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寺庙都供奉哪些神祗?(上)

 来来永胜 2018-04-13

北京寺庙都供奉哪些神祗?()

 

白云观供奉丘处机,

北京最大的道观。位于北京西城区西便门外。白云观初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9),为唐玄宗奉祀老子之圣地,名天长观。金世宗时,引大加扩建,更名十方大天长观,金末重建为太极宫。 元初,道教全真派长春真人丘处机奉元太祖成吉思汗之诏驻太极宫掌管全国道教,遂更名长春宫,为中国北方道教的中心。明正统八年(1443),正式赐额“白云观”。

山门内灵官殿,内奉王灵官;后为玉皇殿,殿内供玉皇大帝;老律堂原称七真殿,殿内供奉全真道祖师王重阳的七大弟子塑像,丘处机居中;丘祖殿在老律堂后奉祀全真龙门派后裔丘处机;三清阁和四御殿是与丘祖殿组成院落的正房,上为三清阁,下为四御殿,三清阁供奉道教最高尊神玉清原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四御殿供天界尊神中辅佐“玉皇”的四位尊神,他们是:北极紫微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西路建筑吕祖殿、八仙殿、元君殿、元辰殿、祠堂院等。祠堂在南端,供奉白云观历代方丈神位;元君殿,亦称娘娘殿,中奉碧霞元君,左右为子孙娘娘和眼光娘娘,下有催生娘娘和天花娘娘塑像;吕祖殿位于元君殿西侧,前殿为八仙殿,殿中顺两山塑八仙像,后殿吕祖殿,供奉吕洞宾;元辰殿,又名六十甲子殿,供奉六十甲子星宿神,中央乃主神斗姥。

 

牛街清真寺礼拜的是天房吗?
位于广安门牛街。创建于辽圣宗十三年(966),主要建筑有礼拜殿、梆克楼、望月楼和碑亭等。是北京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一座清真寺。清真寺里没有供奉任何神祗,伊斯兰教的真主被认为是无形无象,无所不在的,所以清真寺里都不供奉偶像;穆斯林相信每个人的双肩上都有一善一恶两位使者,记录着人一生中有意无意行下的好事和恶事,并成为人们来生命运的因由,全世界的穆斯林礼拜的方向是位于沙特阿拉伯境内的麦加的天房,天房就是一个用黑布遮起来的普通房子,里面什么都没有.意义上就是一个象征,也不是说 真 主在里面,向着天房礼拜就是在向真主礼拜。
 
十方普觉寺供奉涅槃释迦牟尼
十方普觉寺,俗名卧佛寺,位于北京市西山北的寿安山南麓、香山东侧,该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原名兜率寺,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元代延佑七年(1320年)九月甲申,英宗建寿安山寺,给钞千万贯。至治元年(1321年)正月已亥,以寿安山造佛寺,置库掌财帛。三月,益寿安山造寺役军。十二月,冶铜五十万斤作寿安佛像,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佛涅槃铜像,铜佛作睡卧式,头西面南,左手自然地平放在腿上,右手曲肱托头。卧佛后面围坐着12圆觉菩萨,他们面部表情沉重悲哀,构成一幅释迦牟尼涅盘于婆罗树下,向12弟子嘱咐后事的景象。寺名寿安山寺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
 
南堂供奉无染原罪圣母为主保
宣武门南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天主堂。1605年(明万历33年)利玛窦神父曾于该处建起第一座经堂,但规模较小,后由德国耶稣会士汤若望神父于1650年建造了北京城内的第一座大教堂。是中国天主教北京教区主教座堂。1664年,汤若望被弹劾下狱,该堂一度被毁,汤案平反后康熙又拨银重建,1775年遭火灾,后又重建。1900年曾被义和团焚毁。1902年又重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经多次修葺。南堂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50年(清顺治七年),德国耶稣会士汤若望将其建成一座20米高的巴洛克式大教堂,奉无染原罪圣母为主保。

 

石景山龙泉寺供奉圣母女娲

石景山龙泉寺,位于石景山区模式口,唐朝古刹。位于法海寺之西,俗称“西庙”。初称龙泉古寺,明末清初改称碧霞元君祠,清康熙年间易名天仙圣母祠,又称“圣母祠”。每年农历四月,京都诸“圣会”均赴蟠龙山圣母祠进香。这里的圣母并非基督的生身母亲玛利亚,据《说文解字》:“(女)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列子》:“伏羲女娲,蛇身人面,有大圣之德。”可见“圣母”就是指建有“炼石补天,抟土造人,创始婚姻、化生万物”不朽功绩的“女娲”。被人间正式以圣母祭祀,据传始封于宋咸平年间。此庙原来在北京地区大有名气,惜今日已毁圯矣。

 

延庆神仙院供奉厕神三姑娘

神仙院位于延庆县龙庆峡峡谷北侧石壁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明崇祯十二年,廪生吴道隆创建楼真殿,供奉寿星群仙。明清两代,香火旺盛,游人众多,文人墨客曾留下百余篇诗文佳作,后毁于战火。直到1991年重修,神仙院分上下两院,有殿房29间。上殿供奉佛道儒三教宗师,上殿东配殿为三清殿,供奉着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西配殿供奉着菩萨、金刚。下殿,东配殿为三官殿,供奉着远古的三位名君,即天官尧、地官舜、水官禹;西配殿供奉着上、中、下八仙。山门道西侧供奉民间俗神“三姑娘”,即厕神紫姑。这里众多神仙聚会,共享人间香火,但等耶稣真主,真乃大同和谐。

