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霍思燕的带娃“套路”告诉我:妈妈会撒娇、孩子情商高!

 OK妈谈育儿 2020-05-20


最近真要表扬OK爸一下,这段时间他不仅带娃的时间比以往长了很多,带娃的主观能动性也强了不少。只不过他还有一点不适应,因为和OK相处,连着好几件事让他很“受挫”。

就比如,前两天刚和大家在《停下叨叨叨,像贾静雯一样来点行动,娃会愿意听你的话!》里提过,OK爸“苦口婆心”,OK却充耳不闻、完全不配合。

还比如昨儿晚上,OK爸主动提出陪OK画画,父子俩协商好一起画水彩瓢虫,本来OK还挺兴致盎然的,我也在一旁很是捧场,完全一副“迷妹脸”(这不是我故意装的,对我这种画画菜鸟,真是发自内心觉得OK和OK爸都厉害,OK从小就爱各种画、想象力被老师夸过无数次,OK爸是建筑师,画画功底肯定有)。但没想,OK爸动作很快,还时不时问OK,你看爸爸画的像不像?比你还快吧……

OK起初没回应他爸,再过了一会儿,就懊恼了,甩手不干了……回转身跟我说,没意思,不想和臭爸爸玩。

(左右两边,分别是谁画的,一目了然)

OK爸说,“你这脾气也太容易生气了,爸爸又没说你画得不好,一点都‘输不起’……”

我心里默默感慨(当着OK的面忍住不直指OK爸的问题):这男人真心多大都是男孩,这事有啥好和OK去“挑衅”的。很多时候我们大人陪小孩玩,不是要展示我们的能力,告诉娃“你看我们有多棒”,而是一种陪伴,共同玩耍。如果娃发现和他一起玩的我们根本不是陪着一起玩,而是以绝对的实力碾压,怎么可能还会有兴致?

有挫败感这事不怪娃,往往是大人给的

之前看过一本书,书里把大人和小孩比作“巨人”和“小不点”。“巨人”在“小不点”的眼睛里是极巨大、高效迅速、无所不能的。当孩子和大人在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孩子自然会以大人作为自己的标准,当他们看到爸妈能那么潇洒地打开饮料瓶盖喝到水,他们也会认为自己可以简单做到~ 但不幸的是,小孩子小手指的那点灵活度、小手的那点儿手劲,完全没法像爸妈那样轻松打开瓶盖……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都遇到过“娃完不成一件事会各种抓狂或者发脾气”的情况。

一对比,小娃儿就会丧失信心,觉得自己很弱,挫败感满满,再加上小娃儿的语言能力还没发展成熟,没法完全表达自己糟糕的感受,那就更加要生气了,在这样的情形下,娃就不愿意继续尝试了。

娃儿被大人“激发”挫败感的事在平时的生活中真是不少见。就像前两天,我有个朋友最近刚出来上班,她自己妈妈过来帮忙带孩子。家里娃明明以前是可以自己吃饭的,可最近小家伙就是不肯自己吃饭,越催越哭。周末时她在家坚持让孩子吃,娃才吃两口,外婆就从娃手里拿过勺子,“这么吃,掉得满地都是,来,外婆教你怎么吃...”。结果,孩子哇的大哭起来。朋友感慨,好容易培养起来的自主进食就这么终止了,更要命的是,这一弄,孩子自信也遭到了“打击”~

大人给孩子提供帮助再正常不过,但一定要警惕不经意间成了“代劳”。

时时把自己从“参与者”、“竞争者”的角色调整到“合作者”、“观察者”

我们替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事情,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在扮演一个“竞争者”的角色,在孩子眼中的潜台词是“看我比你做得好!”这不仅会让孩子非常气馁,更会剥夺孩子体会自己能力、获取安全感和自信心的机会。

所以,当娃尝试独立完成一件事情时,我们不如后退一步,把自己从“参与者”、“竞争者”变成“合作者”、“观察者”。

就像我和OK玩磁力片时,我俩是这样分工的:我当搬运工,OK当建筑师,在他说需要我帮忙时,我才搭把手。其他时候,我只看,不参与。

而在做手工时,我心甘情愿当小助手,我听从OK的“指令”,他让我帮着固定一下纸的位置,我就伸手帮忙顶着,但我不会去说“来这样剪,那样叠”。尽管看她剪纸时,一些地方剪得七扭八歪,我也忍住,不去抢过来做,顶多提醒,你后面接可以看看是否要提前转一下剪刀口的方向?

