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跨文化传播理论的反馈角度谈“中医药”的英译

 369蓝田书院 2018-04-13

“中医药”包含了中医与中药,两者不可完全分开,是西学东渐之后为区别西医而命名的[1]。目前关于“中医药”英译争议的焦点在于“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简称为TCM)”合适还是“Chinese Medicine(简称为CM)”妥当。此争议由来已久,二者的拥护者各自坚持相应的合理性与实用性。翻译的本质在于信息的跨文化传播。从跨文化传播理论的反馈角度讨论可以检验翻译效果的好坏及标准的可行性。本文拟从语内反馈和语际反馈角度进行讨论,TCM、CM二者哪一个更适合作为“中医药”的英译标准。

TCM与CM译法之溯源

据了解,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前身)在成立的时候考虑英译,原本采用“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意在将当时主要的两种医学体系即西医和中医分开,并且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出发,用traditional 说明中医的历史客观性。马堪温教授,原燕京大学西语系毕业,任该院院长鲁之俊之名将该院的“中医”名称改译成“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其依据是英语语法中,重要形容词应紧跟修饰的名词之后。Giovanni Maciocia在其著作的序言中重点提及了“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使用的源头是西方人来华学习中医时发现所有中医学校的名称均译成“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采用“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作为英译,在很长一段时间似乎成为了约定俗成的标准译法。李照国指出译为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是基于WHO关于医学的界定,将现代医学(Modern Medicine)以外的其他各种医学体系统称为传统医学(Traditional Medicine),而在高度现代化的西方,traditional一词的联想意义比modern更佳[3]20079WHO西太区制定《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传统医学国际标准名词术语》,其采用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作为“中医药”的英译[4]

但是,在传播实践过程中,中医药所涵盖的是从古到今的中国医药学,包含了现代中医药而并非一味强调传统中医药,相比较之下,Chinese Medicine(CM)这一译法体现了更大的时间包容性而模糊了传统性,从而“在医学和教学实践中,Chinese Medicine更有便当交流之宜”[5]而成为又一常用译法。马伯英教授,旅居英国多年,认为西方人眼中的TRADITIONAL(传统的)东西,都是落后的,被淘汰的东西,登不上科学殿堂。中医既然在英文中叫TCM,那自然就是落后,不科学,应被淘汰的了。中医在当今西方社会之所以还能存在, 那只不过是因为他们容许多元文化共存。不是所有文化都是科学的,这种印象特别在西医师那儿,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世界中医药学联合会(WFCMS)制定《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中医药”的英译首选为 Chinese Medicine,次选为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6]。

近年来,由于信息缺乏流通以及标准并未有效实施,至今TCM和CM的使用者仍旧各持己见,争议不断。以国内各中医药大学的门户网站关于校名的英译为例,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在内的十多所高校采用如“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作为英文名称,而以成都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在内的另外十多所高校则采用如“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等作为译名。世界中医药学联合会网站采用“World Fede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ocieties”,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门户网站则采用“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维基百科(wikipedia)采用“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但补充说明书面语可用“Chinese Medicine”。作为美国最大的医疗健康服务网站,在Web MD的搜索引擎上输入“Chinese Medicine”,得到187条信息(剔除175条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的信息),输入“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搜到175条结果[2]。

除了目前使用广泛的TCM和CM,还有樊荥曾提出用“China's medicine”[7],吴振斗曾提出“Chinese medicines”的译法[8]。笔者认为这些说法也有其道理,但是值得商榷,由于篇幅有限,在本文中不能一一讨论。


从跨文化传播理论的反馈角度看翻译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的文本(text)来代替另一种语言文本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帮助受众获得对事物本身意义的最佳理解。而在一定社会背景下的翻译活动也是一项语际交流活动,将一种文化中的语言代码转换成另一文化中的相应代码,从而成为跨文化传播的语言载体,发挥着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作用。可以说,翻译实质是一种文化的信息传播,我们势必要把翻译过程视为一种跨文化传播过程并纳入传播学的框架[9]