三姑娘,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司厕之神,称紫姑、子姑,或戚姑、坑三姑。相传为唐代人,姓何名媚,山东人氏。她才貌出众,先是嫁给一戏子,后被寿阳刺史李景看中,遂害死其夫纳为小妾,遭李景大老婆的妒嫉,于正月十五元霄节之夜将她杀害于厕中。其冤魂不散,常隐隐出现,鸣屈啼哭,结果天庭得知,天帝悯之,命为厕神。另说紫姑就是刘邦妃子戚夫人,被吕后砍去双手、双脚、削光头发、挖掉双眼,薰聋耳朵,口灌哑药之后,扔到厕所当作'人彘'参观,人们甚是同情,作神纪念。紫姑的职责主要不是司人家之厕,世人认为她能位卜先知,多迎祀于家,占卜诸事。

 

门头沟秀峰庵供奉窑神

秀峰庵位于门头沟禅房村山上。创建于明嘉靖十年,崇祯元年二月王平口巡检司重修。清光绪九年本村人领善重修。庵东西长30米,南北宽12米。北向正殿三间,供一佛二菩萨,两壁彩绘十八罗汉。正殿两侧禅堂各两间,东侧为西向关帝殿三间,绘有窑神像和马王像各一副,画面高1.4米宽2.5米。窑神手持金鞭,马王手持弓箭。两山墙绘有关帝故事36副,关帝殿前方为秀峰庵门楼。过正殿南为金照山主峰,崖下有洞,原供奉观音菩萨和铜铸罗汉,现已近废墟。

窑神,一说为老子,另一说据《北京市门头沟区志》记载,“称魏姓窑工,其性格豪迈,急公好义,身材魁梧,身强力壮,乐于急难救人,被后人称为窑神。”除秀峰庵外,门头沟有专门祭祀窑神的庙宇,圈门的窑神庙,是京西惟一一处把窑神作为主神供奉的庙宇。门头沟窑神经民间演绎,形成四种风格不同的形象。圈门窑神庙所塑窑神坐像,黑脸,虬须,头戴官帽,身穿黄袍。千军台、庄户村正月十五“走天仙会”队中有窑神幡,上书“山川地库煤窑之神”。所绘神像,头戴盔,身披甲胄。左手持开山斧,右手提一串铜钱,衣带飞舞,身后飘祥云几缕。门头沟民间贴的雕版印刷的“神码子”窑神纸像,头上无冠,头前部光亮无发,两耳后毛发直立,状如刺猬,两手放在胸前托着一块煤炭。全国各地祭窑神在每年的腊月18日,即窑神生日,而门头沟的窑神提前一天祭,也算是天子脚下有些优越感。

 

通州仓神庙供奉韩信

通州旧城西大街上,有仓神庙一座。明永乐时这里曾设三大军仓,正德年间复添一座。守护京城的军队,其粮饷由此支付。据《清史稿》记载:“司仓神,通州三仓,旧唯西仓有祠。京内七仓,唯右翼兴平仓有祠,雍正间重葺。由是左翼置庙海运仓。京外五仓,置庙储济仓,并立神位。”可见北京地区至少有三座仓神庙,西仓仓神庙,即通州仓神庙,另外两处是东四十条附近的兴平仓仓神庙和东便门附近储济仓仓神庙,朝阳门外东岳庙原来据说也有一座仓神庙,后来湮没无闻了,其中以通州仓神庙最有名。现为当地托儿所。

仓神,原型是仓星,《晋书天文志》云:’天仓六星,在娄南,谷所藏也。”后来仓神被人格化,也与历史人物附会,如韩信即被附会为仓神。清韶公《燕京旧俗志岁时篇。添仓》云:“相传仓神为西汉开国元勋韩信,俗称之曰韩王爷”。其神像系一青年英俊者,王盔龙袍,颇具一种雍荣华贵之象。”因为韩信当的第一任官职是仓官,后来又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所以被奉为仓神。民间也有说成是一位粮官的,流行的说法是从前北方大旱,粮食颗粒无收,官府不但不体恤百姓,还继续横征暴敛,有个守粮仓的官吏,对百姓动了恻隐之心,偷偷开粮仓,救济百姓。他知自己开粮仓罪果不轻,等到百姓取走粮食后,点火烧着了粮仓,自己也跳进火里,成为仓神。这件事正巧发生在正月二十五日。后来,人们就在这天设供纪念这个好心的仓官。于是相沿成俗,这一天便成为祭祀仓神的节日了。
 
京城也有海神庙

    妈祖,是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包括东亚等地区信仰的海神,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相传妈祖姓林,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一出生则不哭不闹,因而取名为默,小名默娘。也有相传妈祖为福建莆田九牧林六房之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因林默娘救世济人,泽被一方,被朝廷赐封,沿海人民便尊其为海神,立庙祭祀。北京地区是内陆城市,有海神妈祖庙吗?有,原来就在朝阳门外东岳庙里。东岳庙建于元延祐六年,主祀东岳大帝,海神庙原来就建在庙的西廊院。历史记载东岳庙海神殿约建在清道光十六年,当时北京漕运由运河运输改为海上运输,海神娘娘还特别给予保证海上漕运顺利之职。只是由于在北京地区少人祭祀,后来才湮没无闻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