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笔记39:萧规曹随

 金色年华554 2018-04-13

《资治通鉴》笔记39:萧规曹随

萧何是“汉初三杰”之首。没有萧何的辅佐,绝对没有刘邦的成功。

刘邦当上皇帝后,论功行赏,萧何的功劳被排在第一。有的将领不服气:我们在前面打仗,拼死拼活的,老萧只在大后方呆着,凭什么是第一大功啊?

刘邦就给这个将领打了一个比方:咱们去打猎,猎狗在前面追兔子,不过这个猎狗得听人指挥啊,你说这个狗功劳大,还是人功劳大啊?老萧就是那个人,你们就是前面的狗。这就是刘邦的语言风格,哈。

萧何一直就是丞相。丞相就相当于总理啊,管很多事,而且很多事自己就做主办了,有的则要跟皇帝商量。有一次,萧何找刘邦商量:这个皇家园林上林苑占的地方太大了,里面很多地都荒废着,挺可惜的,您看这样行不行,有的地方干脆就划出去,让老百姓种庄稼吧,也不用收他们地税,只要到时能让园子里的鸟兽吃点就行。

没想到刘邦勃然大怒:你收了谁的好处,来挤兑我的园子?

不由分说便把萧何抓了,关进大牢。有人劝刘邦:您至于生这么大气吗?

刘邦讲:我听说,李斯给秦始皇当丞相,

有善归主,有恶自与。

落好的事都说是皇帝让办的,挨骂的事都说是自己弄的。可萧何他分明是自己跟老百姓落好嘛!

过了几天,刘邦的气消了,就把萧何放了出来。老萧何来谢恩,光着脚,趴地上磕头。刘邦不耐烦地讲:算了吧,老相国啊,您为民请命,我却不答应。我就是大昏君呗,您就是贤相呗。我还把您抓起来,就是怕知道的人少啊。

这也是刘邦生命最后一年中的事情,他是吓一下萧何呢?还是老糊涂了呢?还是怎么了呢?这样两个一起出生入死的老家伙,最后有这样一段小插曲,耐人寻味。

还有一个差不多的老家伙是曹参,刘邦造反时,他跟萧何本都是沛县的公务员,同事加好友。之后,萧何一直在后方干着丞相的活,曹参则一直在前线打仗,身上落下七十余处伤疤。岁月流逝,两人的关系也变得不怎么样了。不过,萧何临死时向汉惠帝只推荐了曹参。这时,距刘邦去世不过两年。

而曹参在听说萧何死讯时,立即告诉手下,准备出门,我要做丞相了。

曹参当了丞相,没有新官上任三把火之类的,所有工作全部遵循萧何定的规矩。用人则专选那些不能说不能写但厚道老成的人。

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就是有思想,敢闯敢干的这样人,一概辞退不用。

有大臣要来找他研究整个什么新项目、新方案之类的,他就先把人家给灌醉,自己也喝醉,也就不了了之。

听说这个情况后,汉惠帝很生气,问他:怎么不干事呢?

曹参不慌不忙,反问惠帝:您感觉自己比您父亲怎样?

惠帝:差远了呗。

曹参:您感觉我比萧何怎样?

惠帝:似乎你不如他。

曹参:太对了,既然咱俩不如他俩,那咱们就把他们的事业给守住就行了,别自己折腾什么新玩意了。

汉惠帝觉得有理,便不再过问。

曹参为相三年,大得民心,老百姓称赞:

载其清静,民以宁壹。

靠得就是这种道家“清静天下正”的政治理念,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不过,刘邦和他的丞相们懂道家的思想吗?未必。他们只是有深刻的底层体验,知道老百姓向往怎样的生活,还能站在百姓的立场上来思考而已。 这种底层体验对于为政者来讲,太珍贵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