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实苦,但我们都将单刀赴会……

 胜利在望2014 2018-04-13




近看电影《天才捕手》。


讲的是一个老编辑和一个年轻作家的故事。麦克斯凭借丰富的经验,帮年轻作家托马斯把书稿打磨成畅销书,托马斯一举成为畅销书作家。修改书稿过程中,两人像是朋友,更像是父子。


作为一名杰出的编辑,麦克斯慧眼识珠,他在茫茫人海中定位出斯科特和海明威,又将托马斯这块顽石雕琢成一块美玉。这是很让观众感动的地方。而我更感兴趣的,是托马斯的一段话和他的死。


托马斯的话:“我最后一次看见我父亲,是通过火车的车窗。当时我正准备北上,去上大学。列车缓缓开启,他的身影却变得越来越小,直到最后他完全消失在我的视野中。那列火车带领我走向自己的未来,翻过千山,趟过万水。始终不变的是,河流永不停息的流淌。有时他会背离我的父亲越流越远,而有时,他又会流回他的门前。”


托马斯因典型脑结核症状而英年早逝,就死在他的父亲故世时住的医院里——像是冥冥中的安排,他的生命之河最后流回了父亲身边。他的一生短暂热烈,他用死亡印证了自己的思想。


人生看似一意孤行,其实早已画地为牢。生就骨头长就了的肉,我们称之为命运。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多年前,曾在普宁的一个农场过夜,老袁是守场人,我们一起抽烟聊天。


老袁家在长江,一个小村庄,五十多岁时来到这个农场,已经干了六七年。


老袁年轻时在长江的一条货轮上当搬运工,一麻袋大米,一块沉重的石头,他“唷”的一喊就高高抬起,在甲板上健步如飞。后来又去建筑工地打工,经常干的是挑水泥,两袋水泥挑在肩上,气也不喘一口。


提起这些,老袁的眼睛在黑暗中透出亮光,他不胜感慨:那时像牛一样,力气使不完。


我说,现在还硬朗着呢。


老袁说,身体如流水,一去不回,现在再搬不了石头挑不了水泥,去山下挑一担水都要歇几回。老袁的语气里有美人迟暮、英雄末路的意味。


夜色中的群山像一匹马,老袁抽一口烟,似是自言自语地说:老了,应该回家了。


我仿佛看到一个男人,一个体力劳动者,凭借一身蛮力在世上闯荡,当他的力气被这世界耗尽,他就把衰老装进包袱带回了故乡。


阿桑有一句歌词:孩子不要忘记了,人间的遭遇有它的规则。把这“规则”简单翻译一下,也许就是:生有时,死有时;悲伤有时,欢乐有时;青春有时,苍老有时。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人生无法摆脱自然的规律,这规律在任何事物身上都不存在分岐。最是人间留不住的,又何止是朱颜辞镜花辞树。



汉代乐府民歌中有一首《悲歌》。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汉代战争频繁,一个男子因为战乱而离开家乡,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今日浮梁买茶,明日关西贩马。故乡曾是美好的,却再也不能回去——那里只有饥饿和死亡。乡情日夜萦绕,于是爬上山岗,望一眼故乡的方向。他有归家的热望,但内心只剩一片苍凉的辛酸。


袁枚有一方印章:钱塘苏小是乡亲。


苏小小是钱塘名妓,长得美,也有才情。她在断桥与阮郁相遇,定下终身,办了婚事。两人度过了一段缠绵悱恻的日子。但阮家反对这桩婚事,半年后,阮郁一去不返。停留是刹那,转身即天涯。这对苏小小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但她没有像秦香莲那样到开封府上访,也没有像杜十娘那样怒沉百宝箱,她只淡淡说了一句,“我的心是干净的。”


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你有深藏心曲,却不能婉转歌唱,茶凉言尽,月上柳梢。


白落梅说,“人生这本书,读懂了,平添烦恼和惆怅;读不懂,又徒留遗憾与感伤。”



春去秋来,大学毕业已20年。


我们相识在佛山。班主任是典型的南方女子,温婉,细腻,苦口婆心,对每一个学生关怀备至,并一直陪伴着我们。同学大多来自珠三角,朴实勤苦,透着精明,操一口带本地口音的白话。我们穿着宽阔的长裤和蓬松的衣衫,结伴而行。


操场边的合欢树在阳光里开着金黄的花朵;食堂里有清淡的西洋菜汤,也有香喷喷的烧鸭腿;校医处的阿姨,喜欢让你服用甜腻的三九胃泰冲剂;那道锈迹斑斑的铁门,总有人在深夜里翻越过来。


那是月白风清的年代,也是荷尔蒙旺盛的年代。我们一起练跳交谊舞,有人跳得风度翩翩,有人跳得踉踉跄跄。一起练唱粤语歌,是孙耀威《爱的故事》,星的光点点洒于午夜,人人开开心心说说故事。偏偏今宵所想讲不太易,迟疑地望你想说又复迟疑。”熟悉的旋律至今还在耳边回响。我们一起扛着班旗走上街头进行爱心募捐,又把募捐所得悉数寄往贫困山区。一起不远千里去往清远最偏僻的山村搞社会实践,山路上遇雨立马从路边折一柄蕉叶当雨伞。


然后青春说散场就散场了,一场大醉,一场哭泣,泗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20年的时间,我们见证了这个时代的心跳与疑难,见证了民情的纠葛与转变。而人生早已完成一次华丽的转身。大部分同学回到原籍,小部分同学去了国外。我们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经历人世的悲欢离合,接受社会的熏染磨砺。铅华洗尽,步入中年,现实的棱角显得尖锐而无趣,曾经的理想主义早已消失殆尽。像每一滴酒回不了最初的葡萄,我们回不到那年。


“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其实我朴素的衣袖,一直有你留下的余香。流年辗转,无论偶尔联系,还是一别如雨,也许我们一直都不曾忘记,那些人,那些年,以及那个种满紫荆树的地方。


世间万物,不是渐行渐远,而是有一天终要重逢。于是我们有在微信群里密谋一场相约。人生实苦,但我们都将单刀赴会……



--END--

图片|音乐来源网络

文章皆为原创作品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