跨文化传播指来自文化概念和符号系统完全不同的人们之间的互动[10]。英译作为跨文化传播的活动,其过程至少包括了语内传播和语际传播两个阶段[11]。语内传播指的是源语言使用者,即汉语使用者对翻译的传播;语际传播指的是目的语使用者,即英语使用者对翻译的传播。两类传播过程中都有反馈活动。语内反馈即源语言使用者对翻译的评价、反应及认可度。语际反馈指目的语使用者对翻译的评价、反应及认可度。在翻译活动中,语内反馈和语际反馈同等重要,都能为翻译者提供建议和指导,确保跨文化传播活动的顺利及有效进行。就中医药的英译而言,应称其为“TCM”还是“CM”,作为一项翻译活动,同时也作为文化交流活动的一部分,从跨文化传播理论考察其英译是有必要的,其译名的合理采用势必要从语内反馈与语际反馈两方面进行斟酌与思考。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中医药”英译

翻译的实质在于信息的跨文化传播。从跨文化传播的反馈理论角度讨论“中医药”的英译,笔者认为,Chinese MedicineCM)的英译法应该成为标准并予以推广规范。

1
语内反馈视角下的“CM”

就语内反馈而言,“CM”更能够保证翻译符号所指信息的对等和忠实化。奈达指出,“翻译首先是意义上的对等,之后是风格上的对等”[12]。费米尔也指出:翻译目的论基于三个基本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其中忠诚原则认为,译者必须忠诚于原文作者[13]。对等与忠诚成为英译过程中的首要原则。就“信”这一原则而言,将“中医药”翻译为“CM”无疑更为契合。“TCM”将traditional加之于前,其本意在于国内学者希望强调中医药在时间上的传统性,强调中医药植根于传统的中国文化,即使现在在不断现代化,中医药学的根基终归是中医基础理论,基于传统的阴阳、五行等理论基础之上,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但实际上,突出强调古典中医理论和研究方法的中医流派可以称之为经典中医学,而非传统中医学[6]。这样的流派应译为“classical Chinese Medicine”,如果译为“TCM”实际上造成了翻译中信息反应的不对等。而如今的中医与现代科学技术实现了融合,不仅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CM”在时间上的涵盖性更大,能包含现代趋势。况且,“CM”的译法亦涵盖而并未否定中医药属于传统医学的观点。去掉“中医药”英译中的traditional,既不是否定中医药学属于传统医学,也不是缘于对中医药学作为传统医学范畴的不自信,而恰因为“CM”这一译名更为直截了当,减少疑义。根据语内反馈理论,采用“TCM”的学者究其原因,有些正缘于源语言传播者担心信息不对等而导致语言信息(对传统性的强调)的丧失,正是这种多虑带来了在传播过程中语义反馈的不忠实(涵盖范围的缩小,忽略中医的现代性)。

不乏有观点认为TCM是语言的“约定俗成”现象,应予以沿用,而笔者认为,约定俗成亦处于变化发展中,“CM”应该成为新的约定俗成。语言学家索绪尔将语言定义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是一种社会制度,同时又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14]。语言如此,翻译亦然。然而,翻译实践研究表明,约定俗成永无终结,伴随人类漫长的翻译实践中而完善。随着人的认识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提高,约定俗成的翻译也应与时俱进,寻找更佳的翻译标准,并努力使之成为新一轮的约定俗成[15],如“science”的中译过程便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转变,其间经历了数十年。关于“中医药”的英译,前文中提到,据笔者统计,国内二十多所中医药院校的校名,将近一半用的是“CM”,这说明我们正在理性地编码一种语内传播和语际传播效果更好的译法,并努力将之成为新的约定俗成,而为了便于交流和传播,我们有责任让新一轮的约定俗成进程加快。

2
语际反馈视角下的“CM”

