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坛人物】吴佳蓁:乐坛双料才女

 香光庄 2018-04-13

她还只是个学生,却已经在交响乐协奏下,举办了最高规格的竹笛独奏音乐会;她还只是个学生,却已经举办了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并担纲众多高端专场音乐会的钢琴伴奏;她还只是个学生,却已经出版发行了自己独奏的音乐专辑;她还只是个学生,却已经获得了各种国内国外的音乐专项大奖!


学习器乐的学生,能够举办一次专场音乐会,就算是莫大的荣幸和成功了!而今年刚刚24岁的南艺研究生吴佳蓁,不但完成了个人近十场竹笛独奏音乐会,用钢琴为各种民乐专场音乐会伴奏,而且发行了个人笛子独奏专辑,并于2014年9月10日,举办两岸情交响乐协奏笛子独奏专场音乐会,2015年4 月26日,在扬州音乐厅举办个人钢琴独奏专场音乐会。

有人评价乐坛双料才女吴佳蓁:她是钢琴里面笛子吹得最好的,笛子里面钢琴弹得最棒的!我得到的启发是:这看起来两样不搭界的乐种,恰恰是可以相得益彰的,吴佳蓁因为先学了钢琴,成就了后来的笛子;因为笛子的持续精进,又不断拉升成就了她的钢琴艺术。

来自台湾的吴佳蓁,5岁时跟在姐姐的后面学钢琴,11岁那年她发现姐姐又选修了民乐古筝。于是佳蓁闹着也要学第二个乐器,可是学什么呢?她就问姐姐,乐器中什么最“骚包”?姐姐说是笛子,佳蓁就在学钢琴的同时又选学了竹笛。由于有钢琴的基础,她笛子上手很快,无论是持笛的放松状态,还是对音准、节奏的把握,以及后来对半音及西洋风格的掌控,都能做到滴水不漏。以至于没用多长时间,就以优异成绩考进台湾晓明女中国中部音乐班。14岁就开始参加各类比赛斩金夺银,15岁获得台中市音乐比赛A组优等第一名,16岁获得全国音乐比赛A组第一名,17 岁获得亚州明日之星音乐大赛特优总冠军,18岁获得中国第三届文化部音乐院组少年笛子银奖,填补了台湾获此奖的空白。

2014年5月19日,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处、南京艺术学院附中共同主办了“叶红旗教授教学成果展演——吴佳蓁笛子独奏会”。我作为叶教授的同宗师兄,正是在这次音乐会上,认识了来自台湾的玉笛高手吴佳蓁。让我惊讶的是,身材并不高大的佳蓁驾驭舞台的能力,若大的南艺音乐厅,聆听的观众只见有进来的,没见有出去的,整台音乐会展现的作品,既包含了陕北、东北、西域、婺剧、广东、江南等音乐风格,也包含了国外西洋音乐的风格。让我这个见多识广吹了几十年笛子的老者,充分领教了一个90后玉女的精湛玉笛艺术。同场观看的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晁岱健称赞:“完美演绎,出神入化!”
与恩师叶红旗教授一起

第二次见到吴佳蓁,那是我们南京乐友的小型聚会。舞台上优雅而自信的吴佳蓁,舞台下温顺又随和。这种不一样的感觉,也许是她双料才艺的外在表现。我提出佳蓁给我们吹一曲,没有伴奏没有话筒,当着比较生分的人,实实在在面对面的清吹,这多少有点勉为其难,然而佳蓁从包里抽出笛子,气定神闲,吹了一曲黄徨创作的《序奏与快板》,伴随着她丰富的肢体语言,笛声一会儿把我们带到云间,一会儿把我们送到谷底,一会儿轻奏的让我们不敢呼吸,一会儿强奏的让我们喘不过气来,本来乐友间有说有笑的氛围,在佳蓁极有张力和传神的演奏下,没有了一丝声响,曲奏了一半我还没反应过来,用手机这种精彩本色表演录下来。一曲终了,乐友们竟楞在那里,忽儿又像醒过来一般掌声雷动!此后,或是到我家或是在南艺琴房,面对面欣赏佳蓁演奏成了一种瘾头。有一次我让她视谱吹我的作品《荷风乐》,该曲的片断旋律她只是在手机彩铃上听过,没想到5分多钟的曲子,她拿到手一气呵成就完成了,只有一个音符出错,结果一看还是谱子打错了。