比如我陪着OK做的这个手工足球场,做之前他跟我大致讲了自己的一些小构想。然后我们一起先找来一个大小合适的纸盒子,他先安排自己的想象,在盒子上画好自己要的图形。然后开始剪,遇到纸盒子太厚的地方,OK剪不动,我会帮助一起剪一下,然后他用双面胶、纸片贴上需要粘贴的部位。做得差不多了,他突然问我,能不能顶部有点灯光,我就想起了家里有个闲置的LED灯,于是找出来和他一起粘贴上去。结果灯光打起来,还真的蛮有味道!

整个过程,我并没有要主导什么,所以OK感觉特别爽,即便我提供了帮助,但是他会觉得是自己主导了整件事,最后呈现效果的时候,他的心情超级“嗨”。

像霍思燕一样会“示弱”,也是一种很棒的陪娃策略

最近抽空在看“超人妈妈”的综艺节目,霍思燕展示的“撒娇和示弱”更是让我各种“羡慕”,瞬间领悟了“撒娇女人好命”这句话的真谛。论妈妈的套路有多深,霍思燕说“我们就是太强了,还是要撒撒娇,我常常说,哎呀!这个我不行,他就要帮你干。”也难怪嗯哼那么招人喜欢,情商杠杠。

在娃面前,霍思燕才不是一个强大无敌的超人妈妈,而是一个会受伤、会难过的“小仙女”。母子俩洗脚,嗯哼帮妈妈脱袜子,看到妈妈脚上的伤口说:“你上回磨的,痛不痛?”要是我铁定会说不痛、没事儿。可霍思燕就一副很“痛”的样子。

这还没完,洗完脚等嗯哼给自己擦脚,霍思燕看嗯哼玩手机不动弹,不是大声催促或者唠叨,你怎么还玩手机啊,我的脚还没擦呢。而是说:“我的脚就要感冒了。”

在嗯哼不吃这一套,说:“这个你会”时。霍思燕也有继续强迫他给自己擦,自己立马给自己找了台阶下,哈哈。妈妈和孩子的互动轻松、有爱。

在孩子面前充当一下弱者的角色,撒撒娇、求助下,很多时候是很管用的。之前,和朋友一起带娃去腾冲,晚上黑乎乎回酒店的路上,朋友的娃在那乱跑,很怕娃跑出视野,我着急地在那大喊,“别跑那么快”。我朋友却不紧不慢,小步追上娃后,她“娇滴滴”地说,儿子,晚上黑,妈妈的眼睛不太好,有点看不清楚,你能拉着我的手帮帮我吗?艾嘛,那瞬间,我鸡皮疙瘩起了满身,但确实也感受到了强大的效果。那个顽皮的娃,立马责任感爆棚,拉着朋友的手说,“妈妈,我来保护你!”

是的,示弱不仅能避免和孩子陷入“竞争”,能极大程度激发孩子内心的积极力量,提升娃的自信心,也能进一步拉近亲子间的亲密关系。

最后以《孩子:挑战》中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我们不要无意识地做孩子心中那个无法企及的“巨人”哦:

设想我们和一群巨人同处一室,我们能不能像孩子一样持续给自己勇气?虽然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会觉得自己能力甚微,可是他们用惊人的成长愿望和勇气,克服自己这种渺小的感受。

他们渴望自己成为家庭内平等的一分子,然而当他们在努力尝试给自己这个定位时,不断遇到挫折和困难。正是我们的教养方式让他们沮丧、气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