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个小方法,专治孩子的“拖延症”

 GreenMoodre58g 2018-04-13

作者:微奢糖

由:辣妈爱叨叨(lamaaidaodao)

授权发布


  拖延几乎成为一种社会病,许多大人和孩子,都有惯性拖延的问题。


  有人说,拖延不是坏事,只是说明事情还不紧急,甚至还有人说,拖延的孩子更有创造力,似乎解释得都很有道理。


  但不可否认的是,拖延的孩子也确实是大人的心病。经常有父母这样说:“做作业像是给我做的一样,出个门拖拖拉拉,一个小时都出不去”。


  是呀,在我们非常着急要去干一件事情,比如上班或者送孩子上学,马上就要迟到的时候,看到孩子还一个劲地磨叽,确实很让人烦心。


  那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拖延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01


要干的事情带来了负性情绪体验


  其实,不只是孩子,想想我们自己在生活中,也是这样,对于那些并不是很乐意干的事,也是拖拖拉拉,因为那件事做起来没意思。


  同事有次带了孩子去公司,为了不让他闹,就帮他脱了鞋子在椅子上看熊出没。因为是周末,大家开完会就可以自由活动了,于是我们几个约着去海边玩。同事叫了几次孩子,他却一直不动弹。


  同事有些不耐烦了,喊道:“快点,把鞋子穿上!”孩子没反应,继续看。同事冲过去,直接关掉电源。


  孩子直接发脾气:“哼!我就是不穿!”“那你就一个人在这吧!”


  “哇”的一声,孩子开始发泄大哭。同事也不安慰,直接按着脚想给他穿鞋子。可是,穿上他就再脱下来,如此几轮,生气的她,揪着孩子就回了家。


  仔细想想,还真不是孩子的错。事件里有这样几点,大人没注意:


① 孩子看动画片正入迷。

② 自始至终没有和孩子商量,直接说:“走,去海边”。

③ 直接关掉电脑,没有任何提前声明。


  毕竟“玩”是孩子的天性。智慧的父母更应该去思考如何调动起孩子积极的情绪体验。如果不这么做,孩子就可能会有用拖延来应对,因为这是沉默的反抗。



02


不当自己的事


  我们可以想想看,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你赶紧给我把作业做完”、“赶紧给我把衣服穿上”等等。稍加分析,就不难看出,本该属于孩子的事情,主角却成了家长。于是孩子的理解就是:我在帮你做事。


  前段时间有个家长分享说,因为要参加考试,她就嘱咐了几句怎么准备之类的话,孩子直接不耐烦的说:“好了,妈妈,求你了,别说了,我一定给你把试考好”。


  其实,与其说孩子这句话好让我们心寒,不如想想我们是不是喧宾夺主地去张罗本该属于孩子的事,TA可能做得真的不像我们想得那么好,但那是TA自己的人生功课。


  有人替TA做事,TA自然可以高高挂起,习惯了被催着走的人并不知道如何自力行走。



03


不用为结果负责任


  有句话说,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我们也可以这么认为,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对于自己决定的事才更有动力去做。


  想想孩子小的时候,你告诉TA不要碰某样危险的东西,往往TA会偷偷摸摸地碰。只有被危险的东西伤害过后,才会自动远离。


  行为养成也是这样的。好的东西产生美好感受,才会让孩子更感兴趣,坏的东西付出过代价,才会让孩子印象深刻到自我控制。


  比如外面很冷,但是TA坚持不穿厚一点,我们可以试试这样说:“宝贝,外面零下6度,挺冷的,我给你准备了几件衣服,你自己来挑。”


  当TA玩到很晚还不做作业,我们可以这样说:“孩子,现在10点,再晚点,明天起床会有困难。你自己安排好时间,我要睡觉了。”


  有父母就会放不开手脚:“哎呀不行啊,出去冻着可怎么办?”,“不盯着他,作业做不完咋办呀?”其实就因为你如此焦虑,孩子才觉得是为你而穿,为你而学。


  作为父母,我们又能监督孩子到什么时候呢?漫漫人生路,TA终究要用习得的习惯走下去。所以,我们能做的真的很少,而且最好不过就是提醒和建议



04


没有价值感


  你有没有发现,假如我们跟孩子说:“哇,真厉害呀,把这么重的箱子都搬这里来了!”很有可能接下来孩子会把所有能搬动的东西都搬过来。


  发展心理学特别指出,孩子会有奖赏的追求,会根据外界尤其是父母的认同来判断自己的行为倾向。很多时候,不是TA不能做一些我们认为对的事,是缺少做这些事情的价值感。


  所以,我们需要对孩子的好行为进行强化,以鼓励TA更多类似行为的出现。借由父母的认可,TA会获得价值感和满足感的积极情绪体验,也更有可能主动采取行动。


  但有些父母是这么说的:“宝贝,好棒,快,赶紧做完,我相信你”,NO,这不是鼓励和表扬,这句话最重要的画外音:“快做完,做完了就是好孩子。”


  这样的鼓励还会有负面作用,孩子会觉得我做的前面这些根本就没有被看见,从而会有一个错觉:“干与不干都一样”。想想看,如果觉得干与不干一样时,我们会选哪个,毋庸置疑,肯定是不干。



05


  其实也不用焦虑,天底下孩子都一样。养娃一场,不斗智斗勇,都会觉得缺少了些什么。所以,与其焦虑,不如试着这样做:


应对拖延小技巧


1
约定。

  和孩子一起约定好时间、完成程度,每人负责自己的那一块内容。


  比如出门,孩子穿衣服磨叽,可以试试:“宝贝,5分钟哦,我们各自换自己的衣服,衣服给你放好了,你选你喜欢的穿吧。”如果TA征求你的意见,及时给,如果TA穿了不是你拿出来的,可以建议,但是不强求。


2
用正面词语。

  不说“你不要迟到哈”这样的话,改成“孩子,现在7:30,注意上课时间哦。”因为孩子对于“不要”这样的词,往往不好接收到。


  比如你说“不要踩”,TA一脚就会踩上去。其实TA有时候真的不是故意,而是只听到了“踩”,接受不到“不”,这是孩子认知模式所限。少说“不”,把负面的话改成正面的话,孩子就更能明白你在说什么。


3
控制权交给TA。

  只提供建议,让孩子来做出最终选择。


4
及时鼓励,要具体、单一的表扬。

  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好行为,要及时给予强化,不要说出日后的期待,只针对当前做的事情说出表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