前不久我组织一帮笛友,相约去欣赏一个笛子独奏音乐会。没想到担纲整台音乐会的钢伴是佳蓁。一笛友对我说:“这个钢琴手太厉害了,这是我见到的笛子音乐会最好的钢伴!”我说钢琴只是她的副业,笛子才是她的主业,那笛友顿时张大了嘴,这两种乐器都能达到演奏极高度的人,确实还没有遇到过!而让我刮目相看的是佳蓁,心甘情愿地乐意为水平不及她的笛手钢伴,也可以游刃有余地为获得金钟奖的国家顶极乐手钢伴。叶教授告诉我:从小佳蓁就养成了学好艺做好人的操守,比如为同学把线谱翻译成简谱,为乐队编配伴奏总谱,她都乐此不疲,也正是她这种积极不懈的付出,让她的才艺之花香满海峡两岸。佳蓁不仅钢琴、竹笛出神入化,而且对箫、排笛、巴乌、葫芦丝、口笛、埙等吹管乐器,也可以信手拈来!

各种笛子技巧是横在习笛者面前的一道道坎,而佳蓁20岁以前就已经征服了所有竹笛技巧,包括循环换气和双吐循环换气,包括大曲笛和小口笛的演奏,包括半音转调及高难度的协奏曲。她说这都归功于叶教授教得好,就是学艺不能急功近利,要把技巧当作基本功训练,不能单纯为了考级为了比赛。比如她学“花舌”,一开始也找不到北,叶教授就让她先发单音,再发双音,有笛时练,无笛时也可以练,循序渐进,不知不觉中就水到渠成了。

2008年,吴佳蓁获第3届中国文化部文华艺术院校奖,是台湾首位获此奖者。2012年6月,她的个人笛子独奏专辑也发行了。还是学生的佳蓁,无论对大型协奏曲的把控,还是对外国名曲的诠释,如演奏难度极高的笛子协奏曲《C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都可以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凭她的学业成绩和艺术表现,在台湾可以顺利进入名牌大学,可她执意要到南京艺术学院深造。她告诉我有两个追根溯源的理由:一是南艺是恩师叶教授的母校,她想知道叶教授的成长环境,找一找自己竹笛艺术的根;二是台湾的音乐风格相对单一,加上普通话也只有三种方言,而南京可接触到不同方言,光是江苏省就有几十种方言。而方言的不同正是不同音乐风格的根。她说她被叶老师骂得最多的就是分不清东北话和陕北话,而这些南京人都很清楚,把握不同语言风格进而把握不同音乐风格,是佳蓁远离父母到南京完成学业的最大动力。

不少家长对佳蓁双料才艺非常羡慕,心想自己的孩子只要能拿得起一样就谢天谢地了。他们以为这是孩子的天赋,其实佳蓁和所有孩子一样,每一步成功都要付出巨大的心血。佳蓁正值青春年华,她一不关心哪条街有特色小吃,二不光顾哪个店有新式时装,而是醉心艺术定心修炼。无论习笛还是练琴,佳蓁自创了一套日常高效练习法。南艺琴房配有电子探头,值班观察视频的阿姨说,这里的学生就数她最用功,每天上午8点进琴房,晚上9点才回宿,把自己一关就是13个小时,不是习笛,就是练琴,要么就是写谱或是写论文。很多孩子别说坚持几年,就是像她那样做到一天也不可能啊!
正式出版的个人独奏专辑《山风》

今年6月8日,佳蓁将在国家大剧院举办交响乐协奏笛子独奏专场音乐会,这对于国家一级演奏员,大师级演奏家,恐怕都是一种职业的梦想。尤其让我感慨的是,佳蓁演奏的曲目,还不是以往音乐会熟练的重复,她最喜欢的总是“下一首”,国家大剧院的专场演出,她的新曲目“下一首”是《大红花开》协奏曲,该曲是南京青年作曲家陈才刚刚完稿的力作,由佳蓁二度诠释首演,经试奏不仅让陈才刮目相看,也让我对竹笛之美有了更新的认识。

她还只是个学生,已创造了乐坛的双重精彩!她还只是个学生,更多的精彩值得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