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淡定看人生,宁静做自我

 秋荷荷 2018-04-13

每天一本书

一年多读365本书



《你淡定的样子真好看:

来自萨提亚的生命启发


慈怀为你读的第一百二十三本书 来自慈怀读书会 21:49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素颜如水朗诵



每天一本书

 


各位慈怀读书会的读者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我们的每天一本书栏目,我将用一篇文章的长度,来向您讲解书中精髓。


今天,我们要一起读的书是《你淡定的样子真好看:来自萨提亚的生命启发》


你是否困惑苦恼过:为什么自己尽心尽力、埋头苦干,职场却仍屡遭不顺?为什么自己在爱情中既成熟又懂事,最后却总落得“为他人做嫁衣裳”?为什么自己一直努力做个懂事孝顺的好孩子,却总躲不过父母充满焦虑的追问与叹息?


《你淡定的样子真好看》的作者胡慧嫚,国际萨提亚学派认证心理咨询师,台湾家庭咨询辅导研究所硕士。


作者有着数10年心理个案咨询经验,并曾访谈过1000余位各行业杰出人物,对都会女性的生活、情感与心灵渴望有着深入的观察与体会。


《你淡定的样子真好看》是她在本着“生命与生命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滋养的”这个信念的同时,总结过往心理个案咨询经验的情况下写下的。


本书在台湾一上市便受到热烈追捧,林志玲、陶晶莹等娱乐圈名人倾力推荐,作家张德芬更是亲自在个人空间写文推荐。


美国首席心理治疗师萨提亚提出:每一个生命都有着独特的成长脉络,无论过去的经历和感受是怎样的,都值得尊重,治疗的最终目标是达到个人“身心整合,内外一致”,从而使个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


在书中,作者将萨提亚的治疗模式,结合自己近10年心理咨询经验,将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各种问题,以心理故事的形式亲切呈现。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你淡定的样子真好看》,从提升自我价值,做内外和谐一致的人 ,让自己做出更好的选择以及如何更具责任感的四个角度开启这场“由内向外”的身心旅程。



提升自我价值


书中的艾莉,年近30,跟许多年轻人一样,在大城市打拼。


她原本以为,只要埋头苦干,工作就会顺利;只要甘愿付出,感情就会美好;只要努力做一个贴心懂事的女儿,父母就会满意。


可是有一天,她发现,尽管自己兢兢业业,事业却总是没有进步;在感情中成熟懂事,反而常常受伤;尽管自己努力做个好女儿,可总是停止不了父母的焦虑与抱怨……


这一天,艾莉刚带着满肚子的委屈与愤怒走出办公室。


妈妈来了电话,开头就是“也老大不小的了,打算什么时候结婚啊?”“升职了没啊?”


她本来就压抑得不行,突然情绪爆发,几乎是歇斯底里地在电话里把她妈数落了一顿。


她妈在电话那头听得一愣一愣,要知道,她在父母面前可一向是一个温柔、懂事的乖乖女形象。


事后她立马就后悔,自责愧疚得不得了。自己又用情绪处理问题了。 


沮丧中,她走进了一个画廊,遇见了一位智慧的老人苏青……


苏青让艾莉先回答一个问题:


“存在于这里的,真的是你自己吗?不是别人期望的那个自己?不是你希冀的自己?是真真实实的你自己吗?”


面对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艾莉愣住了,一时间无法给出肯定回答。


艾莉回想过去,这么多年来,自己一直是那么的努力。工作上,努力做一个让老板欣赏的员工、让同事喜欢的伙伴;爱情里,努力当一个温柔、贴心、成熟的爱人;在家里,努力做一个懂事的让父母自豪的女儿。


她这才明白,原来其实她并不想要“真正的自己存在”!因为她始终无法肯定自己,总觉得自己不够漂亮、不够聪明、不够自信……


而苏青的话点醒了艾莉:


每个人都在追求更好的自己,这是没错的。但是,当我们把目标设定在完美,我们就会很难爱自己,也很难悦纳自己。这是一种很深的失落,也是一个很大的“存在的空洞”。就像是地基被挖空一样,我们很难在上面叠造高楼,即使努力建造再美丽的城堡,也会顷刻间倒塌。



我们要做一个完整的人,不是完美的人。因为当我们能够接受完整的自己,肯定自我价值,我们的心态也会逐渐稳定和自信。


I 完整比完美更重要


完整,是自己的好与不好都接受,更贴近爱的真义。我们愿意接受自己的美好与丑陋,愿意宽容自己的困惑和迷失。


因为这就是我们自己,我们都在慢慢成长,努力走好这趟人生之旅。


在苏青的帮助和指引下,艾莉开始试着练习对自己说:“我要的是完整的你,而不是完美的你!我要改善与自己的关系,我要拥有这份对自己的爱!”并在生活中如实地实践操作。


渐渐地,自己的心态越来越稳定,也更加自信了。


II 自我价值稳定,才能自在


而当我们完整地悦纳了我们自己,也就是说当我们的自我价值是安稳的,我们就可以自在。


或者说,当我们能够厘清他人的感受与期待是属于他人的,与我们无关;我们的感受与期待只属于我们自己,我们可以表达,同时愿意负责,而不是要别人替自己承担。


这样我们才能在所有的关系中真实做自己,才能真正散发安然愉悦的气场。


你可以先欣赏并感谢一直努力着的自己。那个自己值得你慢下脚步来,好好照顾一下她的真实感受。



做个内外和谐一致的人


苏青问:“你觉得幸福是什么?”


