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采花

 风临酒把2 2018-04-13

【类别】布面油画
【规格】115.5×107cm
【年代】约1912年
【作者】海伦·麦克尼科尔
【收藏】加拿大,多伦多,安大略美术馆


有前人栽树,自然就会有后人来树荫下乘凉。无论老园丁还是小园丁,但凡有园丁护理,自然就会花香满径,满园盎然生机。六月踱步在园子中看着桃花、杏花、丁香花开得缤纷,白蜡树从枝干处吐出一簇簇的绿来,特想各个折技三两节移放到案前,只是这份独乐乐的想法可以兴,却不可行,不可取,于是就省下一份气力,让它们挂在那里,自然展现,自然总是最美,这是长大了才渐渐明白的道理。


若是没长大的小孩子会是怎样,还能怎样,在没有大人责令的情况下,自然就会眼见心起,心到手到,手到花落,触手可得,不辨善恶,不明雷池的率性随心,这也是一份自然。大人则少了这份初心,或说这份初心被规范了起来,于是有朋友会说若是自家的园子还是可以随便采摘,未必,或经历多年规范的调教,心也自然生发了一份拘谨和额外的不忍,对花花草草的不忍,这也是一份自然。


今天我们就借海伦·麦克尼科尔《采花》Picking Flowers),画中孩童的小手来行一次恣意任性的折枝采花之乐,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你我都需要扮成小孩子的模样才行,不然行不通,下不了手。绘制《采花》的麦克尼科尔如扮成《小园丁》的弗雷德里克·巴齐耶一般命运多舛,童年的疾病使她成了聋哑,离开了原本在音乐上的发展,正好促成她在绘画上的成就,然而,就在她技术老练、独创表现最佳的时候,又如巴齐耶英年早逝。还好她作为加拿大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为我们留下一幅幅永远无法磨灭的美好的光色印象,继续与世界的阳光相伴,与我们相伴。


《采花》的构图充满生机,不只是林木花草茂盛的样子,还有画面中两个快乐开心的小孩的样子。葱葱的绿色可能是一道道的果树,扎堆的白色、紫色的小花就像这个季节里,道路两旁常常看到正在盛放的二月兰,如果阳历阴历分得不是很清楚的话,也可以随口称之为“四月兰”。只是对着花仔细看去,好像显得并不普通,更像是梵高画过的《鸢尾花》,虽然它是法国的国花,但是同样受着英国人的喜爱,此时的麦克尼科尔已经迁居到英国生活,自然少不了鸢尾花的陪伴。在林间的小径上两个小孩最为生动醒目。一个小孩正在专心致志地蹲着花丛边,左手拿着一朵刚采的小花,右手又在继续劳作不怕花疼。另一个小孩扬起的裙角显出他的大步流星,虽然呈奔跑状,只是看上去并不显得怎么稳当,跌跌冲冲的样子地向着蹲着的小孩而来。或许是来抢夺刚刚摘下的小花,或是来告之又有一处新的什么发现,此刻会有许多的或许令人有无尽愉悦的遐想。


麦克尼科尔对阳光下的光色表现敏锐捕捉,显出她过人的天分,她对印象派技艺把握的纯熟度,看得出她有大量的练习并生活的体验,此画实在可以成为一个范本作教学之用。生活在她的画中总能呈现出阳光、轻松、喜悦的景象。


以下是她为创作这幅《采花》而写生绘制的草图,色彩形体获悉归纳到位,笔触灵动。


采花 草图 25.5×20.3cm



【代表作品】


摘苹果 1900年


在帐篷的阴影里 1905年


室内 1905年


白色的遮阳伞 1907年


女孩与遮阳伞 1910年


小女工 1910年


在树的阴影里 1910年


 制作花束 1910年


蒙特利尔的冬天 1911年



【作者简介】
海伦·麦克尼科尔Helen McNicoll,1879-1915)加拿大画家,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的一个富裕家庭。因为在儿童早期阶段患上猩红热麦克尼科尔成了聋哑,因此,她将精力由原先在钢琴上的追求,而改为在绘画上的发展。1899年她开始跟随威廉·布莱姆纳学习绘画,并参加了蒙特利尔艺术协会

1902年,麦克尼科尔迁居到了英国,在伦敦的斯莱德美术学院受教于菲利普·威尔逊·斯特尔。在斯莱德学习期间,学生们被鼓励画空气,使她在艺术表现上较以往有所突破。后来,她来到康沃尔的海滨小镇圣艾夫斯与阿尔吉农·梅奥学习。其间,她遇到了艺术家多萝西·夏普,并成为终身的朋友。麦克尼科尔和夏普一起到法国和意大利旅行,她们共享一个工作室,并彼此互为模特。她是英国皇家艺术家协会的成员,还是加拿大皇家艺术学院的助理。36岁那年麦克尼科离世,她被世人称为加拿大最有独创性和技术造诣的艺术家之一。



=====

一天一幅画

微信号 ytyfhu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