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位于广西中部略偏西位置,东邻忻城县、上林县,南连武鸣区,西接大化瑶族自治县、平果县,北隔红水河与都安瑶族自治县相望。 马山县境,古为百越之地,秦始皇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桂林、象三郡,今县境属桂林郡辖地。秦末汉初,今县境属南越国地,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朝平定南越后,今县境分属领方县、增食县。 三国时,今县境分属临浦县、增食县。两晋时,今县境分属新林县、增诩县,南朝刘宋、南齐不变;南梁及南陈时,今县境分属领方郡、晋兴郡。 隋朝时,今县境分属领方县、宣化县。唐朝时,今县境属羁縻思恩州(治今平果县旧城)辖地;此后,历唐、宋、元直至明朝初不变,思恩州先后隶属于邕州、田州路、田州府、右江道。明朝正统四年(1439年),思恩土州升为思恩土府,今县境仍属之;正统六年(1441年),改为思恩军民府,今县境仍属之;嘉靖七年(1528年),思恩府迁治武缘县荒田(今武鸣县府城镇),将思恩府辖地分置9个土巡检司,今县境内设有白山、那马、兴隆、定罗、古零等5个土巡检司。 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那马土司改为那马厅,定罗、兴隆、白山、古零4土司依旧。 民国元年(1912年),那马厅和定罗土司合并为那马县;民国四年(1915年),兴隆、白山、古零三个土司合并为隆山县。 1951年6月,隆山县与那马县合并为马山县,取那马的“马”和隆山的“山”两字合为县名,县治设在原隆山县城厢镇(今白山镇);此后,马山县先后隶属于宾阳专区、邕宁专区、邕宁专署、南宁专区、南宁地区、南宁市。 马山县总面积2345平方千米,下辖7个镇、4个乡,总人口55.58万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