艾莉不假思索地答到“幸福就是工作轻松还有钱,有一份好的爱情,家人和朋友都健康快乐……”


而对于此,苏青的话不免让人深思:


你有没有发现,你的幸福其实都在“外面”?


这么久以来,你一直在拼命地向外找,希望借此建立属于内在的价值感和存在感,并且觉得,这就是幸福。


而如果你还没有拥有,或者说,拥有的还不够好的时候,你就觉得自己是不幸福或者说是不够幸福的。


可是,和艾莉一样,许多人都是在这个过程中越找越慌,也越来越看不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存在感,幸福也好像离自己越来越远……


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搞错了方向和顺序。幸福是在“里面”,或者说,要从“里面”出发,走向“外面”。


我们每个人的性格、成长背景、价值观不同,但是生而为人,我们的内心都有着相同的渴望:


自己完整地悦纳自己,与自己有一个和谐的关系。


自己自在地和他人接触,与他人有和谐的关系。


自己能跟整个世界美好联结,和世界有和谐的关系。


而幸福,是要先从遇见自己内在的完整,和自己有一个和谐的关系开始。


那么在生活中,或者说,在与他人和世界的接触中,如何才能做到和谐呢?


I 认清自我、他人与情境的关系


办公室女魔头石敏又来为难艾莉,这回她想让温顺胆小的艾莉背黑锅,艾莉又愤怒又害怕又厌恶,所有强烈的负面情绪一拥而上,所有难听的诅咒也已经冲到嘴边。


但是苏青这段时间带她做的练习,“静下心来,深呼吸”“看看自己,看看他人,看看情境”。看清楚全局后,艾莉意识到“表达客观事实并加上柔软的姿态”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也看清石敏要的就是宣示权力。


她的改变与稳定的反应让这位难缠的同事瞬间接不了招,一场闹剧很快结束了。


在苏青的帮助与指引下,艾莉学会了首先要清楚自己、他人与情境的关系。


遇到问题时,尤其是自己愤怒或者为难的事,不再急着做出反应,掉入旧的反应模式,而是在充分观察、分析自己、他人与情境的关系之后,再采取合适的解决办法。这很有效地帮助她解决了工作及生活中的冲突。


II 认清表象背后的真相


而要想看清全局,充分掌握自我、他人、情境的关系,必须要能够认识表象背后的真相。


萨提亚冰山理论指出:我们在海上看到的冰山,往往只是冰山一角,其实在海平面之下隐藏着更巨大的冰山主体。这和我们对外的言行反应模式一样,被看见的,其实只是很少一部分。



能自己做出更好的选择


  • 首先确定哪些是你应该做的。


“每件事都要顾到,每个人都要顾到!”艾莉都要累死了,但还是得撑下去。


艾莉累得焦躁又无力,她努力亲自处理公司事务中的每一个冲突,但却发现,很多事情就算自己愿意吃亏也摆不平,甚至还弄得里外不是人。


这样的人不在少数,艾莉或许就是你,或许是你身边的人。


先别着急,贴近自己的内心,倾听一下内在的自己到底怎么了,这会帮助我们看清自己的真实渴望与需求。从而做出更好的选择。


有些事,有些细节其实不必那么在意,有些也不是你的责任,有些冲突更不是你的层级应该处理的。


清楚了这些之后,很多时候,我们应该学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知道“哪些该自己做,哪些不该自己做。”


  • 其次选择说出心底真实的感受


跟艾莉一样,许多人,尤其是那类喜欢本着“体贴别人、不麻烦别人原则”的人,常常会把自己真正的情绪和感受隐藏起来。明明受伤了、有期待、失望了……却还是不说、不表示,只是微笑。


这么做的出发点肯定是充满善意的,是愿意委曲求全,可是,你能委屈多久呢?


那些不说却又渴望被了解、被给予的期待的情绪,难道不会蓄积过度,最终像充气过多的气球一样爆炸,一发不可收拾吗?


