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嘴 大嘴读史 “麒麟阁十一功臣”是汉宣帝设立的。 当时,折腾多年的匈奴人终于向大汉朝低下了自己的头颅,汉宣帝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挑选有功之臣,定为“麒麟阁十一功臣”。 皇帝派画师作画,在把这十一位功臣的大头照挂在麒麟阁,以示纪念和表扬。 后世往往将“麒麟阁十一功臣”和“云台二十八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相提并论。 十一位功臣的大头照下都标明了官职、爵位、姓名,只有一个人有官职、有爵位、有姓,却没有名字。 这个人就是功臣榜中排名第一的霍光。 据《汉书·李广苏建传》,“唯霍光不名,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次曰卫将军富平侯张安世,次曰车骑将军龙额侯韩增,次曰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次曰丞相高平侯魏相,次曰丞相博阳侯丙吉,次曰御史大夫建平侯杜延年,次曰宗正阳城侯刘德,次曰少府梁丘贺,次曰太子太傅萧望之,次曰典属国苏武。” 霍光为什么有姓无名呢? 有一种说法,这是“为尊者讳”,霍光的功劳太大了地位太高了,临朝摄政的霍光根本就是一个介于皇帝和大臣之间的“准皇帝”。后世,霍光经常被拿出来和周朝的伊尹相提并论,称为“伊霍”,用“行伊霍之事”代指权臣摄政废立皇帝。 但是,大嘴觉得这种说法不太靠谱。 汉宣帝在拟定十一个功臣名单的时候,霍光死了已经有17年,霍氏家族因为谋反被灭族也已经有14年。 那么问题来了,论功劳,霍光第一毫无疑问,论国法,这又是被灭门的叛臣之家。功劳无法抹杀,造反又不值得提倡。 汉宣帝思虑再三,觉得功是功、过是过,折中一下,在霍光的画像下,只写了官职、爵位和姓,没有写出名字。 其实,霍光本人除了功劳,几乎没啥罪过,他倒霉就倒霉在老婆和儿子身上。 霍光是大将军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去病在一次出征途中,专程去拜见了当年抛弃自己的老爹,离开的时候把霍光带出来见世面。 在霍去病的照顾下,霍光一路顺风顺水,成为汉武帝刘彻的亲信大臣,“出则奉车,入侍左右”。 汉武帝晚年,决定把皇位传给自己最小的儿子刘弗陵,但刘弗陵才六、岁,根本就是个孩子。 汉武帝让画师画了一幅周公背负周成王的图赐给霍光,嘱托霍光像当年周公辅佐年幼的周成王一样辅佐刘弗陵。 霍光辅政整整二十年。 这二十年中,霍光大权独揽,扑灭上官桀叛乱,先立后废昌邑王刘贺,拥立汉宣帝刘病已。 这二十年中,霍光兢兢业业,大汉朝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国内和国际形势都大大改善。 霍光对于汉王朝的稳定、延续和发展是立了大功的。 虽说,汉宣帝一直对霍光很忌惮,和霍光在一起就如同“芒刺在背”,但功高震主很正常,霍光虽然在一些政策上有私心,但总体上还是忠于刘氏王朝的。 以霍光的功劳,霍氏家族兴亡下去本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就坏在霍光的老婆和儿子身上,才最终使霍氏家族落了个覆灭的下场。 当年,霍光的老婆霍显因为女儿霍成君没有第一时间当上皇后,就买通妇科医生毒死了汉宣帝的原配妻子许平君。这件事情霍光是事后知道的,但最终还是碍于夫妻情分掩盖了过去。 霍光的葬礼规格已经很高了,但霍显不知进退,还要扩大霍光的陵墓规格。 霍光的儿子霍禹同样不知进退,不懂得放下手中的权力,还想像老爹那样一手遮天。在皇帝有计划地收权之后,失去权势的霍禹怨念大发,开始密谋发动政变,计划杀掉丞相,废掉汉宣帝,自己取而代之。 面对早就有了防备、一切尽在掌握的汉宣帝,霍显等人的举动不过是跳梁小丑一样的行径。 于是,霍氏家族从世界上被抹掉了。 汉宣帝还是个很不错的皇帝,尽管灭掉了霍氏家族,却并没有干出刨坟鞭尸这样的事情,没有抹杀霍光的功绩。 在安排“麒麟阁十一功臣”的时候,霍光还是排名第一,只是省去了一个霍光的“光”字。 可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