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邯郸、南阳:不改,我们坚决不改名

 静雅轩345 2018-04-13

若有诗词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后台回复“日历”“图书”可获取诗词日历和免费图书

今日优课,点击收听→古诗里的二十四节气

此前,

诗词君曾经总结过

“那些坑爹的城市改名”,

详见下帖:

那些坑爹的城市改名,有你们家吗?


有一些城市,

本有着风韵优雅的名字,

可一改名就土得掉渣。

但是,在改名的浪潮中,

还是有一些城市非常“坚持自我”,

一个名字硬是叫了几千几百年,

有的中间曾短暂的易名过,

但终究还是回到原来的名字上!

今天,

诗词君就要来说说这些

“坚决不改名”的城市。

邯郸武灵丛台


邯郸


诗词君告诉你“邯郸

这个名字三千年未改,

你的下巴会不会掉下来。

可,这是真的。


春秋战国时期,邯郸是赵国的都城,

“完璧归赵”,“邯郸学步”都和邯郸有关。

想一想,从春秋战国到现在,

起码也有两千多年了。


你以为只有如此,

《竹书纪年》中记载商末在

邯郸建离宫别馆,

证实邯郸城至少已有

3100年的建城历史。

厉害了,我的邯郸。


话说,

诗词君觉得邯郸这个名字

听起来很美的说。

长沙爱晚亭


长沙


说起年代久,长沙舍我其谁。

在距今15-2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

长沙地区即有原始人类活动。

新石器时代,已形成氏族及部落。

秦统一六国后,设长沙郡,

为全国三十六郡之一。


纵观整个封建王朝的历史,

长沙这个名字确实都没有变过。

西汉时,名臣贾谊被贬长沙,

王勃在《滕王阁序》

中有“屈贾谊于长沙”的名句。

南阳卧龙岗


南阳


和长沙郡一样,秦统一六国后,

南阳郡为全国三十六郡之一。

南阳因地处伏牛山以南,

汉水以北而得名。

南阳也是一个历史名城。


东汉时,光武帝刘秀起兵南阳,

成就帝业,南阳被称为“帝乡”。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时,

也是在南阳。

所以,在《出师表》中,

诸葛亮曾说: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从秦朝开始,就是不改名,

南阳,也是任性了。


六安瓜片


六安


六(Lù)安位于安徽省西部。

六安之名始于公元前121年,

汉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

六安之名由此始,沿用至今,

约有两千一百多年了。


朝代更迭,但六安的名字却一直沿用,

看来“六地平安,永不反叛”

深得历代统治者的赞同。


六安最有名的当属“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是茶中极品,

曾是清朝宫廷的上贡之物。

周总理也非常喜欢“六安瓜片”。

曲阜孔林


曲阜


曲阜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

“曲阜”之名最早见于《礼记》,

东汉应劭解释道:“

鲁城中有阜,

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

曲阜曾是鲁国国都,

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8年),

改县名为“曲阜”,

宋真宗时,曲阜曾改名仙源县,

金兵南下后,恢复曲阜县旧名。

“曲阜”一名,一直沿用至今。

曲阜现已成为儒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开封清明上河园


开封


开封作为古城,

在北宋时作为都城迎来了

最辉煌的一段历程。


开封城原名启封,

西汉初年,改为开封。

北宋时

开封迎来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当时的开封城市风景旖旎,

城郭气势恢弘,

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

生动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东京开封城

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的景象和

优美的自然风光。


现在开封市的《清明上河园》就是以

《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建造的。

襄阳古隆中


襄阳


襄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

因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

西汉初年,始建襄阳县,

因地理位置的重要,

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曾有172次

有名的战争发生在襄阳。

其中,元宋大战旷日持久,长达六年,

使“铁打襄阳”之称名噪海内外。

虽然朝代更迭,

但襄阳这个名字却一直被沿用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

1983年8月撤销襄阳地区,

其行政区域并入襄樊市

2010年12月9日正式

更名为湖北省襄阳市。

据说,

改回襄阳这个名字赢得了许多喝彩。

至少,郭靖和黄蓉肯定老怀有慰。


临淄齐国历史博物馆


临淄


说起临淄,

诗词君就想起《晏子使楚》。

作为春秋战国时齐国的国都,

临淄在先秦的历史和文学上出镜很高。

临淄前名营丘,后因扩建濒临淄水,

改名为临淄。

临淄这个名字就这样走到了今天。



徐州


徐州这个城市,历史也十分悠久。

三国时的“三让徐州”典故耳熟能详。

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

彭城自始称徐州。

徐州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

敦煌月牙泉


敦煌


现代人一提起敦煌就是膜拜,

莫高窟是中华民族的宝藏 。

“敦煌”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

中张骞给汉武帝的报告,

说“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

公元前111年,汉朝正式设敦煌郡。

在后代的沿革中,敦煌也曾几度易名,

但最后,还是回到敦煌这个名字上。


话说,每次听到敦煌都有一种

历史沧凉之感呢?


每每在古诗文中看到这些熟悉的地名,

都会觉得特别熟悉和亲切。

似乎那些历史与人事并未远去,

而一直在我们身边。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世界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后台回复签约作者即可了解重酬征稿详情。转载授权请加诗词世界小编微信H183439440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