很多时候,不跟他人说出心底的真实感受,不是体贴,而是一种冷漠,一种在自己和他人之间筑起来的透明墙,无法跨越。


所以,了解了内心的这些渴望和情绪后,我们要选择适当地说出自己的期待。


  • 最后选择松开束缚你的“规条”


在苏青的引导下,艾莉说出了自己心底的“应该”和“不应该”,并且慢慢意识到这些自己给自己设定的“规条”仿佛沉重的枷锁一样将自己捆绑,直到喘不过气。


每个人心底都有一套这样的准则,而这往往就是我们内在的隐形“规条”。


它可能原本是一个很正的价值观,可是不知不觉中,却变成了僵硬的束缚,就像一个个禁令,让人无法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期待,无法做真实的自己。



更有责任感


想要做到“身心整合、内外一致”,达到有效的沟通,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两点。


一是看见自己内心的期待,即我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二是做到外在行为与内在需求的统一,即我表现出来的正是我内心的需求。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我们举个例子:


你在约会地点等了男朋友两个小时,肚子很饿,可是他却迟迟未到,电话也没有打一个。终于他来了。


这个时候的你内心想法怕是有两个,一是等了太久肚子太饿,一是男朋友联系不上,我很担心,很焦虑。但是往往我们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脱口而出的就是一堆抱怨的话。


这就容易导致吵架,男朋友可能遇到了其他的事情,但是面对指责和不信任,也极容易陷入心口不一的沟通状态,让矛盾升级。


我们这一节讲的是“更有责任感”,所谓的责任感,说的就是要为自己的内在感受和外在行为负责,我们驾驭它们,为它们做出选择,并通过它们体验喜悦。


当男朋友赶到约会地点的时候,如果我们正确说出内心的需求:


“你怎么这么久才来?打电话也不接?我心里真的很着急,我担心你出事!”


两人才更容易贴近彼此,达到有效的沟通。



  • 看见内心未满足的期待,为自己的内在感受负责。


无论父母再怎么尽心照顾,家庭里再怎么充满爱,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仍然免不了磕磕碰碰。


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受点伤,也都会在心里留下或深或浅的伤痕。


而这种伤痕,日后很可能就会外化成一个个“未满足的期待”。我们要对自己的内在感受负责,意味着我们要及时找出内心这些未满足的期待。


在苏青的带领下,艾莉发现自己内心里其实隐藏着一些“未满足的期待”。


在她小学五年级时,有一次发烧住院,妈妈说要回家照顾妹妹,让爸爸去陪她,可是爸爸只去看了她一眼就把她一个人扔在医院了,她虽然嘴上答应爸爸可以离开,心底却很孤单、伤心和害怕,并且忍不住想到,为什么自己平时已经那么乖那么懂事了,生病住院时爸爸妈妈却还是不能陪自己。


而这就形成了她内心里未满足的期待。日后在亲密关系中,她生病了,特别希望男朋友能陪自己,如果男朋友做不到,她的内心就会产生深深的挫败感。


这些看似已成过去的“未满足的期待”并不能被忽视,因为它们是个人真真切切的内心体验。


它们可能会被压抑、隐藏一时,却依然会是自己与亲人、伴侣、朋友之间关系的定时炸弹。


当我们发现那个可能会引爆我们情绪的期待,是跟我们过往成长经历中“未满足的期待”或者说“受过的伤”是相关联的时候,我们就要负责任地找出并清除这种隐形炸弹式的期待,负责任地不让它一再摧毁你的亲密关系。


同时,我们可以选择,让对方了解关于这个“未满足的期待”的故事,让对方了解,为什么这件事对你来说如此重要。不过,这并不意味对方一定要完全满足我们的期待。


当我们说出自己的期待,也愿意去倾听对方是不是有什么困难或局限,让彼此都互相被听见,这才是沟通。我们知道彼此的期待,同时也能倾听、接纳彼此的限制。


表现在亲密关系里,这就是既独立又自我负责,同时互相支持与联结的成熟的爱,也是两个完整的人的美好相遇。


表现在职场上,则能帮助使我们的烦躁、担心和恐惧等不良情绪降到最低点。找到处理问题的最佳方法,达到合作共赢。




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心理指导,它更告诉我们:


我们每个人的存在都是独特的,而独特就是生命赋予我们最美好的礼物,可是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忘了这件事。我们明明是一棵木棉,却要假装自己是一株玫瑰。


如果每个人都能活出自己,展现自己特质,同时,欣赏自己及他人的美好,欣赏每个人的差异与独特,我们就能够好好地把自己与他人当作礼物,既给予也接受,而生命的珍贵与美好正在于此。


关于了解自己,关于爱,关于相处,我们都还在学习、成长当中,可能这些转变是微妙的、不易觉察的,但是迈步之后的你定会发现自己有所改变,有所不同。


成长,就是一个不断了解自己、肯定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


路上会有刺人的荆棘,灼烧的烈火,但只要坚持不放弃,始终保持一颗学习、愿意做出改变的心,终有一天,我们会到达幸福的彼岸。


愿本书能助你修得一颗亦刚亦柔、最有力量的淡定心。


愿你在纷繁喧嚣的世界中,宠辱不惊,自在盛放。


最后,请大家默念下面这几行小诗,体会身心和谐一致的美好感觉:


“我拥有全部的我,

我能够和自己成为最亲密的朋友。

由于我能够如此,

我可以爱自己,并和自己的每个部分和谐共处,

我能让自己完整和谐地运作,

创造出最棒的自己。”

(节选自萨提亚《我是我》)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全部内容,这是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第一百二十三本书。


因书明理,以慈怀道,关注慈怀读书会,每天读完一本书,把自己活成你喜欢的样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