从跨文化信息传播理论的语际反馈角度分析,当目的语受者接触到译码时,有三种情况:第一,受者完全了解源语言背景并熟悉能指符号的所指;第二,译码带有模糊性进而通过逆向寻找获得能指的所指;第三,受者完全不了解源语言背景所指的符号,并对内容毫无兴趣。理想的跨文化翻译行为无疑是最大可能地保留符号所指的文化信息与内涵,以应对这三种情况。就这一目的而言,“CM”在跨文化传达信息方面优于“TCM”。

针对第一种情况,如果受者了解中医药,自然知道中医药根基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我们无须再加上“traditional”,“CM”足矣。针对第二种情况,“CM”虽没有明确强调中医药的传统性(译码带有模糊性),但如果受者进行逆向寻找也会很容易地发现其传统性。针对第三种情况,如果受众不了解中医药根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且没有兴趣进行逆向寻找信息,那么加上“traditional”,恰恰会误导他们认为中医药仅仅属于过去的传统,而不能准确传达中医药的时间涵盖范围。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有些译者在英译过程中极力所要强调的是传统的中医药,且有些国外受众所想要接受与了解的也就是传统中医药而对现代中医药兴趣缺乏,但“CM”这一英译在语际反馈中可能带来的模糊性能够给受众带来更为深刻的印象,并使他们在疑问的促使下更为积极主动地寻找符号的所指。在此,模糊性的产生并不代表着文化信息传播的失败,相反,这一模糊性在推动受众对传统中医药探索的同时也带来了随之而来的现代中医药的附加关注,从而引发对中医药更为全面与深入的研究与讨论。可以说,“CM”这一译法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充分保持源语言文化的最大信息,同时也使这一跨文化传播活动获得更大的传播效果。


结    语

伴随国家政策的扶持和中医药的大力发展,中医药已经从中国开始大踏步走向世界,作为一项专业的学术研究领域,其英译的统一化与标准化不仅影响到学术的规范,也将影响到其跨文化交流的便利性与实效性,因此对于“中医药”一词的英译实在应该予以规范,尽量避免一义多词。翻译的本质是跨文化传播,翻译应当充分保持源语言文化的最大信息,使传播活动获得最大的意义。通过以上分析,从语内反馈和语际反馈两个角度来说,对于“中医药”一词,Chinese Medicine(CM)的译法都是更佳选择,应当将Chinese Medicine(CM) 作为新的标准,并使之大力推广。


注释

①于2015年1月搜索得到的各单位官方网站上的英译名称。

②于2015年1月官方网站搜索引擎的统计结果。

参考文献

[1] 赵庆鸣,向光富.法律视角下的中医药概念解析[J].人民论坛,2010,32(11):46-48.

[2] Giovanni Maciocia. The Foundations of Chinese Medicine[M].Elsevier Medicine,2005.

[3] 李照国.几个医学概念的汉译英问题[J].中国科技翻译,1998,11(1):5-7.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estern Pacific Region. 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rminologies on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DB/OL]. Manila, Philippines,2007.

[5] 李照国.中医基本名词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化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7-59.

[6] 世界中医药学联合会.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7] 樊蓥.中医药名词术语及论文英译若干问题再议[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7):441-442.

[8] 吴振斗.应该重视中医药对外翻译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1):57.

[9] 吕俊,侯向群.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6.

[10] Larry A. Samovar,Richard E. Porter,Edwin R.McDaniel.跨文化传播[M].6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6.

[11] 张卫东.名称外译中的文化迹点透视[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30(5):69-72.

[12] Nida.E. Language, Cultrue, and Translating[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13] 仲伟合,钟钰.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99,14(3):47.

[14] 陈明芳.论索绪尔和萨丕尔的语言观[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2):95-99.

[15] 张顺生.对翻译中“约定俗成”的再思考[J].上海翻译,2009,21(2):57-60.


(收稿日期:2015-02-04  编辑:马正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