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清;
位置:扬州市;
交通:打车的;
门票:30元(貌似);
简介:又名“寄啸山庄”,系清同治元年(1862)湖北汉黄德道台何芷舠在双槐园旧址上所筑。光绪年间又将吴氏“片石山房”并入园中。住宅以北为园林,以复道廊和花窗隔为东西两部分。园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园东部贴壁为山,有牡丹厅、船厅等建筑;园西部中央有一泓池水,筑有水心亭,西有湖石假山一组。池北有蝴蝶厅,上下两层。厅内隔扇上雕有苏轼、唐寅、郑板桥等名人的书画。楼东与复道廊相连,环山绕水,登楼循廊,可绕园赏景。园南为住宅,西部前进系楠木厅,后两进为西式楼房,有复道廊相连,东还有中式住宅楼三进。

这里是何园的后花园,也是闲着何园的正门,穿过“寄啸山庄”的圆洞门就到了东园

牡丹厅,迎面的山墙上嵌有“凤吹牡丹”的砖雕,这幅砖雕整幅画面造型丰富,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是扬州晚清不可多得的一副砖雕工艺品,牡丹厅因此得名

在东园的所有建筑群中,最为精致的要数船厅了,船厅正厅两旁柱上有对楹联“月做主人梅做客,花为四壁船为家”,船与园主人的一生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园主人是安徽望江县人,当时的望江三面临水,一面靠山,他从小就与船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他辞官来到扬州后,在自己的家园中建造这艘旱船,船厅四面为通透的法国玻璃镶嵌的花窗,给人以“人在厅中坐,景自四边来”的意境

整座厅似船形

厅周围以鹅卵石、瓦片铺成水波纹状,给人以水居的意境

在船厅东侧风火墙上紧贴墙壁堆叠着一组长达六十余米的假山,上有盘山蹬道,下有空谷相遇,水绕山谷,山上有月亭,过月亭可登上复道回廊,形成全园上下立体交通

紧靠着东园的就是住宅区的玉绣楼,其主体建筑是前后雨座砖木结构两层楼,采用中国传统式的串楼理念,四周以廊道连接成一体环形院落,从任何一个门出入,都可以沿着走廊转一个圈子回到原处


楼的上下连两层为一字排开的房间,每排两套,以三门为一套,每套各为左右两间,中门为楼梯间,每间又采用推拉门隔断的形式构成套间,这种房屋布局和户型结构,似不同程度的吸收了西洋建筑的某些表现手法,而与中国住宅中的厅厢结构迥异。因而被家人称作“洋房”

此外,在提现住宅建筑功能和满足人性化需求方面,也有一些值得称道的细节,如在房间布置壁炉、地面设通风孔、地下建近两米的透风等,都一定程度上祈祷了取暖保温、通风透气、除湿干燥的作用

玉绣楼前面是一座面积为160平方米的“与归堂”,是目前扬州保存最大,最完整的一座楠木厅,此处为主人会客的地方
片石山房,位于何园东南角,又名双槐园,湖石假山,峰下内筑两石室,为山房。向东有山石蜿蜒,下筑石洞,东南有明代楠木厅和廊轩,复道廊下廊东侧有苏轼的《海市贴》


片石山房是明末清初画坛巨匠石涛叠石的人间孤本。石涛,原名朱若极,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山水画家,开辟了扬州画派,是扬州八怪的先驱

西园以水池居中,池中央便是水心亭,这座水心亭是中国仅有的水中戏亭,他巧妙地运用了水面和走廊的回声,起到了增强音乐的共鸣效果。水心亭专供园主人观赏戏曲、歌舞和纳凉之用

水池的北面是主人专门用于宴请宾客的宴厅,因厅角昂翅,像振翅起舞的蝴蝶故称为“蝴蝶厅”。厅内木壁上雕刻着历代名碑字画,如苏东坡的兰、郑板桥的竹、唐寅的花鸟、曹操的诗等。雕刻面积达140平方米,从这些字画雕刻作品中,可以看出当时雕刻工艺的精湛。书画家飞逸的翰墨都得到极为细致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