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立嗣问题解密(一)

 墨香笙樵 2018-04-13

一、

建安十六年春正月,曹丕出任东汉帝国五官中郎将之职。乍然看来,这也并非什么大事。五官中郎将品秩不高,不在中央三公九卿诸二千石之内,仅仅是帝国多如牛毛的“比二千石”中的一员罢了。其权限是“主五官郎”。“五官郎”种类繁多,有五官中郎、五官郎中、五官议郎等之分。诸五官郎的职责是“皆主更直执戟,宿卫诸殿门,出充车骑。唯议郎不在直中”(《后汉书.百官志》)。在宫内负责戍卫保安工作,车驾外出,则充当车骑仪仗。

这种特殊的工作性质使五官中郎将这一品秩虽低的职位在危机四伏的宫闱政治生活中显得极其敏感。控制了诸五官执戟宿卫郎官,实际上等同于在一定程度上将许都皇城控制在手。

很明显,曹丕出任此职是其父曹操这位东汉帝国的实际执政者的意思。任免书上汉献帝的签字盖章仅仅是例行公事而已。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一个月前,曹操刚刚面向帝国的所有成员发布了他那篇引起后世无数争议的著名的《让县述志令》。令中曹操大呼冤枉:“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然而仅仅事隔一月,曹操的言行就又一次南辕北辙,以其子曹丕出任五官中郎将,变相软禁了汉献帝。

《让县述志令》的颁布和曹丕出任五官中郎将并非两件互相矛盾,截然对立之事。相反,二者关系密切,异曲同工。曹操自述自己的处世原则是:“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实际上,在漫长的权臣之路上,曹操在尽力避免“处实祸”(如以曹丕出任五官中郎将)的同时,也从未放弃过对“虚名”的追逐(如颁布《让县述志令》)。

将控制汉献帝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曹丕一力承担,足见曹操对自己这位长子的器重。许多年后,曹操如此描述此事背后自己暗藏的另一桩心思:“告子文(曹彰),汝等悉为侯,而子桓(曹丕)独不封,而为五官中郎将,此是太子可知矣”。(《立太子令》)

——建安十六年,曹丕出任五官中郎将的同时,曹操其余诸子曹彰、曹植、曹据、曹宇等皆受封为侯。

曹丕深受曹操器重,自不待言。但如曹操自述,曹丕于是年已经成为曹操事业继承人的不二人选,却是未必。和自己一向瞧不起的手下败将们袁绍、刘表一样,明哲通达的曹操也同样避不开储嗣之争这一阿喀琉斯之踵。

二、

具备继承人资格,先后出现在曹操视野里的储嗣候选人有四:曹昂、曹冲、曹丕、曹植。而具有实质意义的只有曹丕、曹植二人。

曹昂早死。其时为建安二年。曹操的事业正在起步阶段,尚未成为一方诸侯。曹冲死于建安十三年,时年十三。其时曹操基本统一北方,霸业渐成,已经开始在诸子中物色最出色的继承人人选。曹冲“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辨察仁爱,与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於众”,所以曹操“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曹冲死后,曹操略带讥讽地对安慰自己的曹丕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后又为曹冲“聘甄氏亡女与合葬”,为其举行亡婚。足见曹操对曹冲的宠爱之甚。

许多年后,已经做了皇帝的曹丕经常将一句廉价的漂亮话挂在嘴边:“家兄孝廉(曹昂),自其分也。若使仓舒(曹冲)在,我亦无天下。”

无论是曹操对曹丕的讥讽之语,还是曹丕廉价的漂亮话,都仅仅是事后追论。我们不得不注意到这么一个事实:曹操的霸业虽然基本成型于建安十三年,但是,他真正具备光明正大地考虑储嗣问题的资格,却是在建安十八年之后。从这一年开始,曹操的储嗣问题才告别地下,浮出水面,光明正大地正式成为东汉帝国的一项重要和正规的政治事件。

建安十八年,曹操进位为公,正式在东汉帝国内部分茅裂土,建立“魏”诸侯国。

三、

和历史上众多因为昏庸而导致储嗣之争如汉武帝之流者不同,曹操挑起这场储嗣之争恰恰是因为他的明智权断。这一点倒和孙权极为相似。只不过孙权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储嗣之争的背后另藏阴谋(具体情形见本系列之三)。曹操则见山是山,确实仅仅只是为了立嗣而挑起丕、植之争。

曹操曾如此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儿子们的拙劣固然是件悲哀无法之事,但儿子们太优秀了些也成问题,容易挑来挑去,最后“乱花渐欲迷人眼”,无从抉择。曹操的儿子们就给曹操出了这么一道难题。

曹昂养母丁夫人因为曹昂之死和曹操感情破裂之后,娼伎出身的卞夫人继为嫡室,其子丕、彰、植、熊遂摇身一变,成为嫡子。在那个崇尚“立嫡以长不以贤”的春秋之义的时代,集嫡、长、贤(平心而论,曹丕在中国历代皇帝中还算得上一个“贤”者)三者于一身的曹丕似乎命中注定了应当成为继承曹操的霸业的不二人选。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曹操出身寒族,思想开放,在用人任士上勇于打破儒家治术中尚德为先的传统,推崇“唯才是举”,大胆放言:“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在公务员招聘上所持的这种人才观也体现在对自己的储嗣的选择上面。“立嫡以长不以贤”的春秋之义约束不了曹操,恰恰相反,曹操在自己的储嗣的各方面的素质中,最为看重一个“贤”字。

他要寻找的,是那个“诸儿中最可定大事”之人。

曹丕的无奈在于:他有一位思想开放、勇于挑战传统政治理念的父亲的同时,又有一位才华横溢远甚于己的胞弟。这使原本应该属于他得储嗣之位变得岌岌可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