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古代才子经常与好友聚在一起,望着明月,喝着小酒,吟诗作对,因此也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对联。还有的才子喜欢用对联逗趣,比如说苏轼和佛印,苏轼出上联: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则对:水流东坡诗(尸)。 但是对联不仅能够消遣作乐,也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在古代封建社会,很多皇帝为了稳定统治,大兴文字狱,不少文人都曾受牵连。
一年春天,县令喜得贵子,非常高兴,大办了酒席,请了许多亲朋好友和同僚。在气氛达到高潮时,县令微笑着站起来对客人说:各位客人中定有才高八斗之人,能否为我喜得贵子作一对联。客人知道县令是进士出身,而且今天是县令的喜宴,当然得县令自己出对联,纷纷推崇县令。
一日,一个落魄秀才路过县令家门口,突然对着这副对联大笑起来。仆人看到竟有人笑县令的对联,忙去告知县令。县令知道很生气,急步走到家门口质问秀才为何笑自己的对联。秀才一点也不慌,说了一句:此对联若不修改,你必死无疑。
后来秀才又道:只要我稍作修改,则无大碍。县令十分感谢秀才,并让秀才明示。只见秀才挥笔写道:君恩臣必报,父业子当承。意思与县令出的对联相同,但是含义大不同。县令为了感激秀才对自己的救命之恩,盛情款待了秀才,并赏赐了秀才众多银两。
|
|
来自: 老刘tdrhg > 《三十五、对联/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