前后才迁移去红庙的新教师楼,前后在这里住了十几年。我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内出出进进,有了自己的第一次四合院生活经历,耳闻目染,也跟随这些老人家学会了许多圈外没有办法学习到的东西,从画画、设计,到做人的方式。

说大雅宝

1946年,徐悲鸿与北平美术作家协会同仁合影,协会中大部分为国立北平艺专教师

        所谓四合院,这里其实是一个教授级的大院,其实严格算来只是半边院子,另外半边给空军招待所大楼占了,因此园内什么都是一半的,完全对称,我们得从想象中把隔壁那栋毫无生气的大楼想出另外一半来,他模模糊糊的科研体会到当初这个城墙脚下的大宅子曾经有多么威风啊!被占了一半以后,这个四合院也就是三重的院落,但是都没有西面的房子,而三层院落的四个正房,也就只有半间,东厢房每个院一座,都住一个打画家,进门过了影壁的第一条东厢房是董希文先生的家,对着空军招待所的高大砖墙,他夫人在农业部工作,在门口种了一些花。第一正房是我舅舅周令钊的家,这栋正房换过几个主任,最早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奠基人之一张仃先生的家,他儿子张朗朗最近写了的回忆录《大雅宝胡同甲2号》,讲得就是这个大杂院里面的人事经纬;后来张仃调到光华路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职去了,自然也迁移到中央工艺的宿舍去了;接张先生下一个来住的就是孩子王黄永玉一家子。这个长形的正房在靠东面墙边加建了一条靠墙的建筑空间,里面就是厨房、厕所、浴室,有后面,穿出去就是后面的第二院。后院东厢房是李可染先生一家住的,李可染先生就在厢房朝西的窗下摆正画案,俯首作画,李先生不太喜欢人家围着看他画,因此大家也很自觉,不围观。再后面的二重正房就是李苦禅先生的家,这样一重重进去,每一层都有一个国手级别的大画家。唐山地震之后,就迁进来许多美院的勤杂工,进门一个工友,他妻子是个话多、很希望帮人的中老年妇女,大家叫她易大妈,俨然是这个院的精神领袖一样。院长了种了黄瓜、丝瓜、石榴,也有几条在水缸了并不活跃的金鱼,抄家那一阵子,不知道哪些红卫兵忘记去就手推翻鱼竿,就留下了这么一缸大家都不敢热情的金鱼在那里郁郁游着。因为各重院子都有好事之人做了瓜架,因此院院都有棚荫,肥狗倒不见,但是胖丫头各家都有,周家的蓉蓉小时候就是一个胖丫头来的。因此,四合院必备的“鱼缸石榴天棚架,洋狗胖丫头在这个院勉勉强强都有一点点,但也早就是大杂院一个了。

        这是我生活中经历过的第一个四进型的大四合院,虽然被隔壁的空军招待所切了一半,但是剩下的一半是非常精彩的。这里住了太多的国家精英,因此它始终被住过这里的人们翔实的讲述,直到2016年,在香港居然举办了大雅宝胡同甲二号——中国近现代美术史演进的历史现场’”66号北京和香港的报纸都有详细的报导,作为一个在里面住过、经历过的人,这件事引起我很大的兴奋,立即坐飞机去香港参观展览,同时也回忆起许许多多的事情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